现阶段养殖污染治理模式探讨
2017-01-14瞿仁忠江苏省常熟市梅李动物防疫站215500
瞿仁忠(江苏省常熟市梅李动物防疫站 215500)
1 养殖污染现状
在规模化养殖日益发展的今天,畜禽粪便污染成为养殖污染中最严重的一个方面。在改革开放以前,养殖业在家庭中存在,且饲养规模小,数量少,粪污可直接用作耕地的肥料,不仅没有污染问题,还没有作物使用农药的残留问题。此外,为防止疫病扩散和传播,设置沉尸井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但沉尸井容量不足,处理尸体速度受天气影响很大等也是治污过程中的一个难题。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常熟市共有规模化猪场200余个,存栏生猪6万余头,散养户900余户,存栏量3万头,全市年出栏量10万余头。除大规模养猪场,常熟市还有很多家禽养殖场和牛羊养殖场。不论何种养殖方向都面临着和养猪业相同的养殖污染问题,亟待解决。
2 养殖污染出现的原因及治理建议
2.1 规模化养殖逐渐发展
随着养殖业朝规模化方向的发展,大量粪污严重污染环境。针对常熟市对限养区、禁养区的划定及对环境整治的基本要求。对部分猪场进行关停或治理,并取得较好的成效。拆除一些随意堆放粪便,周围环境脏乱的养殖场。在关停过程中,根据每个猪场的实际情况确定关停和补偿方案,政府在此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表明对养殖污染治理的决心。同时加强对现存养殖场的监督管理,对严重污染环境的企业进行查处。
2.2 治污设施达不到理想效果
虽然常熟市正在积极的进行养殖污染治理,也取得较好的成效,但治理后仍然有很多小规模的养殖场治污设施达不到理想效果,例如三格式化粪池收集粪便处理后的粪液仍旧需要二次处理。对于粪污,可以结合生态养殖模式进行处理,在治理污染的同时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
2.3 沉尸井污染
沉尸井是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要求建设的密封池,沉积畜禽尸体令其自然腐烂降解的无害化处理方式。但沉尸井的容量只能利用3/4,就要封闭,再造另一口使用,无法循环使用,这使得沉尸井的数量不够,还有部分畜禽尸体无处放置。沉尸井内尸体的自然腐烂降解速度受季节和温度的影响较大,通常在夏季的高温下,2个月左右畜禽尸体即可腐烂,但冬季温度低,尸体腐烂过程会十分缓慢。如果沉尸井没有密闭完全,使用前没有做好消毒工作会出现臭味外泄的现象而造成污染。
在建设和使用沉尸井过程中,可以分散在多个处理点,以减少畜禽尸体的移动距离,并做好密封和消毒工作,在处理尸体过程中加入化尸菌剂能够加速畜禽尸体分解,并杀灭病原微生物、清除臭味,大大提高沉尸井的使用和处理效率。
此外,针对沉尸井容量不够用的情况,可以配合使用生物降解法,将畜禽尸体统一收集到固定地点,利用高温化制和生物降解相结合的方式,将尸体破碎,降解,灭菌,实现无害化处理的目标。
2.4 养殖生产过程中的污染
在养殖生产过程中,饲料,药品等用品必不可少。过期饲料,未使用完的药品,破损的饮水喂料设备,包装袋等没有经过处理直接丢弃也能够造成养殖污染。此外,用于促进猪只生长发育的饲料添加剂,在使用过程中经常超标,未经吸收部分会随粪便排出;养殖场中的消毒液大多数未经处理直接混入污水中一同排走。对养殖垃圾要分类进行回收并进行统一的处理。
3 养殖污染治理模式探讨
3.1 农牧结合治理模式
农牧结合治理模式是养殖与种植相结合。在散养区建立小型沼气池,将粪污发酵或直接用作施肥。此种治理方式成本低,适合小规模养殖场,但沼气池容易出现渗漏,设施维修比较困难,粪污处理的也不够彻底。
中小规模和大型养殖场可以根据土地承载量,养殖规模,养殖密度等建立粪污集中处理中心,指派专门人员集中收集粪便,统一处理,生产有机肥。
3.2 生态养殖模式
生态养殖模式是一种从源头上控制养殖污染的模式。科学调配饲料,研发新型无抗饲料添加剂,能减少畜禽对污染物的摄入量,从而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积极开展生态养殖模式,不仅使资源利用率最大化,还能开发新的畜牧资源。目前我国有很多专家在饲料添加剂方面有大量的研究和最新进展。主要针对提高饲料利用率,提高各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泄,残留量低等方面。此外,在饲料加工工艺,环保添加剂应用等方面的研究也有大量研究。在生态养殖模式下可以采取环保型饲料添加剂有微生态制剂,中草药制剂,微量元素螯合物,酶制剂等都能够很好的提高饲料转化率,有利于畜禽健康和抗病能力,同时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泄,进而减轻养殖污染[1]。
3.3 生态循环模式
对于大型养殖场,在资金充裕,技术达标的情况下可以采取生态循环模式治理养殖污染。具体措施可以分为:畜禽—沼气—粮、畜禽—沼气—草、畜禽—沼气—果、畜禽—湿地—鱼塘、畜禽—蚯蚓—果、林、畜禽—沼气发电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使畜禽粪便利用率达到最高,发展生态畜产品、生态农副产品、生物蛋白和有机肥生产,发展循环产业,促进提质增效[2]。此种模式能将农林牧渔等相结合,使资源实现多级循环利用,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治污模式。
3.4 生物发酵床零排放技术治理模式
生物发酵治理模式是目前正在大力推广的一种模式。根据生物发酵理论,制作微生物添加剂。在垫料中加入谷壳、微生物添加剂等制成有机物垫料,养殖行为都在有机物垫料上进行,畜禽粪便直接排泄在垫料上,经微生物发酵被降解消化,从而达到免冲洗,零排放,环保的目的[3]。
3.5 拓展养殖模式
此种模式是生态养殖的优化模式,能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挥畜牧业特色,在建立生态养殖场的同时促进畜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4 小结
针对日益严重的养殖污染问题,首先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领导,并通过广告,媒体,宣传栏,召开宣传会议等方式普及养殖污染危害,让养殖户意识到养殖污染正确处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畜牧业可持续发展要综合考虑土地承载能力和当地污染治理要求。根据不同的养殖规模,科学合理的制定和规划养殖污染治理方案,提高畜禽粪便收集能力,促进养殖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4];改善饲料配方,从源头上控制畜禽有害物质的摄入。积极推广生态养殖模式和生物发酵床零排放模式,简化养殖污染治理流程,通过农牧相结合,提高养殖效率。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养殖污染治理的财政和技术支持,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基层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积极引进新技术。同时加强环境监测,确保已经建设的养殖污染治理设施稳定发展。
[1]於亚兵.嘉兴市生猪养殖污染综合治理对策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5.
[2]刘昕.畜禽养殖场循环经济模式探讨——沼气工程在畜禽养殖场持续发展中的作用[C].中国猪业发展大会论文集,2005.
[3]李静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模式探讨[J].山东畜牧兽医,2013(6):50-51.
[4]郭珺,庞金梅.畜禽养殖废弃物污染防治与资源化循环利用[J].山西农业科学,2011,39(2):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