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附红细胞体病特点及综合防治

2017-01-14蒋晓峰江苏省泰兴市畜牧兽医中心225400

中国畜禽种业 2017年11期
关键词:红细胞注射液仔猪

蒋晓峰(江苏省泰兴市畜牧兽医中心 225400)

猪附红细胞体病特点及综合防治

蒋晓峰(江苏省泰兴市畜牧兽医中心 225400)

猪附红细胞病是制约养猪业健康发展的疾病之一。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工作总结,针对当前养猪业常见的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分析,主要从猪附红细胞发病率较高、难防、难诊、难治的特点并结合病原学、临床症状、流行特点等具体方面,归纳出一套实用高效的综合防治方案,经笔者临床使用,取得明显优于传统防治方法的防控效果。

猪附红细胞体病;敏感性;综合防治;经验处方

1 病原学特点

本病的致病原是猪附红细胞体(Eperythrozoon),属立克次体目(Rickettsiales)、无浆体科(Anaplasmataceae)、附红细胞体属(Eperythrozoon)多形状微生物。现代兽医学将该病原体暂界定为 “血液原虫”,具有较多与细菌相似的生物学特点,比如:附红细胞体对苯胺色素易着色,姬姆萨染色呈淡红或紫红色,瑞氏染色为淡蓝色,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对几种传统抗革兰氏阴性菌抗菌素(青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卡那霉素等)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中敏),经近年实践验证, “氟苯尼考+多西环素”联合用药敏感度最高,“青蒿素(复方中草药)+敏感剂、贝尼尔(血虫净)+敏感剂”的组合也能有效提升敏感度(对症疗效);对干燥和常规消毒抵抗力不强,环境中的病原体在持续光照(紫外线)与干燥、经常性消毒作用下,可将其多量抑杀;该病原体寄居于有机物载体(粪尿、垫料)中、偏低温、潮湿等环境条件下,感染活力可无限延长。

2 临床症状特点

猪附红细胞病会因猪只自身的品种、性别、日龄、饲养管理水平、养殖环境条件等不同而存在差异性表现,其中以40日龄以内低龄仔猪症状最为明显、对养殖业产生的危害性最大。

2.1 低龄仔猪

症见发病仔猪突然精神不振、饮食欲衰减,病初高热(40.5~42℃),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同群仔猪半数以上发病,常呈畏寒扎堆现象;病猪被毛粗乱无光泽,机体渐进式消瘦,采食明显下降,喜饮污水或出现异食癖,后期完全废绝无法进食;逐渐出现明显呼吸道症状,吸困难、咳嗽、喘气等;常伴腹泻、较少见呕吐症状;重症病例后期可见腹下、耳尖、四肢末梢等处发绀或呈暗紫色,指压局部皮肤不褪色;病程长的出现贫血及黄疸,最后形成多器官功能衰竭致死,病死率几近100%。

2.2 育成期仔猪

40日龄以上、体重达20~50kg的仔猪(育成仔猪)主要表现病初发热(40~42℃);食欲减退或废食;机体逐渐消瘦、贫血、关节炎症(跛行);不同程度湿热下痢或腹泻;病程中后期后肢和腹部及耳朵皮肤上出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隆起,呈现红色或紫色而中央为黑色的病灶,病灶常融合成条带状和斑块状;部分重症病例呈严重败血症,有干耳、耳部蜕皮、局部散在出血、毛孔出血、尿黄或血尿等症状;部分病例经治疗可逐渐康复(治愈率30~40%),部分继发感染严重的逐渐衰竭而死,死亡率达到60~70%。

2.3 育肥猪

体重达50kg以上的育肥猪发病主见病猪精神高度沉郁;食欲不良或废绝;病初仍有体温升高(高热)现象;便秘、排球状干硬粪便,个别病畜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有时粪便上附着坏死肠黏膜或血液;病程中后期逐渐出现关节炎症(前肢或后肢跛足),全身肌群颤抖,呼吸道继发感染、呼吸障碍、呈犬坐姿势;眼和口腔黏膜病初充血发绀或苍白;有的猪耳下、腹下、腹股沟和四肢发红,毛孔出血,血液稀薄,后期逐渐出现特征性黄疸。

2.4 孕产母猪

本病对孕产母猪危害较大、症状较为明显,常呈急性发病,病初高热(体温41~42℃),食欲减退或废绝,久卧不起,可致流产或死弱胎,发病中期皮肤无变化,后期全身皮肤发红,呼吸极度困难,部分重症病例常因继发感染加剧而形成多器官功能衰竭并致死。

2.5 剖解变化

本病典型表现是贫血和黄疸,可视黏膜苍白、黄染,耳部、腹下、四肢末梢出现局部或大面积紫色斑块;血液稀薄且血凝不良,胸腹腔积液;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外翻多汁,可见灰白色条纹状病灶斑;肝脏肿胀变性及出血,脾肿大质软,肾脏肿胀出血;心肌苍白,松软无弹性;膀胱黏膜轻度黄染及散在出血点,胃黏膜不同程度出血点,小肠绒毛消失,肠壁变薄,肠系膜脂肪黄染及出血;切开关节囊腔,内有多量黄色液体充斥,或流出脓性物质;颌下淋巴结肿胀化脓及全身各部位有化脓灶;脑及脑膜充血或出血。由此可见,本病属于强免疫抑制性疾病之一,该原发病普遍产生严重继发或并发感染,可导致动物多器官、组织功能衰竭并致死。

3 流行特点

现代规模化、高度集约化养殖条件下,本病呈常年发病、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仍然以高温高湿的夏秋季(7~10月)较为高发;所有猪群均易感,但以低龄仔猪、怀孕母猪、高度应激(过敏体质)猪、身体抵抗能力低的猪群最为易感,其症状最为明显、病死率最高;传播途径极为广泛,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受损表皮黏膜侵入感染,包括经不洁繁殖过程(配种、胎盘)构成传染;相关病原体感染是本病最直接的致病因素,环境控制不良(保洁、消毒不到位)、饮食源被污染、营养供应失衡、饲养管理不善、不良应激源等是潜在的诱发病因素;临床上常与亚型猪瘟、猪蓝耳病、猪传胸、猪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互为诱导因素,且呈多元混感现状。

4 综合防治

4.1 预防控制

首先,现阶段国内现代规模猪场实用预防措施主要有:(1)重大病种疫苗免疫,主要强调要认真落实 “猪瘟、猪蓝耳病、猪口蹄疫、猪传胸”等几种高危害性病种的疫苗免疫制度,规范疫苗的注射时间和程序,科学性、针对性、有计划接种猪链球菌弱毒苗(3~5ml/头)等,这样可有效降低本病因多元混感而造成的高致死率。(2)消灭传染源,首先做好猪舍清洁卫生工作,从源头上消灭传染源,加强猪舍环境管理,及时清扫猪舍内外的排泄物,保持圈舍干燥,通风良好与采光性能良好,定期用2~3%火碱水或0.5%的石炭酸等消毒剂喷洒喷施消毒,对死亡猪进行焚烧、深埋、消毒等无害化处理,全场环境及用具以10%生石灰乳或2%烧碱进行彻底消毒,同时做好驱杀蚊蝇和体外寄生虫的防治工作,以此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3)改善饲养管理,根据当前猪群不同生长阶段配制相宜的全价饲料,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不间断供给充足清洁饮水,有利于增加猪体的抵抗能力。维护好猪场(舍、栏)通风调温设施,维持猪舍内适宜的小环境条件,确保 “温度、湿度、通风、限密均群”等四要素达标,促增强猪群体质及免疫力以减少发病。(4)现代规模化养猪宜尽量坚持自繁自养经营模式,必须对外购进猪只时,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规范引种及外购猪检疫检验管理,严禁从疫区引进种母猪或种公猪,确诊后的阳性种猪未完全康复前禁止用于配种。(5)抓好猪场日常疫情动态监测,一旦发现患病猪或可疑母猪立即采取隔离、专舍饲养及治疗,严防疫情在群内进一步扩散蔓延;病史场可采用“高纯黄芪多糖(原粉/颗粒)+氟苯尼考(原粉)+多西环素(原粉)”遵使用说明口服(拌料/混饮),1剂/d、连用3~5d,这样能发挥良好的内源净化作用。

4.2 治疗

以下均是经笔者实践总结的实用治疗方法,希望给予养殖户以借鉴作用。处方推荐:(1)黄芪多糖注射液(0.2ml/kg)+鱼腥草注射液(0.1ml/kg)+头孢噻呋钠或氨苄西林钠(0.1g/kg)混合肌注,1剂/d、连注3d。(2)复方长效磺胺注射液(0.2~0.4ml/kg、首次注射倍量0.4ml/kg)+黄芪多糖注射液(0.2ml/kg)混合肌注,1剂/d、连注3d。(3)复方长效土霉素注射液(0.2ml/kg)+双黄连注射液(0.2ml/kg)混合肌注,1剂/d、连注3d。对于严重继发症采取对症控制:抗心衰、纠正脱水采取强心输液(安钠咖、5%糖盐水);出血明显的配合肌注止血敏治疗;便秘、食欲废绝、绝食超过12h以上的,首次注射可另侧颈部肌注1~2剂复合维生素B注射液帮助病猪通便及尽快恢复食欲。

蒋晓峰(1973.9-),男,江苏省泰州市人,汉族,大专,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禽防疫检疫。

猜你喜欢

红细胞注射液仔猪
基于Delphi法的高原红细胞增多症中医证候研究
猪附红细胞体病致病机理及中药防治
春季仔猪白肌病如何防治
鱼腥草注射液在养猪生产中的妙用
仔猪强弱悬殊 要及时调整
秋冬季仔猪保暖措施有哪些
注意预防仔猪腹泻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Protocol for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Trial Version 7)
司库奇尤单抗注射液
Effects of Shenmai Injection (参麦注射液) Combined with Meglumine Adenosine Cyclophosphate Injection on Cardiac Function and Peripheral Serum Levels of TNF-α,TGF-β1 and IFN-γ in Patients with Viral Myocardit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