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蒲公英属植物繁殖生物学的分析
2017-01-13朱姝仪
朱姝仪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四川 成都 610036)
对蒲公英属植物繁殖生物学的分析
朱姝仪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四川 成都 610036)
在我国,蒲公英约有70种,蒲公英属植物不仅在我国的医药方面、食品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存在一定的观赏价值。目前,我国许多生物学者对蒲公英属植物在繁殖方面的研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对蒲公英属植物的繁殖生物学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蒲公英;繁殖生物学;传粉媒介
随着生物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在植物繁殖方面也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蒲公英属植物作为一种特殊的植物,通常会被研究人员用作研究对象。对蒲公英属植物的繁殖生物学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蒲公英,而且对我国生物学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 蒲公英属植物在繁殖生物学方面存在的问题
蒲公英属植物有很多种类型,其倍性也极为复杂,繁育系统多种多样,在繁殖生物学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1 蒲公英属植物的传粉媒介问题
目前,对于重力玻璃片法以及传粉昆虫的类型、数目、日常生活周期和采花频率都没有进行详细的说明。对于花粉及柱头的形态还缺少系统性研究,对于花粉的散布方式还缺少相关的科学性报道,蒲公英是依靠风媒传粉还是虫媒传粉还有待于研究。
1.2 蒲公英属植物的生殖类型问题
目前,大部分人对蒲公英属植物的生殖类型还不是很清楚。要从蒲公英的花粉存活度、受精过程、相关试验以及各种检测方法来明确它的生殖类型,并且对不同类型的蒲公英进行科学性报道,让越来越多蒲公英的研究者了解蒲公英属植物的生殖类型。
1.3 蒲公英属植物的进化方向问题
蒲公英属植物遍布世界各地,它的生殖类型与分布范围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什么方向才适合蒲公英的进化呢?对于这个问题,就要做一些相关试验,对一些专性无融合的蒲公英属植物进行系统的观察,发现适合它的进化方向。
2 蒲公英属植物的花部综合征及繁殖系统
笔者以东北地区的蒲公英为例,研究蒲公英属植物的花部综合征与繁殖系统。
2.1 东北地区蒲公英的花部特点
以沈阳地区为例,东北蒲公英大多数都在6:00~7:00 AM之间开花,单花花期为3~4 d。东北地区蒲公英的花序为:第1 d开1~2轮花,第2 d开3~4轮花,第3 d则是全部开放或者仅有少数没有开放。经过3~4 d后,当花序上的花完全开放后,花序就会永远地闭合。
东北地区的蒲公英在小花没有开放之前,雄蕊就已经成熟了,成熟的花粉分散在蒲公英的药筒里面。等到花冠展开以后,花柱就会迅速地生长。当花柱停止生长的时候,两片柱头就会融合在一起,把花粉从药筒里带出来。之后柱头开始渐渐开裂,柱头的形状也开始产生了变化。如果有外力作用,则会提高柱头开裂的速度。如果受精,柱头马上会形成羊角状。因为在花序中,小花可以不断地绽放,所以昆虫可以多次地访花,一直到花序闭合之后[1]。
2.2 东北地区蒲公英的花粉呈现
为了深层次地探究植物捕获花粉的方式以及它的生殖策略,对东北地区蒲公英的的雄蕊与雌蕊采用全面扫描电镜观察的形式,观察了它的柱头发育情况和次级花粉呈现的过程。据观察发现,蒲公英的花药与花柱之间存在明显的分界线,有凸起形状的是花柱,表面较为光滑的是花药。花柱在凸起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它的毛将花粉从药筒中带出来,这时候的花粉紧紧地贴在花柱的毛上面。柱头从上端开始渐渐地成熟起来,增加了花粉的散落空间,通过延长柱头可授期,可以增加植物的繁殖机会。
2.3 东北地区蒲公英的繁育系统
据研究显示,东北地区蒲公英的异交指数超过4,按照异交指数的标准,东北地区的蒲公英在繁育方面主要体现在异交方面。在对东北地区的蒲公英做不去雄套袋试验时,可以发现它的结实率为零,这个试验结果显示,东北地区的蒲公英不能够进行自主自交,也不存在无融合生殖这个特点。在对蒲公英进行去雄套网袋的试验也显示它的结实率为零,这个试验可以证明东北地区的蒲公英不属于风媒传粉,增加了虫媒传粉的可能性。在对蒲公英进行自花授粉的试验后,也显示出它的结实率为零,这个试验则证明了东北地区的蒲公英具有自交不亲和特性,如果在自然条件下对蒲公英进行授粉,则可以大大地提高它的结实率。通过一系列的试验可以看出,东北地区的蒲公英是异交繁育系统,虫媒对它的结实率影响较大[2]。
3 东北蒲公英的生殖配置动态分析
据研究显示,东北地区蒲公英的繁殖器官在总生物量中占比15%左右,花期开始时最小比值为12.56%,之后会不断地上升,最大值可达到17.87%,但是,在果期会有所下降。在所有蒲公英属植物中,具有二倍体的东北地区蒲公英在生殖匹配中占有的比值最小。
4 东北蒲公英繁殖的类型
通过对蒲公英进行人工授粉套袋试验可以看出,具有二倍体的东北地区蒲公英为专性异交,不具有无融合生殖。通过利用花粉管荧光显微镜可以看出,只有异花的花粉才可以在它的柱头上进行萌发。在有性生殖的蒲公英当中,它的花粉可以在柱头上进行发芽生长,并进入它的子房;而在无融合生殖的蒲公英当中,它的花粉管在生长时会进行弯曲,并在进入子房之前,就会消失掉。通过一系列试验也可以证明,在进行无融合生殖时,不需要花粉对其进行刺激。
通过相关仪器观察东北蒲公英的种子时,可以检测出它具有2个峰,其倍性比值为2∶3,从这一现象可以发现东北地区的蒲公英发生了双受精。此外,植物繁殖特性与生态环境有关,由于东北地区的蒲公英所处地势比较低,所以在繁殖适配方面与传粉昆虫有着很大关系。
蒲公英属植物有很多种类,本文主要以东北地区的蒲公英为研究对象,对它在繁殖生物学方面进行了研究。旨在可以让蒲公英的爱好者能够更好地了解它的繁殖过程,同时也为我国的蒲公英繁殖生物学研究贡献出一份力量。另外,科学是永无止境的,笔者也希望会有更多的生物学家对其进行更深层的研究,以发现它的奇妙之处。
[1]高淑敏,李洁.高寒地区野生蒲公英生物学特性及栽培繁殖技术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1(18):111,113.
[2]张建.蒲公英属植物繁殖生物学研究[D].沈阳:沈阳农业大学,2013.
1005-2690(2017)10-0141-02
Q945.53
B
2017-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