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说飞机坝
2017-01-12杨甜甜
杨甜甜
这个时代,有太多变化,也有太多空白。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也是时代向前走留下来的。今日的飞机坝还在继续着新的改变与新生,只是不知那个我儿时所熟悉的飞机坝最后又能遗留下些什么。
靠近火车站,由解放路、遵义路、达高桥以及沙冲北路围成的这片区域叫做“飞机坝”。虽然“飞机坝”这个地名现在已在官方的地名库中消失,但仍然不乏有熟悉这里的人沿用着这称呼。
“飞机坝”这个名字是上个世纪30年代修建的玉厂坝机场遗留下来的。玉厂坝机场是贵阳的第二座飞机场,修建于1933年。而贵阳的第一座飞机场是早一年修建的团坡桥机场。团坡桥机场南北长400米,东西宽300米,因为场地狭小,只能供小型军用飞机起降和做航空生练习场。不得已之下,当时的省政府重新选址在玉厂坝另建一座新机场。机场以玉厂坝(今飞机坝地区)为中心,东起新路口,南抵望城坡,西临南厂兵营(今贵州省军区),北濒南明河畔,面积一平方公里有余。
尽管相比团坡桥机场大了不少,但玉田坝机场仍然缺乏必要的机场设施,使用很受影响。当时,为了开展大西南的空运事业,同时也因军事需要,省政府又在清镇修建了平远哨机场,这也是贵州第一个民用航空机场。
抗战爆发后,1942年,驻清镇平远哨机场的美国空军轰炸机轰炸海南岛日军基地返航后,曾有两架轻型轰炸机飞临玉厂坝机场降落,由于该场跑道承接力不强,致使一架轰炸机翻倒受伤,后经美军机修人员抢救修复,才飞回了平远哨机场。从此之后,玉厂坝机场便作废了。场地一部分作为驻贵阳的美军后勤基地,用以停放军用汽车及存放物资;另一部分为国民党辎汽第十团作停车场及仓库之用。
抗战胜利后,美军回国,国民党的军事运输部门先后迁走,这个贵阳历史上的第二座机场也就此结束了它10年的航空之用。机场先后辟为工厂、商店、民房用地,最后只留下玉厂坝一域被人们改称为“飞机坝”,成为这段历史的一点遗迹。
“飞机坝怎么没有飞机?”这是如今许多第一次听说这个地名的人都感疑惑的问题。毕竟在他们眼前呈现的早已不是玉厂坝机场的风貌,而是遍布着商铺与楼房的街衢巷里。居住于此的居民渐渐习惯了这个与现状相去甚远的“飞机坝”地名,只是偶尔调侃一句“飞机坝飞机坝,没得飞机、没得坝。”在今天,或许只有一些高龄老人才能对“飞机坝”这个名字之后的故事有着深刻的记忆。
据一些文章记载,抗战期间,大约1938年,原设在广西的空军学校因战略需要转移至昆明。途中,10余架教练机要转场经过贵阳,并传出了要在贵阳玉厂坝机场进行飞行表演的消息。贵阳的老百姓们从来没有见过10多架飞机的飞行表演,争先恐后前往观看,以饱眼福。飞机飞抵贵阳当日,天高气朗,万里无云。由于玉厂坝机场距离城中心很近,当飞机在玉厂坝机场降落时,贵阳成千上万的民众到机场附近举目遥望,人山人海,热闹异常,一片欢呼雀跃之声。
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许多单位陆陆续续在飞机坝周围建房,原本因为机场废弃而变得杂草丛生的这里又逐渐变得热闹起来。房子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宽阔平坦的飞机坝就这样被一排排高高低低的楼房隔离成几条大大小小的巷子。
八达巷、飞行街、二七路是现今飞机坝仅有路名的3条巷道。八达巷一头连接着遵义路,一路延伸穿过飞行街直至二七路。飞行街据说在黔桂铁路修通后,居住了许多铁路职工;二七路之名则或源于1923年发生的“二七大罢工”。飞行街与二七路相当于两条平行的街道,都是一头连接解放路,另一头终止于达高桥。这3条街道是飞机坝的主要街道,其间又因着各排楼房间隔衍生出不少小路。若是对这个地方不熟悉,就会像走迷宫一样,很难转出去,也因此,这个地方成了许多孩子玩捉迷藏的宝地。
1995年到2007年,我从幼儿园到初中,近12年的时间都在飞机坝一带读书生活。回忆起那段时光,一切仿佛发生在昨天般清晰,但是一些细节已经因为隔着数十个春秋开始模糊。这一段“飞机坝”的生活,回想起来,满满的都是会微笑的故事。
我妈妈是中铁五局的职工,彼时的飞机坝在看我来就是五局职工和家属的聚居地。中铁五局的建筑工程公司就设立在八达巷中段,周边有中铁宾馆,还有附属的小学和幼儿园。我妈妈在位于二七路靠近达高桥一端的幼儿园上班,幼儿园的名字是结合了集团的名称和飞机坝的地名而取的——“中铁五局飞机坝幼儿园”。
因为是职工子女,我在妈妈上班的幼儿园上完3年,又直接进入了“中铁五局一小”念小学。小学就设立在八达巷和飞行街的交叉路口,从妈妈上班的幼儿园走过去不过5分钟路程。只是小时候贪玩,飞机坝的小巷小径又多,常常会上学挑一条路走,放学又挑另一条路走,也不担心迷路,反正在小巷里绕来绕去总能走到主路上来。一来二去,巷子都被绕熟了。
其实在我心里,对飞机坝还有一个认知:这就是一个大菜场。八达巷、飞行街、二七路、还有一些小巷道,就没有哪一条路是见不着没有人卖菜的。挑着篮子的、推板车的、用几块木板搭在小凳上作摊位的、还有直接铺一块塑料布在地上的,卖菜者在路两边安置摊位,若是买菜的人多了,都拥挤在摊位前,路面就逼仄得只容得了一个人通过。后来,两个飞机坝农贸市场修建起来,这样的情况才稍稍有所改变。
尽管拥挤烦乱的卖菜场景让许多人心生厌烦,但不可否认的是,这里的菜确实比较便宜。许多从这里搬离的居民若是方便,也会到这里来买菜。而留居此地的一些老居民却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场景,在他们看来,这里买菜方便,左邻右里都是熟悉的老朋友,在这里生活再好不过。
2010年底,鸿通城购物中心开业;2012年,二七路小吃街开始营业。自此,飞机坝在人们心中的印象有了一番新变化。
鸿通城购物中心是拆除了从二七路左边街道至沙冲路北路一带的建筑修建起来的,被定位为集主题百货、主题名品街、体验运动城、儿童成长天地、文化影视休闲、美食丰汇、风情西餐酒吧、科技娱乐资讯等为一体的主题化购物中心。另外还有附属五星级酒店、快捷式连锁酒店、写字楼等等。其实,这样的购物中心在今天的贵阳已有不少,但真让人感到特别的,倒是鸿通城里那个足足有一层半楼高的巨型鱼缸。似乎不论什么时候去,都有许多人围在旁边观赏鱼群,小孩子尤多。
二七路小吃街囊括了贵阳、遵义、安顺、毕节、铜仁、黔南、黔东南、黔西南、六盘水等9个市州的地方传统风味小吃。小吃店被统一打造成具有贵州少数民族风格的木制建筑,窗口侧挂着霓虹灯招牌:鹅肉粉、糕粑稀饭、香酥鸭、豆腐圆子……站在街头一眼望去,错落有致、琳琅满目。小吃店对面是一排排为食客提供的桌椅,看着挺多,但真到了饭点和夜晚,座位可就紧俏了。许多外地来贵阳旅游的人,都少不了要到这条小吃街尝尝味道。
近年来,飞机坝因为鸿通城和二七路小吃街渐渐变得繁华热闹起来。原本晚上8点过后就只剩下路灯作伴的这片地方,现在直到夜里12点才会归于寂静。人们在这里逛商场、吃饭、喝下午茶、看电影,当做日常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家长带着孩子在儿童乐园享受亲子时光,就连广场舞大妈们也在这闹市占领一方土地舞将起来。
飞机坝热闹了,但这热闹若是离开了鸿通城和二七路小吃街,一切又还是延续着它原本的样子。哪怕是与二七路小吃街相对而立的另一边街道,似乎也与这繁华不太相容。简陋的小商铺、小饭馆依旧存在,菜商们依旧聚集在一块卖菜,六七十年代修建的四五层楼高的房子也依旧伫立着。
充满着现代繁华与热闹的鸿通城和二七路小吃街,成为了飞机坝最受欢迎的地方,同时也掩盖了昔日飞机坝不少的名气。来这里的人们不再称这里为飞机坝,而是直接叫它“鸿通城”或者“二七路”,似乎这两个地方已不再归属于飞机坝范围。但对于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人来说,鸿通城、亦或是二七路小吃街终究不过只是过去飞机坝的一隅。是时代往前走造就今天的改变,而过去遗留下来的、另一面的飞机坝也仍然在这里继续存在着,一如当初玉厂坝机场遗留下“飞机坝”一样。
这个时代,有太多变化,也有太多空白。这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也是时代向前走留下来的。今日的飞机坝还在继续着新的改变与新生,只是不知那个我儿时所熟悉的飞机坝,最后又能遗留下些什么。
(参考资料:杨林著《贵阳的飞机场与贵州航空史话》;沈启源著《见证贵阳民航发展史的老地名》;史继忠著《机场搬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