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2017-01-12郭秋香

东方教育 2016年13期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郭秋香

摘要: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引起广大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教师的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同时,在教学中要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建立良好,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

关键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兴趣;创新情感

一、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首要条件

教育本身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创新性教学原则

(1)克服对创新认识上的偏差。

一提到创新教育,往往想到的是脱离教材的活动,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说得离奇,便是创新,走入了另一个极端。其实,每一个合乎情理的新发现,别出心裁的观察角度等等都是创新。一个人对于某一问题的解决是否有创新性,不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是否别人提过,而关键在于这一问题及其解决对于这个人来说是否新颖。教师完全能够通过挖掘教材,高效地驾驭教材,把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新知识、新问题引入课堂,与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再去主动探究。

(2)要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建立良好、民主的课堂教学环境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参与和完成的实学相长的双向作用过程,教师和学生都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反映在教学的全过程,如精心设计导入,安排好教学的层次,精心挑选训练题进行小结,注意气氛反馈,重视教具的使用等。但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是客体,而学生是主体。例如:在学习华师大版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研究平行四边形有哪些性质时,我让学生们动手操作分组讨论:如图,把两张完全相同的□ABCD 和□EFGH纸片叠合在一起,在它们的对角线O 钉一个图钉,将□EFGH绕O旋转180°,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想、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在学生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与形成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发展探究与合作意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要敢于“放”,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地学。如课本让学生看,概念让学生抽象得出,思路让学生讲,疑难让学生议,规律让学生找,结论让学生得,错误让学生析,小结让学生做。决定学习的结果如何,学生的作用是内因,教师的作用是外因,只有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进行科学的思维和积极的创新,才能使知识内化和升华为个人的质。因此,教师要把学生作为真正的教育主体,以学生为出发点和归宿,在课堂教学中,实行民主的教育和管理方式,营造充满民主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求异创新、敢于提问,允许有不同的答案。教师应改变传统的一问一答模式。避免学生的思想处于“等待解答”状态,达到“发现——创新”的目的。

当今实施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而善于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则是创新的前提、,教师要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提出问题。而教师应由单纯的解答问题转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探索、发现问题的能力会增强,问题意识才能养成,创新能力才能提高。

(3)教师应充分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质疑、解疑,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创新个性、创新能力。教师运用有深度的语言,创设情境,激励学生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势,从独特的角度提出疑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每堂课里都要进行各种总结,也必须有意识地让学生总结,总结能力是一种综合素质的体现。培养学生总结能力,即锻炼学生集中思维的能力,这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辅相成的,集中思维使学生准确、灵活地掌握各种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作为求异思维的基础,保障了求异思维的广度、新颖程度和科学性。

二、学生的创新兴趣是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的关键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

(1)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创新兴趣。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一定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2)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3)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三、课堂教学中创设好教学情景,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的成功,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因为,主动参与是培养创新意识的内动力。创设好的教学情景能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架设学习的桥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中,我们提出问题:暑假里,《新闻晚报》组织了“我们的世界杯”足球邀请赛。勇士队在第一轮比赛中共赛9场,得17分。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勇士队在这一轮中只负了2场,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呢?情景的创设迅速点燃了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火花。这些问题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从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及学习数学的兴趣。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习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只有当学生认识到主体意识是其决定学习成败关键的时候。才能积极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主动的要求发展进步。因此,作为教师应做的就是课堂教学设计上精心创设教学情境,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热情。这样他们才会主动探索。在“解决问题”中激发学习动机,培养创新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创设多种情境,为学生学好知识提供良好环境,逐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才能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变为技能,才能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发挥智慧和潜能。

猜你喜欢

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教研协同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几点尝试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代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研究
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