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八鸽岩 八德岩 八鸽岩路

2017-01-12刘隆民

贵阳文史 2016年6期
关键词:敬之灵山植物园

刘隆民

黔灵山周围,从前很荒凉,只有一些少数民族在这里居住。

现在的八鸽岩一带,原来是一个苗族寨子,有七八十户人家。因附近的山岩呈白色,人们就称这个苗寨为白岩脚。又因岩面向贵阳城的石壁上有两个石洞,经常有8只鸽子从那里飞进飞出,人们又叫这个寨子为八鸽岩寨。由于贵阳人称某某寨时,都习惯把“寨”字省略,所以一般就把这个苗族村寨叫作八鸽岩。

抗日战争时期,吴鼎昌1937年接替薛岳在贵州当省长,直到1945年才离任,是国民党统治贵州时期任贵州省长时间最长的人。他主政贵州期间,对贵州的金融业和商业等有不小贡献,尤其是在贵阳的公园建设上更为突出,比如河滨公园、南明公园、花溪中正公园(即现在的花溪公园)都是他主黔时开辟的。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已经起步但未建成的敬之植物园。这个植物园始建于1942年,当时何应钦在“陪都”重庆建议,在贵阳近郊育苗造林。吴鼎昌立即响应,并决定从八鸽岩起,沿小关、鹿冲关、百花山、东山一直到水口寺建一林区。这个林区包围了大半个贵阳老城,如果建成,可谓是贵阳最早的环城林带。由于规划中林区规模大,树种丰富,遂改称植物园。又因此举首倡者为何应钦,就用何应钦的字命名为“敬之植物园”。规划虽然很宏大,也在八鸽岩和东山脚的晒田坝建立了育苗基地,但由于处在战争期间,力不从心,加上官员贪污腐化,很多人挂名吃空额,因而到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这个植物园基本上还是纸上谈兵。1947年何应钦要来贵阳,当时已接任贵州省长的杨森为了讨好何应钦,急忙动工兴建,并亲自书写“敬之植物园”5字镌刻在八鸽岩上。每字见方两丈,每一笔的深度均可睡人。据说站在南门的甲秀楼上都能看清这几个大字,贵阳北半城的人更可凭肉眼眺望。杨森又命人在八鸽岩上凿了8个石洞,并用中华传统美德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八德依次命名,同时还因此把“八鸽岩”改为“八德岩”。解放以后,1951年初,解放军用大炮轰毁了“敬之植物园”几个大字,岩洞也随之被毁,“八德岩”之名也没人再叫。

上世纪中叶,在八鸽岩下修建了省政府,1954年修建了贵阳六中,随之又在八鸽岩往西一带修建省防疫站,省政府西门至黔灵山脚的这条路就命名为“八鸽岩路”。现在在这条路上有贵州广播电视大学、贵阳十七中和云岩小学,已成为了一条学校路。但由于这条路不是交通要道,因此路面宽度还不到10米,每到上学和放学时满街都是学生。针对这一状况,笔者作为省政协委员,写了一个改造八鸽岩路的提案。贵阳市政府采纳了这一建议,于2003年拨款改造了这条路,使之成为黔灵山脚一条很有文化内涵的街道。

在八鸽岩路上,还有两个掌故很有趣味。

从八鸽岩路西行的左侧有两口井,人称鲤鱼井。这两口井连在一起,其间只有一块石板相隔,但水位一高一低。老百姓说水位高的为公井,水位低的为母井。天下大雨时,公井的水浑浊,母井的水却依然清亮。上世纪90年代,每遇八鸽岩路段停水,周围的人都挑这井水食用。现在井还在,水也还在流,但由于水井四周污染严重,已不能饮用了。笔者也曾想吁请云岩区政府保护这口古井,但一想到贵阳的近百口古井,如薛家井、螃蟹井、上元井等都在近几十年中消失得无踪无影,这口井也难以保存,便断了此想。

在八鸽岩路西行右侧的黔灵山麓有一个岩洞,人们称它“打儿洞”。据说,未生男孩的夫妇俩去到洞前,点9对烛,烧9张纸钱,磕9个头,然后妻子把围腰反穿在背后走在前面,丈夫走在后面。丈夫一手提着妻子围腰,一手用一竹鞭轻抽妻子,丈夫抽一鞭,妻子便从地上捡一块泥巴放在围腰里。如此9次,便可生男孩。

虽然这是民间传说,但它为八鸽岩路披上了一件浪漫的外衣。

(选编自《贵阳地名故事》)

猜你喜欢

敬之灵山植物园
荔枝红了到灵山
翟方进: 敬人者,人恒敬之
沉浸式打卡新去处 北京公共安全体验馆
日本性侵案女记者告赢安倍好友
名言积累
游中山植物园
成语植物园
灵山探梅
绵纸植物园
隔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