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2017-01-13孙宇鹏
孙宇鹏
(宾县农村合作经济管理总站,黑龙江 哈尔滨 150400)
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
孙宇鹏
(宾县农村合作经济管理总站,黑龙江 哈尔滨 150400)
大豆是一年生的草本植物,起源于我国的云贵高原一带,种植历史悠久。现在种植的大豆品种都是通过长期的人工选择驯化而来,影响大豆产量的相关因素中,百粒重量和豆荚数呈现明显的负相关;种植区域对大豆的产量也存在关联影响,北方区域和南方区域在大豆的种植产量和质量上都有不同的优势特征,综合指标较强的则数东北地区;经过长期人工培育的大豆品种综合效益最好,自然遗传的大豆品种则表现出了单一指标的优势。
大豆产量;性状遗传;变异;多样性
大豆用途广泛,经济效益甚好。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总量增大,相关行业对大豆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虽然在我国的现代化农业发展中,大豆的种植规模与日俱增,但还是无法满足国内的大豆需求,每年都需要进口大量的大豆资源,是名副其实的大豆进口国家。因此,提高大豆产量以及大豆品质十分迫切,本文从大豆的微核心资源出发,分析大豆产量和不同变异遗传之间的关联,为实践生产提供参考。
1 大豆产量与性状遗传多样性关系试验
现在种植的大豆品种都是通过长期的人工选择驯化而来,产量和遗传性状比较稳定,但是多样性方面还存在育种局限。根据研究目的设计了如下试验。
1.1 试验材料、方法
试验选取238份核心种质材料,其中选育豆种26份,其他为不同的地方品种。通过利用电子秤称量百粒大豆的重量,测定整株大豆重量以及有效豆荚数量的试验方法,得到了大量的相关数据。
1.2 试验数据
通过试验数据计算分析得出,大豆核心种质资源中每百粒豆子中最重的豆子为41.4 g,最轻的豆子为6 g,平均重量为15.5 g;单株重量最大达到22.8 g,最小为0.9 g,平均值为9.4 g;单株大豆的豆荚最多达到184个,最少的为14个,平均值为61.7。试验样本中的大豆变异程度和变异范围都较大,试验代表性很好,完全可以利用变异系数特征去发现其中的高产大豆品种,试验设计非常成功。
2 讨论及结论
针对上述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大豆百粒重数据和豆荚数据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计算得出的负相关系数为-0.267;豆荚数和单株重量数据也呈现负相关,但是相关系数很小,为-0.002,关联不明显;大豆百粒重量数据和单株重量数据之间则明显呈现出正相关,计算得出的正相关系数为0.040。通过以上分析最后得出,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重要产量构成因素中,百粒大豆重量和豆荚数量的相关性最大,其他构成因素的相关性相对不是很明显。
由于所用的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试验样本来自不同的地方,因此在分析大豆品种资源的百粒重量数据、单株重量数据、豆荚数时,我们应考虑到不同种植区域的客观差异性,比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南北方大豆存在差异,南方的春种大豆百粒重量均值为14 g左右,东北的春种大豆重量均值则达到了17 g以上。此外,东北大豆豆荚数量均值也比南方要高,其中,北方春大豆的豆荚最多,均值超过70。在单株大豆的重量比较上,南方夏季大豆占据明显优势,东北春大豆则单株重量垫底。这充分说明不同种植区域由于生态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大豆单株重量的明显差异。
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在大豆的漫长种植历史中,有的品种是经过人工选择后遗传下来的,有的则是通过自然选择遗传下来的,这也会对大豆微核心种质资源产量性状研究产生影响。在试验中,很容易发现通过人工选育出的大豆品种的百粒重、单株重、豆荚数3个因素的综合表现较好,呈现出比较协调的指标特征,比如四粒圆大豆品种等;而自然进化的大豆品种则相对只有某一个指标特征比较突出,综合表现不是很理想,生产过程的协调性也有待改进。
综合上述试验以及讨论分析,大豆种植过程中的产量相关因素中,百粒重量和豆荚数呈现明显的负相关,豆荚数量越少,百粒大豆的重量越大,大豆的单株重量和豆荚数量之间则没有表现明显的关联;种植区域对大豆的生产产量也存在关联影响,北方区域和南方区域在大豆的种植产量和质量上都有不同的优势特征,综合指标较强的则数东北地区,一直以来也是我国大豆的主要种植基地;选育遗传因素对大豆种植产量的影响关联也有明显表现,其中以经过长期人工培育的大豆品种综合效益最好,自然遗传的大豆品种则表现出了单一指标的优势,虽然不利于大豆产量的发展,但是对于品种遗传多样性的研究以及人工培育新品种有着重要的作用。
[1]盖钧镒,作物育种学各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223-229.
[2]邱丽娟,李英慧,关荣霞,等.大豆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的构建、验证与研究进展[J].作物学报,2009,35(4):571-579.
1005-2690(2017)10-0120-02
S565.1
B
2017-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