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起一个人的做人、著文与为官

2017-01-12王延龙

湖海·文学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刺史柳州柳宗元

王延龙

多年来,每读柳宗元的文章和史料,总有为之写一些文字的想法,可又感自己的文学水平浅陋,力不从心,难以下笔。近来读到一则柳宗元“代友播迁”的史料,又泛起了写一写柳宗元的冲动。

先说说柳宗元的做人。柳宗元,字子厚,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诗人,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清官,曾入朝为监察御史,唐顺宗年间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代友播迁”的故事发生在唐宪宗接班唐顺宗位当皇帝之后。柳宗元因在唐顺宗永贞年间参与并积极推进“永贞革新”,并反对顺宗因病重而将皇位传给太子(即唐宪宗)而遭到继位皇帝的报复被逐出京城,先被贬至远离京都的永州(今湖南零陵县一带)担任有职无权的州司马(刺史的助手),后来他和同时被贬的人曾依例被召回京都,又一起被派遣到外地做刺史,柳宗元得到的任所是柳州,著名诗人刘禹锡也被派遣,应当到播州(今贵州遵义一带)就任。而当时的播州比柳州交通更不发达,经济条件更差。柳、刘是多年的好友,柳知道刘有老母,体弱多病,生怕他们经不起长途跋涉,更受不了那里的艰苦环境,就准备上疏朝廷,愿意用柳州刺史去换播州刺史,即使因此而再次获罪,也无怨言。好在当时的朝廷重臣裴度也向皇帝说了刘禹锡家有老母情况,并为之说情,皇帝才下诏将刘禹锡改迁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柳宗元主动“代友播迁”,到更加艰苦的环境去任职的做法,受到当时正直人士的高度评价。柳宗元病逝于柳州后,虽与其政见不同,但私交甚深的韩愈饱含深情地写下了《柳子厚墓志铭》,特别记叙了柳宗元“代友播迁”的经过,并评价说,“士穷乃见节义”!“那些平常安居的时候互相宴饮游乐、争着讨好取媚、倾吐肺腑之言、指着苍天发誓、生死互不背叛、真的可以信赖的样子,一旦逢到很小的厉害,那怕仅仅与毛发相似,也立即翻脸,犹如互不相识;朋友掉到井里,不仅不伸手援救,反而趁势推挤,甚至落井下石,这种人到处都有啊!与柳宗元的品德作为相比,他们应稍感惭愧吧!”韩愈的评说不仅褒扬了柳宗元的高风亮节,而且对于当时官场人物的画像和批评也是入墨三分。以笔者之见,这样的画像和批评就是放到现在也会有人对号入座。

再说说柳宗元的著文。柳宗元之所以在我国历史上享负盛名,不仅在于他有高尚的节操,还有他与韩愈齐名的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文学地位。因此,写柳宗元,就不能不写到他的散文风格和名篇名作。读柳宗元的文章,不仅可以让人感受到文章本身“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唐书﹒柳宗元传》)和“雄深雅健”、“峻洁廉悍”(韩愈语)的风格,更可以看到作者本人体察下情、关心同情草根民众痛苦遭遇的拳拳之心。很多读者都很熟悉的《捕蛇者说》,是作者贬居永州时所作,文章通过捕蛇者蒋氏口述一家三代人以捕蛇为生,祖父、父亲都已被蛇咬死,自已接着做这活计的12年中,有好多次差点被蛇咬死、还不得不因为生存和交纳税赋仍要继续捕蛇的悲惨经历,得出了赋税征收的毒害比毒蛇还要厉害的结论。他的《种树郭橐驼传》,借种树人郭橐驼之口,由种树的经验说到为官治民的道理,抨击了那些不从人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好烦其令”,名为爱民,实为扰民的官吏。上述两篇文章都已收入了《古文观止》,很容易为世人所读到。而还有一篇未收入《古文观止》、在他的《柳河东集》中可以读到的《送薛存义序》,其中的议论更是朴实而深刻。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其大意是说,凡在地方上做官的人,都应是老百姓的奴役,而不是让你来役使老百姓的。此后有一段话的大意是,当官的拿着老百姓的俸禄,如果不为老百姓办事,还要贪赃枉法,就等于是仆人既偷懒又偷盗主人家的财物,主人难道不该惩罚你并将你逐出家门吗?作为一个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封建官僚,对官民关系、对谁是主人、谁是仆人就有这样深刻的认识,怎不让人感佩!

柳宗元之所以名垂青史,受到后人敬仰,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当官敢为民做主,深得百姓的拥戴。史载柳宗元为官,始终将老百姓的利益挂在心里,无论是在朝廷位居高官,还是被放逐贬谪充任地方小官,都能尽最大努力为民造福。他在参与“永贞革新”时,积极协助主持改革的王叔文取缔了老百姓深恶痛绝的、宦官们对百姓公开掠夺的“宫市”,废除了由地方官变着法子盘剥百姓、再按日或按月向皇帝进奉的“日进”、“月进”,免除了民间对官府的各种积欠,放出了大批宫女。虽然“永贞革新”因帝王更替而失败,柳宗元被贬到地方上充任小官后,仍矢志不渝,继续在自已权限和能力范围内为老百姓做好事。他帮助穷人赎回卖身为奴的子女近千人,每到一地,就大力破除迷信,革除恶劣的风俗习惯,热心教诲好学上进的年轻人。他任柳州刺史只有四个年头,47岁时病死在柳州任上。在他死后第三年,柳州人民为了纪念他,主动集资为他盖了庙,到明代又建了柳侯祠,经过历代修缮和改建,柳侯祠至今仍矗立在柳州市中心的柳侯公园里。

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在文学上很有造诣、官阶比柳宗元大得多的人,在历史上却并没有柳宗元的“待遇”,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做人或人品比不上柳宗元的诚实与高尚,做官不如柳宗元的亲民与爱民。如《悯农二首》这首诗在我国虽然很负盛名,但因作者李绅的人品、官品太差却鲜有人知,我等读小学时老师们也是只讲其诗不讲其人。宋代权奸蔡京的书法在当时堪称一绝,连黄帝老儿都很欣赏,可因为其祸害忠良、奸佞狡诈,在历史上名声狼藉,其书法作品一直卖不出好价钱。当年,胡长青任江西省副省长时,他属下的一些人纷纷请他题写匾额匾牌,并以得到他的题字为荣耀,等到其出事后,他在南昌市及江西的所题匾牌匾牌竟在一夜之间被铲除一空。古今事例说明,一个人能否青史留名,并不完全在于他的官当得多么大,文章、书法写得多么好,而更在于其是否具有高尚的人品和人格,是否真正的亲民爱民为民。

时下,我们每一个党的干部和公职人员,都有一个如何做人、做文和做官的问题。如果我们能认真想一想柳宗元、焦裕禄等清官、好官的名垂青史,看一看李绅、蔡京、胡长青等奸佞、贪官的遗臭万年,对照一下党的宗旨和党纪国法,我们应该做什么、怎样做,什么不该做、不能做,应当是不需赘言了!

猜你喜欢

刺史柳州柳宗元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为何唐代文人多任“刺史”
袋装柳州螺蛳粉产销突破百亿元
江雪
文言文阅读指津
The Establishment of Administrative Institutions in Ethnic Minority Areas of BaShu in the Tang Dynasty
江雪
公事公办,私事私办
“编读零距离”柳州、柳江见面会散记
新闻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