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2017-01-12王丽丽

课外语文·下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语文应用

王丽丽

【摘要】初中生告别小学,进入更为系统的阶段性学习,而初中生在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等方面的差异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也体现的愈加明显,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逐渐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而传统教学“一刀切”的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的语文课堂,对于学生参差不齐的语文水平只会起到恶化作用。对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即分层教学法,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有效改善初中语文教学水平高低不一,层次机构不明显的问题,真正做到分层教学,兼顾全体,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进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分层教学;初中语文;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升有赖于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而运用分层教学可以使教师根据学生对所学内容不同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实施更加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引导学生实现认知、情感以及态度等多方面的收获。在当前教育背景下,教师往往容易陷入教育误区,更为关注优秀生和后进生,忽略班级的中坚力量,这样只能增大不同水平线上学生的差距。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发展,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素养,教师要加强对分层教学法的研究,探寻更加有效的应用措施。下面,我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见解:

一、学生分层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这也是影响分层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我们之所以提出分层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法,正是由于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综合影响,初中生在性格特点、学习方式、能力习惯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而这些差异也是导致学生之间语文水平逐渐增大的主要因素。为了改变初中语文教学中两极分化的现状,教师必须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分层。一般来说,我们通常将全体学生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主要是针对在语文学习中感到吃力,难以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这部分我们简称为基础层。第二层次的学生主要特点是能够按部就班完成学习任务,但在学习中对教师指导依赖性较强,这一层次我们可以称之为发展层,而第三层次主要是指学习领悟性较高,自主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即拔高层。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对教学对象进行分层的依据并不仅仅是语文成绩,我们分层的目的在于实现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可以说,这种分层是短时间内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变化及时调整,也就是说,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过程,具体分组情况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灵活把握。另外,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实施不同方式的指导,主要可通过一对一、自主互动和特别指导的方式进行。

二、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反映分层教学的核心理念,教师要灵活机动的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具备针对性的目标,总的来说就是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在因材施教理念的指导下进行。明确教学目标包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和培养人文素养三个方面,这也正是我们常说的三维教学目标。我们知道,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根据《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进行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在遵循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对课程标准中所涉及的要求进行适度的降低和提高。例如教师在给基础层的学生设立目标时,教学重点应放在要求学生掌握基础语文知识,完成基本学习任务上,对于课程标准中设计的拓展延伸要求可以暂时降低,当基础层的学生在分层教学法的引导下能力有所提升时,再调整教学目标,制定更具挑战性的目标。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指导整个教学活动,起的是“导向”作用。因此,目标分层也是应用分层教学法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教师应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个体的智能优势组合,设立“量其力所能至”的目标,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够得着”的状态,要避免走入将学生之间在学习成绩上的差距等同于其自身能力的差距的误区,同时要排除个人情感因素,对待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将教学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这也是帮助学生实现成绩稳步提高,能够循序渐进的发展自身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

三、内容分层

内容分层是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最关键,同时也是难度最大的一个教学环节。教学内容的深浅多少都是分层中需要认真考虑的因素。孔子说:“唯上知与下愚,不移,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教学内容分层的思想。教师应该根据学习者的资质来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使学习者更加容易接受,这也是我们对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进行分层的原因。首先,教师要明确内容分层是在集体教学框架下的一种变革,它并等同于复式教学,内容分层的关键在于引导中上水平即发展层的学生实现循序渐进的发展,同时又能带动后进生,引导优秀生实现个人进步。我们以课堂提问为例,提问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门艺术,它可以搭建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有效的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也应具备一定层次性,达到“层层递进”的效果,同时问题要给学生带来一定启发。在学习李白的《行路难》一文时,文中引用了几个典故,例如“闲来垂钓碧溪上”,引用的是姜尚被周文王重用一事,有学生提出疑问,引用这个典故有何作用?老师可以提问:“这个典故是讲什么内容的?它是在何种情况下被引用的?”等,这样教师在教师的启发下得知《行路难》中李白借此次典故表达自己不甘消沉,继续追求的信心。学生在讨论问题的过程中将语文课推向高潮,形成热烈的课堂气氛。这也是达到分层教学,兼顾全体的有效途径。

四、结语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主要目的,为了达到这一效果,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探寻更加符合初中生特点的教学措施,落实因材施教的教育观念,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文学素养,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感受语文的魅力。

参考文献

[1]贾洋洋.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应用[J].小作家选刊,2016(15).

[2]花琳.分层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读写算:教研版,2014(14).

(编辑:龙贤东)

猜你喜欢

分层教学初中语文应用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如何通过分层教学打造高中化学高效课堂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