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文献述评

2017-01-1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关税留学生思想

肖 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文献述评

肖 玥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经济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3)

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作为最早吸收西方经济思想的群体,为中国经济理论的创立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现有的研究从不同视角介绍了海外留学生的经济思想,但对于海外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的研究相对零散,缺少系统性梳理。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经济思想研究中,近代海外留学生的对外贸易经济思想占据了重要地位,本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整理与归纳,并结合海外留学生所著文献,从内容上简要评述了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包括自由主义、保护主义和有选择的自由(或保护)主义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近代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自由贸易;贸易保护;重商主义

一、引言

中国近代(1840~1949)是中国现代经济发展的起始阶段,中国近代经济思想是在接受、吸纳和借鉴西方经济思想的过程中诞生的。此后,通过经济学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最终形成中国近代独有的经济思想体系。在这个历史阶段,对外贸易思想的转变最为突出,也最具有代表性。正是由于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张,迫使中国打开闭关锁国的大门,使其与当时已经历工业革命洗礼、拥有先进生产力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外贸往来。中国自给自足式的小农经济模式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发生碰撞,对中国传统经济思想产生了一系列重要影响。

近代中国与西方国家间巨大的经济实力差距迫使许多爱国志士“开眼看世界”,逐步认识到学习西方先进经济思想的重要性。近百年来,中国的莘莘学子前赴后继远渡重洋,求学异邦,归国后将其在外所学致力于实业兴邦、经世救国的历史伟业之中。他们在接受国外高等学府的教育之后,经过自己的理解探索,并结合中国近代实际经济情况,试图将西方对外贸易思想有效地运用到发展对外贸易和国家经济建设之中。这些海外留学生在中国近代历史舞台上起到了光前裕后的作用,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思想的进步,并为该领域的发展留下了大量极具研究价值的文献。

对外贸易思想的进步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研究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是深入认识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思想发展过程、内容特点和影响贡献的关键切入点,对现代对外贸易问题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二、中国近代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研究的不同视角

随着近代学术领域的不断拓展,学者们对近代史资料收集与整理的不懈努力,推动了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研究的持续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研究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的代表性专著有巫宝三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资料选辑》、叶世昌的《中国经济思想简史》、赵靖和易梦虹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侯厚吉和吴其敬主编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稿》以及胡寄窗的《中国近代经济思想史大纲》等。这些论著从整体层面对中国近代时期的经济思想进行了研究考察,是近代经济思想史学术领域重要的参考文献。

从分析视角来看,对近代海外留学生的研究主要分为留学生群体研究和留学生个体研究,而从海外留学生博士论文角度出发的研究则是一个新探索。

(一)从海外留学生群体角度出发的研究

随着近代留学生的研究价值被更多学者发现,针对海外留学生群体分析的著作相继问世。李翠莲的《留美生与中国经济学》是第一本介绍中国近代留美生与中国经济学发展的专著。该书系统地介绍了经济学——这门产生于西方社会的学科,是如何在近代时期通过中国留美学生这个载体在中国传播、发展和壮大的。该著作详实地阐述了留美生群体的形成、留学与回国发展情况,并对留美生的籍贯、出生、国内外所在学校、回国时间、任职和其发表的经济学文献进行了统计分析。作者将留美生对中国近代经济学的影响归纳为经济学传播制度化的确立、经济学传播制度化的高级形式、经济学共同体、经济学学理的构建和经济学中国化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在分析留美生与经济学学理的发展时,该书根据经济学流派的分类列举了研究相关学派的留美生学术论文,并介绍了他们对于不同经济学派经济思想的反思、传承与发展,为研究这些留学生的经济思想提供了背景资料[1](P72-106,P301-303)。李舒瑾的《中国近代外贸思想研究》回顾了中国近代主要外贸思想的发展历史,总结了各个时期对外贸易思想的特点,对近代外贸思想研究具有参考价值。该书探讨了部分知名海外留学生的对外贸易思想,如严复、朱进、马寅初、宋则行、马建忠和张培刚等人的重要思想成就,引用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文献资料,其中包括留学生在海外完成的学术论文及回国后所发表的文章和著作,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便利[2](P92-95,P117-127,P185-188,P195-196)。李蓉丽的《民国对外贸易思想研究》系统介绍了民国时期著名经济思想家的对外贸易思想,其中包括海外留学生朱进、马寅初、何炳贤和张培刚等人在关税政策、汇率标准、对外贸易政策和民族工业发展等方面的观点和思想。该书较为全面和系统地梳理了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思想,填补了该研究领域的空白[3](P13-34,P118,P136,P267)。

(二)从海外留学生个体角度出发的研究

从海外留学生个体角度出发的研究主要针对近代知名留学生。留学英国皇家海军学院的严复是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叶世昌在《从〈原富〉按语看严复的经济思想》一文中阐述了严复对亚当·斯密自由贸易思想的继承。严复提倡市场公平,反对从对外贸易的出超差额中牟取暴利,认为公平贸易才符合经济运行规律。文中指出严复对外贸易自由开放的思想虽然在当时中国饱受外国经济侵略的情况下偏于理想化,但是他的思想在反对清政府干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上具有进步性[4]。获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马寅初是中国近代享有盛誉的经济学家。欧自明的《马寅初的经济思想》指出马寅初在美留学期间深受德国历史学派制度主义思想的影响。马寅初反对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主义,认为中国应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情况采取贸易保护政策,利用提高关税的方法来限制外国进口产品,保护国内幼小企业。同时,文中指出马寅初也认识到这种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消极的应对方式。因为货币和贸易政策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对外贸易的窘境,只有提高生产力才能“增值外汇”,发展经济需要充分利用国家生产资源和提高人口素质[5]。获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的张培刚被誉为“发展经济学之父”。徐长生在《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思想述评》中提到张培刚从人民收入水平终将提高和工业制造品弹性需求大于农产品的角度论证了古典经济学理论中的不足。张培刚认为在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农业产品在对外贸易中处于相对不利地位,因而主张用本国产品替代进口品,实行关税保护,进口配额,升值本国货币,通过限制工业产品的进口来刺激民族工业的发展,减少发展中国家对工业发达国家的依附性[6]。

(三)从海外留学生博士论文角度出发的研究

邹进文的《近代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以留学生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是以博士论文为考察视角研究中国近代留学生经济思想的首部专著。他发掘了海外留学生博士论文的研究价值,开创了此领域的专门研究。书中分析了大量外文文献资料,涉及留英、留欧和留美学生的博士生论文,弥补了以往近代经济思想研究中仅运用中文文献资料而鲜少涉及外文文献的不足。作者采用新的近代经济思想研究时间划分方法,将近代留学生论文按清末(1840~1912)、北洋政府时期 (1912~1926)、南京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7)和南京国民政府后期(1938~1949)等四个时期进行研究。该书根据留学生经济思想的不同类型进行归纳总结,其中第六章专门介绍了近代留学生与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该章分别列举了施宗树、潘序伦、何思源、李卓敏、伍启元和张自存等6人的博士论文,并通过分析他们的博士论文来解读他们的对外贸易思想。该著作首次对中国近代留学生博士论文进行了系统梳理与分析,阐述了每个时期的留学情况、历史背景以及留学生研究的热点问题,为研究近代海外留学生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7](P343-387)。

邹进文的另一篇文献《民国时期的经济思想史研究——来自留学生博士论文的考察》从中国经济思想史、外国经济思想史和中西经济思想比较三个方面对民国时期的经济思想进行了总结概括。文中列举了两篇中国留学生研究外国经济思想的论文,即段茂澜的《作为经济学家的西斯蒙第》和赵迺抟的《理查·琼斯:一位早期英国的制度经济学家》。这两篇论文分别对国家干预主义经济思想的代表人物西斯蒙第和承袭于德国历史学派的制度经济学代表查理·琼斯的经济思想进行了分析评述,这无疑与当时经济学界盛行的对外贸易保护主义紧密相连。伍启元的《国际贸易价格关系理论:一个历史的研究》对国际贸易理论的历史发展做了详细的介绍和分析,被西方学术界誉为是国际贸易思想史的经典之作。该文最后强调民国时期海外留学生经济思想的前沿性和开拓性,并指出这些海外留学生为中国经济思想文化传入西方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8]。

上述文献从不同视角分析了海外留学生的经济思想,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尤其是从海外留学生博士论文角度出发的研究,为该领域提供了新视角。

三、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对外贸易主要思想

在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经济思想研究中,近代海外留学生的对外贸易经济思想占据了重要地位,他们的思想渗透于对外贸易理论和对外贸易政策各方面,对中国近代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留学生所著书籍和文献,将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的对外贸易思想归纳为自由贸易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有选择的自由(或保护)主义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

(一)自由贸易主义

1840年以前,清朝一直以“天朝上国”自居,与“外夷”的通商活动皆属于皇权统治下的恩赐。当时的统治者和传统经济思想家都对与外国通商贸易持否定和反感态度。但在经历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后,一部分国人开始改变过去傲慢自满的心态,逐渐认识到学习西方可借鉴之处的必要性。在此背景下,晚清政府开始较大规模、多批次地派遣留学生赴欧洲、日本和美国留学,这样的留学潮虽有起伏,但直至国民政府统治后期,总体留学人数呈上升趋势。近代海外留学生是第一批接触到西方经济思想的国人,他们在学习西方思想的过程中寻找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路,其经济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思想的发展。

从英国留学归来的严复被康有为赞誉为“精通西学第一人”。严复翻译的“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著作《原富》(又译《国富论》)为中国自由贸易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对《原富》的翻译,严复将自由贸易的思想传入了中国,并试图用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的理论思想来分析解决中国的贸易问题。严复批判重商主义,否定清末“塞漏卮”①的对外贸易思想。严复认为长期采取贸易保护会使“一国长久之利所失滋多”,并且“阻遏国中商业之发达”。他主张对外贸易应放任其自由发展,若国家不施加干涉,那么贸易双方就可以“主客交利”,共同获利。曹成建在《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经济自由思想之内容及其特点》中指出严复“利民”“富国”思想的关键在于给予个人经济活动最大限度的自由,即“夫所谓富强云者,质而言之,不外利民尔”,各国经济上的自由竞争与贸易,是不可抗拒的“自然之机”和“必至之势”[9]。

除了代表近代自由贸易主义的严复之外,还有其他留学生也提倡自由贸易的思想。罗红希的《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研究》在分析晚清对外贸易思想中提到中国的经济方针开始由传统的“轻商”“抑商”转向鼓励工商业的发展。海外留学生的对外贸易思想也反应在当时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之中。文中指出留法生马建忠主张利用外资发展对外贸易经济,“借洋债以兴大利”,推动近代实业发展。文中指出这样的思想主张是“对西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经济理论的演绎”[10]。孙大权的《中国经济学社研究(1923~1953)》主要考察了中国经济学社的活动和经济思想。中国经济学社是一个由留美学者为主体,由马寅初和刘大钧所领导的学术团体。学社成员在对外贸易问题上提出过不同的思想主张,对当时的经济活动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30年代,马寅初、刘大钧、李权时等人主张统制经济理论,而顾翊群和唐庆增则主张自由主义思想。文中指出顾翊群反对计划经济和国家干预,极力主张中国参与国际贸易,推动市场国际化,尽快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在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换过程中,中国要积极扩充对外贸易,充分利用外资[11](P189-193)。正是这些不同的声音,揭示了同一时代持有不同对外贸易主张的留学生的思想碰撞,使得近代对外贸易思想能够不断进步。

现今看来,自由贸易的思想并不适合当时中国的实际情况。近代中国与贸易往来国之间的政治地位极度不平等,且关税主权丧失,白银的大量外流导致国内物价飙涨,国家经济极度困难。在这样的局面下,自由贸易主义思想的推行无疑会令中国经济发展举步维艰,也不利于还处于幼稚阶段的民族工业发展。由于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得益于成功摆脱了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统治,并且当时英国的工厂手工业和机械制造业已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所以亚当·斯密在《原富》中积极提倡自由贸易的思想,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清道路。但中国的经济条件则相对落后,主权的完整性受到了严重破坏,民族工业才刚刚起步,通过自由贸易的思想来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干预并不能完全解决当时中国的经济发展问题。所以,当更多的归国留学生看到资本主义改良派的失败之后,开始寻找其他的道路来解决中国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实际问题。尽管如此,以严复为代表的自由贸易主义思想开启了中国近代对外贸易思想的探索。

(二)贸易保护主义

在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双重压迫下,更多归国留学生开始提出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发展,鼓励国产商品逐步替代外国进口商品的思想主张。他们认识到外国商品入侵对中国对外贸易的不利影响,为挽回国内资金大量外流导致自身经济发展窘困的局面,中国不仅需要遏制不平等条约下进口商品的倾销,还要通过国家政策来扶植国内弱小民族产业,使之成长壮大并拥有与外国商品自由竞争的实力。

留学西欧的民国经济学家褚葆一在《工业化与中国国际贸易》中指出在农业国工业化的过程中,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在这个时期,受到经济思想界贸易保护主义思想的影响,南京国民政府实施了一系列贸易保护政策,如增收进口奢侈品、烟草关税,修改砂糖、米谷类关税、奖励出口产品等,这些政策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成长与发展[12](P13-17)。赵丰田在《晚清五十年经济思想史》的《重商说》一篇里,总结了留学生“减少进口,抵制洋货”的贸易保护思想,即“精求出口之货,以复我已散之财”,认为学习国外先进的经济思想才是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关键[13](P88-146)。

在1918年巴黎和会和1921年华盛顿会议上中国的两次外交失败之后,国内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关税主权的呼声日益高涨。民国四大经济学家之首的马寅初就曾指出影响中国经济的关键在于不平等条约剥夺了中国限制进口产品的权利。在他看来,中国工商业发展缓慢与中国产品竞争力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关税保护政策,只有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才能为民族工业的发展争得机会。近代以来,中国被迫卷入国际市场的贸易体系之中,无法再退回原来闭关自守的状态,如何在主权不完整和不平等关税条约难以取缔的情况下实行保护政策是中国亟需解决的问题。马寅初强调政府要为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创造良好的环境,并建议效仿日本,为工商业创建公会,以良好的组织制度为保证,提高中国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他认为特殊时期可以采取特殊对策,即抵制洋货,“经济绝交虽不可行,抵制英、日货物则是可以的”。孙大权在《马寅初在民国时期的主要经济思想》一文中指出,根据当时中国经济的情况,马寅初在他的《中国经济改造》中说:“中国经济之出路,只有统制经济之一途”[14]。马寅初在赞成贸易保护、统制贸易的同时也坚持平等竞争的自由贸易原则,认同自由竞争为市场带来的活力,他主张结合国内外经济形势来调整国内经济发展方向。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吴大业认为实行贸易保护政策除了调整进出口政策和外交政策之外,还应认识到外汇政策的重要性。高璇的《民国〈经济评论〉(1947~1949)研究》以经济刊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民国时期的经济思想。该文介绍了在《经济评论》期刊上发表过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文章的海外留学生,他们的文章主要涉及中国国际收支的研究和我国外汇问题研究两个方面。其中指出吴大业在《现行外汇制度的一个补救方法》中认为,当时外汇问题关键是缺少一个自动调节工具,并主张用新的美金库券配合外汇政策来改变原有的刺激物价的外汇调整制度[15](P134)。获剑桥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宋则行用否定自由贸易理论假设前提的方法论证了贸易保护理论的合理性。聂志红在《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保护思想》中从对外贸易保护的依据、对外贸易保护的方式和适宜汇率的确定三个方面来分析民国时期对外贸易保护思想。文中提到宋则行在他的《自由贸易理论与保护贸易政策》中指出西方的自由贸易理论是存在假设前提的。因此,自由贸易理论是一种静态的分析方法,存在缺陷。文章还总结了宋则行从资源利用、吸收外资、抚育幼稚工业、专业的差别利益、国际收支平衡和农业国发展等六个方面说明了贸易保护的必要性[16]。

贸易保护主义之所以在近代大行其道,是因为它符合当时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受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思想影响的留学生,强调经济生活中的国民性和历史发展阶段特征,并将之成功运用于解决中国外贸实际问题,促使中国外贸经济进一步发展。

(三)有选择的自由(或保护)主义

近代海外留学生在吸收西方先进经济思想之后,运用自己智慧将舶来的知识进行加工研究,寻找适合中国的经济发展道路。他们传承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精髓,有选择地考虑自由(或保护)主义,理智地提出了关于关税和工业化发展的外贸思想。

1.关税思想

关税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命门。中国近代的对外贸易问题主要围绕着关税问题展开,而关税问题也一直是留学生的议论焦点。倡导关税独立自主和恢复贸易主权是当时中国对外贸易经济思想的主旋律。

由于近代中国无进出口关税自主权,巨额的入超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灾难。国内民族工业发展停滞不前,无法承受外来商品带来的竞争压力。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的朱进,其博士论文《中国关税问题》是近代较全面探讨中国关税问题的文献。朱进认为如果国家没有关税主权,只会让其他贸易国家处处受益,而国人则处处受限,尤其阻碍了国内工商业的发展。朱进主张修订关税、废厘金、拟定关税政策、减免出口税、鼓励民族产业、收回关税、废除治外法权和培养海关税务人员等方法来解决中国外贸问题。他强调关税的制定应“必求国富之增加,经济之独立”。朱进认为当务之急是收回关税主权、抵制洋货、保护关税、采取以建设国民经济为基础的对外贸易政策[17](P39-68)。留学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后任国民政府实业部国际贸易局局长的何炳贤是第一位系统研究中国对外贸易的学者,他所著的《中国的国际贸易》被指定为中国近代第一本大学国际商贸教科书。该书详细记载了中国与19个国家的贸易往来情况,分析了中国与各国贸易的沿革、现状和趋势。他指出由于世界经济不景气和各国政府的对华排挤政策,使中国的无形收入不能抵补贸易入超,长期的巨额入超不利于我国对外贸易和国际借贷的平衡,国内白银大量外流对整个国民经济产生巨大影响。他认为统治汇兑,采取定额税率,征收高额反倾销税的方法固然可行,但不能一味注重限制进口产品而忽视鼓励产品出口的重要性。他主张调整进口商品结构,出口商品标准化,降低产品成本,政府应采取灵活的金融政策,兴办中国对外直接航运,开展直接的对外贸易等政策[18](P153-156)。同样主张调整出口商品关税政策的还有留学美国的上海工商界名流穆藕初。他在“太平洋会议”上发表的《中国商务与太平洋》著名演讲中指出关税是解决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关键。他主张“出口货受同一税率之束缚,不能使土货畅销国外”,而对进口货则一律值百抽五。但他同时提出在贸易往来中保持进出口平衡的常态才最有利于中国外贸发展。

民国时期,孙中山先生主张用关税保护本国工农业发展的民生经济思想受到许多留学生的认可。留学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章友江在《对外贸易政策》中指出国营贸易、统制贸易和自由贸易各有利弊;但他结合当时战后中国的经济状况,提出了以发展民族经济为主的对外贸易思想,即在“保护关税主权”的前提下实行“开放贸易”,使中国在贸易中受益,而非一味让外商牟利[19](P9-35)。保护关税与爱国思想有着紧密联系,不少留学生认为国内工业的发展需要国家的扶持。留日生漆树芬在《经济侵略下之中国》的第二篇《各论》中,从关税角度阐述了在帝国主义列强政治和经济侵略下中国对外贸易的困难局面。该文指出实行重商主义的国家对外国工业制造品征收高额关税,而对工业制造原材料征收低额关税,以此保护国内产品市场。作者认为对于工业不发达的国家,政府应增加出口“辅助金”,鼓励民族工商业,调整各地区的地税,为对外贸易发展铺平道路[20](P83-84)。

留学生对于恢复关税主权、运用关税来调整对外贸易的思想符合当时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特质,是非常有效且实用的经济策略。他们认识到收回海关主权对重振中国工商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适合中国国情的关税政策,这也正体现了海外留学生的爱国思想。

2.工业化与外贸发展思想

随着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年结束了中国军阀混战的局面,实现了全国政治上的统一,经济上取得了一定发展。不少归国留学生在这段难能可贵的经济建设时期就对外贸易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研究,形成了以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发展对外贸易的思想。

留学美国纽约大学的民国金融家顾翊群在《入超果于中国有大害否》一文中指出,应对入超,中国应该发展民族工业,用工业化的发展增强国内产品竞争力。他借鉴了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理论,强调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并认为各国按相对生产成本优势进行交换都将获得比较利益,尤其是相对落后的国家能从交换中获得新知识和科技,用多余的农副产品换取工业化所需的必要产品,这样更有利于国际资本的引入[21]。除此之外,何炳贤强调要开创一种“工贸结合”的新型外贸体制,这样有利于国内企业在外贸竞争中适时地调整生产技术,进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马寅初针对中国的外贸入超问题,坚定推行“实业兴国”的思想。他谴责北洋时期的军阀集团将巨额贷款用于军事备战而非发展民族实业的行为。他提倡发展民族工业化解中国入超危机,具体来说,一是能将中国进口商品量第一的棉织品转为国内工厂自产自足,以此扭转巨额入超的局面;二是“择实业之关系最大者而谋其所以发达之道”。留学美国威斯康辛大学的夏炎德在《中国近百年经济思想》中谈到“西学强国观”时,提到了海外留学生在学习了西方经济学后逐渐认识到中国对外贸易困境的原因。他认为当时中国的进出口产品结构极度不均衡,即“生货出,熟货进”。正是在中国积贫积弱社会条件下,他提出了改善对外贸易现状应从发展民族工业、振兴国家商业着手的经济思想[22](P73-80)。留日生陈重民的《中国进口贸易》在详细介绍中国进口贸易的发展趋势、各国各地通商情况和产品种类的同时,指出了中国作为农业国无法避免输出原料产品并大量进口制造品的命运。因此,调整中国产品结构与工业化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23](P2-9)。

张培刚在他蜚声中外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中提出了以推动工业化发展外贸的思想。他在研究了中国如何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走上工业化道路的问题后,提出农产品的扩大输出对推动工业化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随着农业国工业化过程的深入,贸易条件和对外贸易结构也要产生相应的调整与变化。他认为农业国的工业化会促进新的国际分工,从长远来看,将有利于农业国和老工业国双方的发展。张培刚以他独有的发展经济学的视角观察,为中国对外贸易思想提供了新的思路[24](P272-303)。张建华在《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中的系统论思想》中总结了张培刚博士论文第六章关于农业国系统开放性以及农业国与工业国之间关系的问题,并指出张培刚强调农业国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利用外资要以维持政治独立性为前提,同时还应调整农业国生产结构,加速工业化进程进而改善与工业国贸易往来中的不利条件和地位[25]。

在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起步阶段,海外留学生认识到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离不开自身民族工业的强大。海外留学生以工业化发展对外贸易的思想加速了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的脚步。

四、结论

从收集到的资料来看,随着近代经济思想受到更多学者的关注,该领域的研究已有了一定规模的发展。学者们从不同切入角度分析归纳了留学生的经济思想,但针对留学生群体的研究中对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的探讨不够完整,而针对留学生个体的研究只集中于个别知名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的分析,有关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的研究相对零散,缺少系统梳理和整体研究。鉴于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本文对已有主要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总结。

对外贸易思想的发展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以海外留学生对外贸易思想为考察对象的研究,为近代经济思想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之上,结合海外留学生的文章、著作,将中国近代时期留学生的对外贸易思想划分为自由贸易主义、贸易保护主义和有选择的自由(或保护)主义等三个主要方面的内容,对现有文献进行了简要评述,指出进一步研究的重要性。近代海外留学生对中国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刻分析,并从对外贸易政策、关税、汇率和工业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在探索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道路时,尝试了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贸易主义,即开放中国市场,国家不加干涉,贸易自由竞争;主张过以李斯特为代表的贸易保护主义,即限制进口,鼓励出口,保护民族工商业;还有取前两者之长、避两者之短,提出了较为“中庸”的对外贸易思想,即保护关税的同时开放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引进技术,调整中国产品结构,以推动中国工业化的方式发展对外贸易。

中国近代是个承上启下,思想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许多学成归国的留学生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作为第一批接受西方经济思想熏陶的学者,中国近代海外留学生对中国传统对外贸易思想的转变以及近代对外贸易政策的调整、改革与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中国对外贸易思想的成长、成熟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他们的外贸思想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至今依然有启迪作用。“以史为镜,可知兴衰”,通过研究近代时期海外留学生的对外贸易经济思想,为当今中国发展对外贸易提供了经验借鉴,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注释:

①“塞漏卮”即针对中国贸易逆差而导致的大量金银外流而提出的限制进口、发展出口和保护关税的外贸主张。

[1] 李翠莲.留美生与中国经济学[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9.

[2] 李舒瑾.中国近代外贸思想研究[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

[3] 李蓉丽.民国对外贸易思想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4] 叶世昌.从《原富》按语看严复的经济思想[J].经济研究,1980,(7):71—75.

[5] 欧自明.马寅初的经济思想[J].学术界,1996,(5):31—34.

[6] 徐长生.张培刚发展经济学思想述评[J].中国社会科学, 1995, (4): 65—77.

[7] 邹进文.近代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以留学生博士论文为中心的考察[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8] 邹进文.民国时期的经济思想史研究——来自留学生博士论文的考察[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5,(3):54—65.

[9] 曹成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经济自由思想之内容及其特点[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96,(3):131—136.

[10] 罗红希.民国时期对外贸易政策主要研究成果综述[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2,(3):96—100.

[11] 孙大权.中国经济学社研究(1923—1953)[D].成都:四川大学,2005.

[12] 褚葆一.工业化与中国国际贸易[M].上海:商务印书馆,1945.

[13] 赵丰田.晚清五十年经济思想史[M].上海:上海书店,1989.

[14] 孙大权.马寅初在民国时期的主要经济思想[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2, 12(2):82—90.

[15] 高璇.民国《经济评论》(1947~1949)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1.

[16] 聂志红.民国时期的对外贸易保护思想[J].经济科学,2004,(6):122—128.

[17] 朱进.中国关税问题[D],纽约:哥伦比亚大学,1916.

[18] 何炳贤.中国的国际贸易[M].上海:上海书店,1989.

[19] 章友江.对外贸易政策[M].上海:上海书店,1989.

[20] 漆树芬.经济侵略下之中国[M].上海:上海书店,1989.

[21] 顾翊群.入超果于中国有大害否[J].社会经济月报,1935,(2):5.

[22] 夏炎德.中国近百年经济思想[M].上海:上海书店,1989.

[23] 陈重民.中国进口贸易[M].上海:上海书店,1989.

[24] 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D].波士顿:哈佛大学,1945.

[25] 张建华.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中的系统论思想[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1, 1(2):1—5.

(责任编辑:陈敦贤)

2017-02-20

肖 玥(1988— ),女,湖北武汉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F091.3

A

1003-5230(2017)03-0148-08

猜你喜欢

关税留学生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欧盟对美输欧飞机征收15%关税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特别关税下企业应变之道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