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育种亟须“生物技术+”

2017-01-13俞慧友曹希雅

种子科技 2017年9期
关键词:跨国种业巨头

俞慧友 曹希雅

种业传真

传统育种亟须“生物技术+”

俞慧友 曹希雅

“不久前,一篇《未来水稻,你在多远的未来?》的报道,提到了未来利用生物分子技术改变传统育种方式的时代。您认为,我们如何实现分子育种与传统育种的紧密结合?”在湖南长沙召开的“中国种业硅谷·现代种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团队核心育种家邓启云,向论坛主讲嘉宾、分子育种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提问。传统育种家与分子育种家,在会上发生了第一次“碰撞”,也“点题”了论坛的主要“目的”。

与国际种业巨头“落差”背后的“隐情”

“我国种业与跨国种业巨头,如孟山都等相比有较大差距”,万建民说。他表示,从国际种业竞争关系上看,无论种业企业,还是全产业运营规模“PK”,均类似“小舢板”对抗“航母”。譬如,孟山都年销售额超670亿元人民币,而据统计,我国全部种业企业全年销售总额约800亿~1 000亿元人民币。“一个跨国种业大公司,几乎等于我国所有种企销售总额之和。”研发投入也有较大差距。跨国种企巨头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在10%以上,而我国研发投入较高的前十名种业企业,约为6.5%左右。

“这两方面原因,导致差距不断加大”,万建民说。此外还有“隐情”:以生产应用为主的育种家,与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分子生物学家,存在着“隔阂”;既懂分子生物技术,又了解育种的“全才”太少。“必须实现育种家和分子生物学家的有效‘融合’。”

加速种业发展要“言和”也要“中介”

邓启云称,育种实践中,常规育种正逐步使用分子生物前沿技术改良抗性,培育可市场化的水稻品种。不过,“分子技术”只是实现育种的一种手段,落脚点一定要在“育种”上。分子育种应由有经验、懂市场的常规育种家“掌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共同推进生物新技术在育种领域的发展。

现实中,我国分子育种的“内伤”确实有点大。华智水稻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张健介绍,目前,国外种业巨头已将分子育种技术融入商业化育种全体系中,而我国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还停留在“文人相轻”阶段,亟须联袂打造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商业育种体系。

在生物育种信息化方面,我国和国际水准也有很大差别。湖南农业大学水稻栽培专家陈光辉表示,“分子育种是发展趋势,也是育种家追寻的目标。它可帮助育种由经验性的选择,转变成针对目标性状进行精准选择和改良,大大提高了育种效率。”陈光辉也认同,应该让生物技术为现代育种做好“服务”。

猜你喜欢

跨国种业巨头
登海种业
登海种业
海里的巨头蝌蚪
猪价再降下去 巨头也挺不住了?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五个方面着手 打好种业翻身仗
打好水产种业翻身仗
陈秋梅 跨国共谱抗疫曲
科技巨头的未来:科技巨头为何应该害怕欧洲 精读
石油巨头与环境:石油巨头与气候变化的真相 精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