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历史学科的德育渗透

2017-01-13朱刚刚

未来英才 2016年13期
关键词:历史学科人生观德育

朱刚刚

摘要: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历史教学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键词:历史学科;德育;人生观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不仅要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更要通过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因此,作为一名历史教师,责任重大,应该充分利用三尺讲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八中国特有的国情教育和道德教育融入到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以培养出道德、情操高尚的学生。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工作中有效实现德育渗透呢?要完成这一目标,要求教师首先要明确历史学科德育的基本任务,然后根据这一任务寻求实现德育渗透的基本方式。

一、历史学科德育的基本任务

1、宏扬时代主旋律,加强国情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操。毛泽东说:“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因此中化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明是我们进行德育的强大源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学生只有在了解了这一切后,才能深对祖国的感情,激起强烈的民族自信感,坚强的民族自尊心,坚定的民族自信心,进而增强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中华民族曾经是世界历史上最强大、最繁荣的国家之一,但在近代由于本国反动政府的腐败无能和外国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却落伍了。在学习时,要使学生正确认识到中华民族近百年的屈辱史所形成的根本原因;并且认识到在百年的抗争史中,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实践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是能救中国,这是几代人探索奋斗而做出的理性选择。

2、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完善自我。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化的形势下,各种社会思潮不可避免地冲击着校园,冲击着正处于不成熟、不稳定的青少年,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显得尤为必要。中学历史教科书提供的大量的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生动材料。我国是人才辈出的国度,不同历史时代的杰出人物以不同的风姿展示了中华民族的道德风貌和优良的道德传统,构成了中化民族的魂魄和脊梁。他们在创造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成为青年学生继续奋进的巨大动力。因此,在历史教学中,首先要对历史人物的品德作出分析和概括,使学生认识到品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的准则。优秀历史人物的品德行为是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如忧国忧民的屈原、精忠报国的岳飞、天下为公的孙中山、具有崇高气节的文天祥等等。他们的优秀品质对学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达到润物无声的功效,这是符合青少年学生的成长规律的。另外在教学中,反面历史人物也可对学生作出否定的价值的取向,从另一个方面提高其思想品德水平。

二、实现历史学科德育渗透的基本方式

1、首先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评价方法,增强历史教学的德育渗透.过去,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制约,中学历史教学在德育的渗透上没有被提上应有的高度;大量生动有趣、富于教育人的内容被弃之不用,剩下的内容也被一个个知识块、知识点分割得肢离破碎、单调枯燥,失去吸引力。在素质教育日益推广的今天,“以人为本”、“以德为先”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德育已提升为素质教育的灵魂。所以为了保证历史教学德育渗透的贯彻实施,首先就要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以往评价方法,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对纯知识性的问题可以不去死记硬背,(学生考试结束后,除了继续学习历史,或在历史领域深造外,有谁还能记得大量的年代和琐碎的知识?)在考试中对类似的客观题可以让学生直接从课本上找答案;相应地增加主观题,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评价,学以致用,增强历史教学的生命力、吸引力,实现历史教学德育功能。

2、切实改进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育有明显的弊端,因此应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动脑、动口,使学生自始至终在一种积极和愉悦的状态下进行德育思维,共同参与,踊跃发表个人的观点,并指导学生撰写小论文。另外,在教学中尽量的运用多媒体,增强历史学科德育的直观性、感染性,让历史“再现”于学生面前。

3、加强历史学科德育情感的培养,实施情感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可以说,德育如果离开了学生的内心体验,那些知识就成了一堆废料,教育就变成了空洞的说教。因此,在教学中,应善于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用饱满的激情、富于鼓动性的语言感染学生,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使教学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历史课本中,以醒目的字体和显著位置标出了历史人物的名言佳句都是进行德育的良好材料。也是培养情感体验的良好凭借。再者,与历史有关的电影、电视及文化作品以其生动有趣的故事、强大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情感培养不可替代的巨大源泉。最后,应重视第二课堂的教育,如参观名胜古迹,革命纪念馆等;结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开展报告会、讨论会、演讲等活动,使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互相结合,既增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提高了德育的效果。

总之,历史学科德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实际教学中,应加以探索和创新。

猜你喜欢

历史学科人生观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新课程高考对学科思维素养的创新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