噻虫嗪(25%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效果
2017-01-13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彭昕华
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彭昕华
噻虫嗪(25%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效果
河南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彭昕华
一、试验目的
通过试验,验证和评价噻虫嗪(25%悬浮剂)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确定使用剂量和安全性,为该农药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二、试验条件
(一)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
试验对象:稻飞虱。
试验作物:水稻 。
验证品种:郑花9号。
(二) 环境条件
试验安排在汝阳县小店镇付庄村10组的水稻田中,试验田地势平坦,土质为稻田土,灌溉便利。土壤肥力较好,有机质含量1.9%。试验田水稻于 2016 年6月1日移栽,种植密度为1.1万穴/667 m2。该田稻飞虱常年发生为害严重,试验前近期未使用其他杀虫剂。施药期间各小区间筑泥埂隔离,以防串水,田间保持3~5 cm水层7 d。栽培及水肥管理条件一致,且符合当地农业生产实际。
三、试验设计和安排
(一)药剂
1.试验药剂
噻虫嗪(25%悬浮剂)(河南欣农化工有限公司提供)。
2.对照药剂
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市售品)。
3.药剂用量与编号(表1)。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二)小区安排
共设5个处理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30 m2,重复4次。
(三)施药方法
1.使用方法
按用量准确称量药剂,倒入喷雾器,加水至规定水量,摇匀,均匀喷雾稻株上下部。
2.施药器械
HD-400型背负式喷雾器。
3.施药时间和次数
施药时间为2016年8月24日下午。施药1次,稻飞虱大部分处于2龄若虫期。
4.施用容量
每667 m2用药液量为45 L。
四、调查、记录和测量方法
(一)气象及土壤资料
1.气象资料
施药当日为阴天转多云天气,温度19~27 ℃,平均温度22.5 ℃。
2.土壤资料
试验田土质为稻田土,pH值6.9左右,土壤肥力较好。
(二)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1.调查时间和次数
试验共进行3次调查,即施药前和药后3 d、药后7 d调查残虫数,计算防效。
2.调查方法
采用平行跳跃式取样法,每小区内调查10点,每点调查2丛,共计20丛,分别于施药前调查虫口基数,施药后3 d、药后7 d调查残虫数,按照《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中的有关规定计算防治效果,同时药后观察水稻生长状况是否正常及有无药害产生。
3.药效计算方法
(三)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目测供试药剂对水稻无影响。
(四) 对其他生物影响
1.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未见。
2.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未见。
五、结果与分析
对各处理区的防治效果做反正弦转换,经方差分析达到极显著水平,说明处理间存在着差异,对各处理防治效果4次重复平均值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MRT) 法进行显著性检验(表2)。
表2 噻虫嗪(25%悬浮剂)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结果
(一)药效评价
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3 d、药后7 d, 噻虫嗪(25%悬浮剂)有效成分15 g/hm2处理防效最好。其次是对照药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11.25 g/hm2。再次是噻虫嗪(25%悬浮剂)有效成分11.25 g/hm2。最差的是噻虫嗪(25%悬浮剂)有效成分7.5 g/hm2。
(二)统计分析
用DMRT法进行统计分析,药后3 d,噻虫嗪(25%悬浮剂)有效成分7.5 g/hm2、11.25 g/hm2、15 g/hm2处理间有显著差异,其中11.25 g/hm2、15 g/hm2处理间差异未达极显著水平。有效成分7.5 g/ hm2与对照药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11.25 g/hm2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有效成分11.25 g/hm2与对照药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11.25 g/hm2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有效成分15 g/ hm2与对照药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11.25 g/hm2处理间有显著差异未达极显著水平。药后7 d, 噻虫嗪(25%悬浮剂)有效成分7.5 g/hm2、11.25 g/hm2、15 g/hm2用量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与对照药剂噻虫嗪(25%水分散粒剂)相同用量有效成分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不同用量处理间有极显著差异。
六、结论及技术要点
噻虫嗪(25%悬浮剂)对稻飞虱有较好防效,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适宜用量为有效成分11.25~15 g,对水675 kg喷雾。建议在稻飞虱若虫盛发期使用,虫口密度大时用上限,以确保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