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2017-01-14
要闻
农业部预计2017年夏粮面积与2016年持平略减
农业部近日预计,2017年将实现夏粮面积4.1亿亩,与2016年持平略减;2017年粮食面积稳中略减。其中稻谷、小麦等口粮品种面积保持稳定,籽粒玉米继续调减。“镰刀弯”等非优势区籽粒玉米面积继续调减1000多万亩,大豆、杂粮杂豆、马铃薯和优质饲草等作物面积增加。
(央广网)
许为钢代表建议设立“农业高新技术创新与应用专项资金”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科院小麦研究所所长许为钢研究员近日建议,由中央财政出资,在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建立相应的“农业高新技术创新与应用专项资金”。
许为钢代表说,河南省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核心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也是我国粮油等农产品重要的加工和贸易中心。河南农业产业近年突飞猛进的发展,重要的就是得力于技术提升,特别是农业高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现代高新技术不断向农业领域渗透,河南省农业领域的高新技术也经历了或者正在经历技术突破、技术融合深化、技术应用等过程,并逐步成为引领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推动着学科、行业之间的广泛交叉和融合,对河南农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产业迈进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这样的情况下,许为钢代表认为,由中央财政出资,在我国农产品主产区设立“农业高新技术创新与应用专项资金”,不仅可以调动农产品主产省份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协调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共同发展。还有利于避免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与产业需求脱节,吸引国内外人才资源和技术资源流向农业产区,加强农业高新技术成果的快速转化,最终将我国农产品主产区建设成为高水平的技术创新――产品研发――产品生产――产品加工与贸易结合的产业功能区,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
(中国科技网)
2017年种业有哪些“小目标”
品种审定
修订品种审定标准,按照高产品种、绿色品种、优质专用品种、特殊用途品种等进行分类修订。
品种登记
推动出台《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办法》,尽早发布《第一批非主要农作物登记目录》与品种登记指南。
展示示范
组织开展区域性新品种展示示范,在31个省(区、市)120个大县开展新品种展示示范。
数据平台
全面整合标签二维码等数据库资源,开发构建种业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可追溯查询,保障大数据信息安全。
特色资源
发布一批可供利用的特色种质资源,包括地方品种、农家品种,以及绿色优质特用资源,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服务。
良种基地
启动首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举办区域性良繁基地培训班,为基地颁牌,指导地方加强基地建设管理。
制种大县
扩大制种大县奖励范围,对育制种大县建设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的省份进行打分考评,督导相关制种大县基地建设。
产权交易
建立全国统一的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完善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中心管理制度、运行机制。
资本力量
借助资本市场力量创新政策支撑,推动种子企业做强做专,搭建支持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融资的平台,提升企业资本实力。
监督检查
以国家级玉米、水稻制种基地、南繁基地为重点,组织开展种子生产基地专项检查行动,严查非法生产转基因、套牌侵权等行为。
(农民日报)
农业部科技部开展良种联合攻关新发掘优异种质资源一千多份
在农业部日前举办的良种重大科研联合攻关部署会上获悉:2014年以来,农业部与科技部组织开展了玉米、大豆、水稻、小麦四大作物良种联合攻关,取得了明显成效。初步构建了品种定向改良、分子检测平台,发掘出优异资源1000多份,培育出一批填补国内空白的机收籽粒玉米新品种、亩产超400公斤的高产大豆新品种。
开展良种联合攻关,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要求,是抢占国际种业科技制高点的迫切要求,是加快提升民族种业国际竞争力的现实要求。
2017年是深化良种联合攻关极为重要的一年,还将培育一批节水5%、节肥10%、节药15%以上的绿色新品种和优质专用、适宜机械化的突破性新品种,快速提升种业核心竞争力。加快育种理论突破与技术创新,力争在基因组学、表型组学、生物信息学等育种理论上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基因组编辑等现代生物技术创新。深化联合攻关体制与机制创新,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突破种业科技创新链上的体制障碍;建立健全联合攻关信息与资源共享机制、种质资源确权与保护机制、科研成果有条件共享与收益按比例分享机制等。
(经济日报)
山东2017年起补贴水稻农业保险保费
近日,从山东省财政厅获悉,为进一步发挥农业保险强农惠农作用,自2017年起,在全省开展水稻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工作,水稻保险保费30元/亩,保险金额650元/亩,费率4.62%。
据了解,在地方自愿开展并符合条件的基础上,省财政对设区市按东、中、西部地区分别确定补贴资金分担比例,对东部地区,中央财政承担35%、省级财政承担15%,市县级财政承担30%;对中部地区,中央财政承担35%、省级财政承担25%,市县级财政承担20%;对西部地区,中央财政承担35%、省级财政承担35%,市县级财政承担10%。对东部地区的荣成、高青、利津、垦利、沂源等5县(市),按照中部地区补贴政策执行,其余省财政直接管理县(市)及县级现代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试点县按照西部地区补贴政策执行。
(山东农业信息网)
我国农药管理将发生重大变革
业内翘首期盼多年的新版《农药管理条例》在2017年年初终于落地,近日让农药行业为之振奋的消息传来,多年磨一剑的《农药管理条例(修订草案)》获得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标志着我国农药管理工作和行业发展即将面临深刻调整,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虽然正式的文本还没有公布,但从透露出的消息和大的政策方向来看,新修订的《农药管理条例》将对农药管理的体制、制度、措施等进行重要调整,包括将农药生产管理职责统一划归农业部门、取消临时登记、实施农药经营许可、明确使用者义务、加大违法惩罚力度、建立质量可追溯制度、健全召回退出机制等,将深刻影响农药行业的走向。
(中国农业新闻网)
河南省化肥用量增幅明显降低
从河南省土肥水工作会议上了解到,河南省化肥使用量增幅明显走低,降至1.4%以下,受监测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64%。
2016年全省深入推进化肥零增长行动,初步构建起蔬菜、玉米、苹果等主要农作物减量增效施肥技术模式。全年完成测土配方施肥近1亿亩次,机械施肥8400万亩次,秸秆还田10546万亩,有机肥施用面积6551万亩次,化肥使用量增幅降至1.4%以下,增幅明显降低,为2020年实现化肥零增长目标打下牢固基础。
据介绍,由于大力推行增施商品有机肥、玉米秸秆粉碎腐熟还田等措施,推广地力培肥综合技术、绿肥种植技术和深耕深松技术,全省耕地质量明显提升。全省长期定位耕地质量监测点有63个,受监测区域土壤有机质含量达1.64%,地力持续提升,养分结构渐趋合理,粮食稳产增产基础持续夯实。同时,大力推广测墒灌溉、集雨灌溉、聚水灌溉三大技术模式,在示范区内实现节水、节肥20%~30%,降水利用率提高10%。
会议提出,2017年全省将继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全省主要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增幅控制在1.2%以下,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入户率达到81%。
(河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