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西走廊甜叶菊拱棚育苗三大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2017-01-13柴再生蒋宏王亮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酒泉735000

中国糖料 2017年4期
关键词:甜叶菊立枯病菌丝体

柴再生,蒋宏,王亮(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酒泉735000)

河西走廊甜叶菊拱棚育苗三大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柴再生,蒋宏*,王亮
(甘肃省酒泉市肃州区蔬菜技术服务中心,酒泉735000)

介绍了河西走廊甜叶菊拱棚育苗最严重的猝倒、立枯和叶斑三大病害症状及发生原因,并提出了具体的综合性防治策略。

甜叶菊;育苗期;病害;防治策略

近年来,甘肃河西各地区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引进开发新型作物,通过十年培育,将甜叶菊发展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2016年,河西走廊甜叶菊种植面积达到1.4万hm2以上,其中,肃州区种植面积超过0.5万hm2,成为全国最大的优质甜叶菊规范化种植基地之一。但是在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新的问题,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和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甜叶菊病虫害尤其是育苗期病害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特别是甜叶菊种子颗粒小,贮藏养分少,成苗率仅20%左右,苗期长达70d,幼苗生长缓慢,抗逆性差,加之拱棚育苗常常会遭遇极端天气影响,棚内温湿度不易控制,甜叶菊猝倒、立枯和叶斑病成为育苗期最容易发生的三大病害,并且经常因防治不当,造成大量死苗,给农业生产带来较大损失,育苗质量和病害日益突出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我们根据育苗期三大病害的病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的习性,在种植基地经过大量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了一套综合性防治措施,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果。

1 病害症状及发生原因

1.1 甜叶菊猝倒病

猝倒病由多种腐霉属真菌侵染所致,是甜叶菊苗期重要根病之一,严重时幼苗成片倒伏死亡,一旦发生及流行,危害极其严重。

1.1.1 症状幼苗接近地面的茎基部最先发病,初为水浸状,像被开水烫过一样,后变为黄褐色腐烂,可绕茎一周,使幼茎缢缩成“细脖”状,失去支撑能力而倒伏。在适宜条件下,从发病到倒苗,只需1d左右,似乎突然发生倒苗,所以称为“猝倒病”。倒伏的幼苗叶片在一段时间内仍保持绿色,以后失水干枯。潮湿条件下,病苗及周围的床土上长出一层白色絮状物,为病原菌的菌丝体。病原菌还侵染萌动的种子和出土前的幼芽,造成烂种、烂芽。

1.1.2 发生原因病原菌主要以卵孢子和菌丝体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土壤、病残体、未腐熟的农家肥、灌溉水、农具等成为拱棚育苗期发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拱棚发病多从棚顶滴水处开始,逐渐向外扩展,高湿条件下播种量太大,幼苗扎根不好,留苗过密或幼苗未经锻炼,茎叶柔嫩、瘦弱,是猝倒病发生的主要诱因;苗床条件不良、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土壤粘重、排水不畅以及灌水不当、播种时底水不足,播种后经常浇水,或长期阴天导致通风散湿不够等都造成苗床湿度升高,有利于苗病发生。

1.2 甜叶菊立枯病

立枯病是由丝核菌引起的重要病害,发病比猝倒病略晚,主要危害大苗,易暴发流行,造成大量死苗。

1.2.1 症状病苗近地面茎基部出现淡黄色水浸状病斑,病部缢缩腐烂,有时其上方膨大,形成上大下小的棒槌状,而植株地上部分叶片卷曲,逐渐萎蔫、干枯。潮湿时,病斑上出现少许褐色蛛网状菌丝体,以后还可形成小菌核。病苗初期白天萎蔫,夜间恢复,以后随病情加重而萎蔫枯死。因为病苗较大,发病后保持直立而不倒伏,被称为“立枯病”。但在适温高湿情况下,发病较早,甚至在出苗前烂死,此时幼茎柔嫩,腐烂症状发展快,病苗倒伏烂死。

1.2.2 发生原因立枯病属于土传性病害。病原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和病残体中越冬,菌核在土壤中存活时间较长,条件适合时产生侵染菌丝,侵入幼苗。立枯病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但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严重。而在低温条件下,由于种子发芽出苗时间延长,幼苗柔弱,抗病性降低,致使发病加重。拱棚内湿度高时利于菌核萌发,且幼苗扎根不好、易徒长,发病增多。

1.3甜叶菊叶斑病

又称斑点病,是甜叶菊的重要病害,全生育苗均可发病,一般危害较轻,但近年来在拱棚育苗时呈逐渐加重的趋势,影响苗木质量及移栽成活率,进而影响产量及品质。

1.3.1 症状病原菌先侵害基部叶,以后逐渐向上蔓延,叶片出现褐色小斑,后逐渐发展成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中央生有小黑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病斑周围黄化,病健交界分明,严重时多斑连成大片,使植株叶片至下而上干枯、死亡,导致早期落叶。

1.3.2 发生原因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拱棚育苗后期植株茂盛、通风透光不良,在温、湿度适宜时,分生孢子器产生分生孢子,通过气流传播引起发病,高温高湿、重茬地育苗、苗床通透性差时发病明显严重。

2 综合防治策略

以上3种病害的病菌均是以菌丝体在土壤或病残体中越冬,在甘肃河西生产区宜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和“农业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策略。

(1)苗床选择:应选择地势稍高、排水性良好的砂壤土或壤土作为拱棚育苗地,秋末仔细清理育苗地病株残体,深翻土地,减少初次侵染来源;避免重茬、迎茬育苗或使用旧苗床;育苗时合理施肥,增施有机肥,多施钾肥,少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2)土壤处理:土壤处理可有效预防和减轻病害发生,育苗床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进行土壤消毒,药土采用下垫上盖的方法使用,1/3药土填底,2/3药土覆种。

(3)种子处理:选择饱满、成熟度好的褐色种子,播前用草木灰拌种,发病率低;合理密植,拱棚育苗密度以800~1000株/m2为宜,不得超过1200株/m2,培育壮苗,提高抗病力。

(4)苗期管理:避免大水漫灌,科学地调控温度,使温度适宜,光照充足,水分、营养适宜,幼苗光合作用强,并经一定的低温锻炼,培育出抗病性强的壮苗,忌出现徒长苗和老化苗。

(5)药剂防治: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并在病株周围撒石灰消毒,同时及时喷药,防止病害蔓延。这3种苗期病害均可用75%百菌清、或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或40%福星乳油、或25%甲霜灵等喷雾,一般7~10d喷一次,连续喷2~3次,注意晴天上午喷药,茎基部及其周围地面要喷到,并选择不同的药剂轮换使用,特别是要注意早防、严防。

[1]柴再生,陈年来,赵文怀.河西走廊发展甜叶菊的优势分析及超高产栽培措施[J].中国糖料,2011,33(1):50-51.

[2]杨晓东,陈叶,罗光宏.河西走廊甜叶菊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农业,2013(16):4-6.

[3]高海利,王治江,罗光宏,等.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甜叶菊立枯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J].长江蔬菜,2013,20(2):84-86.

S435.669

B

1007-2624(2017)04-0079-02

10.13570/j.cnki.scc.2017.04.026

2016-03-09

柴再生(1970-),男,高级农艺师,研究方向:设施蔬菜及新型产业技术推广,Email:szqsczx@163.com。

蒋宏(1981-),男,农艺师,研究方向:设施蔬菜及新型产业技术推广,Email:szqsczx@163.com。

猜你喜欢

甜叶菊立枯病菌丝体
甜叶菊秧苗茎秆拉伸力学特性试验研究
我国甜叶菊栽培技术研究与进展
响应面法优化鸡腿菇菌丝体多糖的提取工艺
甜叶菊茎叶分离机设计
最甜的叶子
松苗立枯病的防治
新型环保吸声材料——菌丝体胶合秸秆
7种杀菌剂处理棉花种子防治苗期立枯病的效果
杂交选育品种‘吉香一号’在吉林地区栽培品比试验
拟黄薄孔菌菌丝体的固体培养条件及CAT和SOD活力动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