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新观察
2017-01-13
□本刊特约评论员 赵 英
全球经济新观察
□本刊特约评论员 赵 英
在淘汰落后产能时,不能搞单纯追求完成指标的“一刀切”,在建立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多搞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多搞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减少社会震动。
新一年,笔者也想谈谈对全球经济走势的新看法,与大家分享,或可作餐桌上的谈资。
笔者提出的新看法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基本特征和主要内在的动因发生了较大变化。简而言之,就是全球经济增长已由2008年在金融危机打击下导致的以经济秩序混乱、国家信用危机、去杠杆化为特征的不景气,转变为由于实体经济内在增长动力不足导致的不景气。由于全球实体经济运行在经济周期的下行轨道,因此中国经济在2016年将面临着重大挑战。
全球性的实体经济不景气,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全球贸易总量增长放缓,金砖国家褪色,发达国家不景气。美国经济状况最好,也就是低速增长,并且前景迷离。欧洲则由于中东战乱雪上加霜。日本经济在“安倍经济学”打了鸡血后,又恢复了萎靡不振的状态,全球经济增长难寻有力的推动力。
全球面临着产能过剩、需求不足的问题。
不仅实体经济增长乏力,自金融危机以来,有关国家实施的宽松的货币政策,没有相应的推动实体经济增长,并且正在堆积起越来越大的金融泡沫。全球金融体系的深刻结构变化引发风云变幻,美元升值前景导致大量资金从其他国家流出,金融体系的潜在危机正在酝酿。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际衍生商品交易中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相当一批依靠能源、资源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经济陷入困境。这些国家经济加速下行,又导致全球商品需求进一步萎缩,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中国面临的经济结构调整,是深刻的,没有5-6年的时间,难以见到成效。尽管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业正在加速发展,但是仍不能替代传统产业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成长过程中,第三产业则更多对就业产生影响。
全球实体经济内在因素导致的经济下行,不是宽松货币政策能医治得了得,更不是医治金融危机的药方能够对症的。因此,2016年的中国经济增长是负重前行,能够实现6.5%的增长已非常不错。
当然,也要看到,中国经济增长的基础条件和有利因素还是乐观的。中国政府实施的一系列制度改革,将逐步显现其效果。产业结构调整也将逐步产生作用。供给侧改革政策出台,恰逢其时。“十三五”期间,经济发展不能急,坚持正确的战略与政策,坚持把提高经济增长水平放在第一位,中国经济就将以较快速度得到更好发展。
最后笔者还有一个看法,那就是全面提高中国市场的产品技术标准。通过提高消费品的技术标准,为中国人民提供更好、更安全、更健康的商品,以刺激新消费的增长;通过提高资本品的技术标准,全面淘汰能耗高、污染大的装备和工艺,淘汰落后产能,刺激资本品的更新与购买;或可更好地推动供给侧的改革。
在淘汰落后产能时,不能搞单纯追求完成指标的“一刀切”,在建立更加严格的产业准入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多搞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多搞混合所有制改革,以减少社会震动。
作者系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工业发展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