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科技园到特色小镇的发展与实践

2017-01-13彭涛

中国房地产·市场版 2016年12期
关键词:信息港乌镇产业园

彭涛

中国的特色小镇兴起于浙江,逐渐壮大于长三角,如今正以燎原之势在全国拓展开来,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一、从杭州湾信息港园区到信息港小镇

2016年1月28日,浙江省级特色小镇第二批创建名单公布,杭州湾信息港升级为省级特色小镇——信息港小镇,萧山区第一个省级特色小镇由此诞生。这个面积3.12平方公里的“互联网+”特色小镇每天都跳跃着精彩的数字。如今,小镇已经集聚各类企业639家,3000人在这里工作、生活,“产、城、人、文”于此处和谐共生。从荒芜之地到创业热土的故事背后,是小镇各方参与者多年的深耕细作与创新引领。信息港小镇升级的基础是杭州湾信息港项目,该项目由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设。项目西侧与杭州国家级高新区毗邻,东依明星路,南靠中心路,西临五甲河,北接建设三路。一期占地30654平方米(约46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二期规划建筑面积17万平方米。

杭州湾信息港园区于2012年底工程竣工,萧山开发区管委会希望可以在机制上有所创新,找到专业化的企业合作托管,基于此,管委会经过比选,最终选择了和浙大网新集团进行合作,由网新长城承担具体的招商和运营管理工作。网新长城团队提出采用“政府主导,企业专业化运营”的模式经营、管理该项目,创新的组织模式让杭州湾信息港迸发出生机与活力,成为萧山产业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网新长城接管信息港以后,从优化产业定位着手,具体实施“五个搭建、一个系统推进”的专业化招商运营。根据产业环境的打造和产业要素的聚集,产业定位从两化融合到智慧经济、移动互联网、智慧健康逐步迭代。“五个搭建”即“空间环境搭建、商务配套环境搭建、政策环境搭建、公共技术平台搭建、服务体系搭建”。就如前面提到的农夫身份,为园区企业的孵化与壮大,提供好土壤、阳光和雨露。

完成“五个搭建”后的“一个系统性推进”就是招商,园区的产业引进以培育和壮大互联网龙头企业为策略。通过1个“基础平台”+X个“智慧谷”的产业发展模式,集聚形成X条互联网+传统经济产业链。目前,信息港已建成六大“互联网+”特色鲜明的智慧谷——中国智慧健康谷(微医集团)、设计谷(数联中国)、移动谷(口袋购物、快货运)、化纤谷(网盛生意宝)、包装谷(猪八戒网、胜达包装)、家居谷(户帮户)。以这六大智慧谷的建设为抓手,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科技创新驱动,摸索一条能成为在全国范围内有一定示范意义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试验田的途径。2016年以来,信息港小镇的税收呈几何倍增长:一季度,税收3500万元;6月底,税收达7000多万;而一个月后的7月份,税收已达1.05亿元。从单季度增加3000万元,到单月增加3000多万元,照这样的速度,今年小镇税收有望突破2亿元。

二、从中国·乌镇互联网产业园到乌镇互联网小镇

乌镇,已经成为江南水乡的一个代名词。这个钟灵毓秀的古镇每天都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一睹她的芳容。无论是景色还是文化,乌镇都有着她独特的美丽,为世人讲着说不完、道不尽的故事。

千年古镇,插上互联网的翅膀,便开始以一个新的姿态出现在人们的面前。2014年,“第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召开,来自世界近100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人参加了会议,来自政府、国际组织、企业、科技社群和民间社群的互联网领军人物悉数到场。全球对这场盛会的点击量达到几十亿次。2015年,“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召开时,习总书记亲临会场发表主旨演讲。

2015年5月,桐乡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网新长城达成合作关系,一起着手谋划了乌镇从“一个峰会”到“一个产业”的战略发展,释放大会红利。通过前期3个月的筹划,2015年9月29日,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将中国乌镇互联网产业园作为试验区的重要载体。然而,中国·乌镇互联网产业并不在乌镇镇上,它位于桐乡市区南侧的经济技术开区内。那如何借助乌镇互联网大会的影响力谋划产业聚集和落地呢?乌镇不再指乌镇,而是“大乌镇”,乌镇已经涂上了新的标签——互联网产业发展的风口、渡口与窗口。

“大乌镇”通过一条乌镇大道将乌镇、桐乡中心城区、桐乡经开区、高桥新区串连起来,因此,“大乌镇”的概念就分为了北区和南区两部分。

“大乌镇”北区主要是以乌镇景区为中心,发展智慧旅游、智慧健康、智慧会务会展、教育培训、智慧金融等产业。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区的智慧健康产业,习总书记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讲话中提到的乌镇网上医院就坐落于此。2016年6月24-26日,“国际互联网医疗大会暨中国互联网医疗健康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在乌镇盛大召开。会上发布了中国·乌镇智慧健康产业园项目。

“大乌镇”南区即互联网产业的落地点——中国·乌镇互联网产业园。该项目位于桐乡市“一核一带多点”的核心区域,总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总建设规模达128万平方米。“大乌镇”南区在创建“国家级的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和互联网产业集聚区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创造互联网产业改革“先行先试”的环境,成为中国的“互联网特区”。中国·乌镇互联网产业园项目将秉承打造改革创新先行区、互联网产业集聚区、两化深度融合试验区的理念,提供“通、快、新、优”的互联网环境,引进企业总部、科技孵化器、高校互联网科研院所、产业链型企业等成熟企业为主、初创企业为辅的多种业态,力争使项目成为桐乡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的核心平台。

项目采取“一步规划,分步实施”的推进思路,根据产业发展的需要,分为过渡区、先导区和拓展区三个阶段进行开发建设。其中,过渡区由老厂房经过68天奋战改造而成,约1万平方米,目前已有1、2号产业楼及国际会议中心投入使用。2016年9月26日上午,中国·乌镇互联网产业园先导区项目14万平方米正式开工。通过在信息港小镇的实践,中国·乌镇互联网产业园采取“政府主导、企业专业化运营”的方式运作。因此,中国·乌镇互联网产业园成为又一个创新机制的案例。

浙江省十二届人大三次会议上,浙江省前省长李强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支持桐乡创建国家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2015年2月,李强在调研全省信息产业经济发展时指出:“要利用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永久会址落户乌镇的契机,加快发展互联网经济,将乌镇、梦想小镇打造成为浙江信息经济的‘双子座”。2015年9月30日,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设立“乌镇互联网创新发展试验区”。

三、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

第一,特色小镇需要有明确的产业定位,且有清晰的主导产业。主导产业需要和相关产业规划中倡导的产业相契合,并且需要长时间的培养和培育。

第二,特色小镇需要创新的组织机制。由政府主导基础设施和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通过政府先期投入来推动小镇建设序幕。以市场运作方法,结合PPP模式建设经营性设施,为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建设和发展提供运营保障。

第三,特色小镇需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浙江的特色小镇得益于前省长李强的力推,而李强调任江苏之后从当地实际出发研究特色小镇,而不是照搬照套浙江的做法。因此,特色小镇绝非套路,若要推广,还需要与当地实际情况相结合。

第四,特色小镇成为房企风向标,机遇和挑战并存。特色小镇带来的“产城融合”效应,为房地产开发带来土地增值的良机。然而,房企可以从土地溢价中获利,却难以补齐产业的短板。

那么,面对特色小镇在全国推广的浪潮,我们又该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作为特色小镇建设的亲历者,我们对自己的定位是“空间的服务商,时间的合伙人”。特色小镇也好,产业园区也罢,我们所能给予企业的,不仅仅是一个办公空间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能够帮助企业成长,从而培育出标杆项目和特色产业。

作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有实践案例的特色小镇专业运营机构,网新长城这些年一直围绕“空间的服务商,时间的合伙人”这个使命,为科技园提供全方位的开发运营解决方案,更为企业提供创新创业服务。以科技创新创业服务者身份,做最好的科技园;从科技园出发,做最好的特色小镇。

猜你喜欢

信息港乌镇产业园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轻轻松松聊汉语——去乌镇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探究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的“技术内核”
在乌镇做一场戏剧的梦
信息产业携手信息化建筑——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项目BIM实施
乌镇,来过便不曾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