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对高中数学教学新课引入的思考

2017-01-12魏晓玲

未来英才 2016年14期
关键词:思考高中数学

魏晓玲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状态,而使不懂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上课伊始就运用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引发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积极探索。

关键词:高中数学;新课引入;思考

数学新课的引入好比小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一样,第一个音准了,就为整个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课堂引入艺术讲究的是“第一锤就要敲在学生的心上”,要像磁铁一样牢牢吸引住学生,后面的课堂教学就会顺利很多。引入应当针对教学实际:第一,要针对教学的内容设计,使之建立在充分考虑了与所授教材内容的有机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而不能游离于教学内容之外。第二,课堂引入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爱好兴趣的差异程度,等等。笔者根据多年教学实践,就如何进行数学新课的引入谈谈经验和做法。

一、巧设悬念引入法

只有发现问题,才能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讲授“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时,我对学生说:有这么一件事情,一个富人告诉一个穷人,他愿意在一个月(按30天算)内每天街给这个穷人1000元,不用还;但在这个月内,穷人必须第一天给富人1分钱,第二天给2分钱,第三天给4分钱……即后一天给的钱数是前天的2倍,你们想一想富人为什么这么做,是出于好心还是别有用意?此问题一出立即引起学生的极浓厚的兴趣,这么“诱人”的条件到底有没有陷阱?只有算出“收支”对比,才能回答此题。“支”就是一个等比数列求和的问题,如何求出这个等比数列的和呢?这就需要我们探索出等比数列的求和方法及求和公式。这个例子不但使学生产生求知的热情及浓厚的兴趣,而且对引出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起到自然引入的作用。

二、联系实际引入法

很多抽象的数学问题,若能从学生所熟悉的浅显易懂、生动活泼的事实出发创设情境引入正题,就可以深入浅出,化难为易。例如:在讲授“充分条件”一节时,我用命题“我是浙江人,我是中国人”引出命题的条件及结论,并且通过判断命题的条件与结论的关系,引出充分条件这一概念。又如我在讲授“排列和组合应用”时,以学生参加运动会为背景,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校运会的报名截止日期快要到了,我们班级的男子4X100m的报名名单还没敲定,主要考虑对象有A,B,C,D,E,F六个同学,但是同学 A说,如果让我去,我不跑第一棒,同学B说,如果让我去,我不跑最后一棒。那么我们有多少种选择方法呢?”这样引入既能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再比如讲述球面距离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看一则新闻:“新华社1997年4月20日上海电,雪龙号远洋科学考察20日顺利抵达上海,这是中国南极考察队自1984年以来的第13航次科学考察。”请问南极至上海有多少公里?让我们看看世界地图,从而引出两点间的球面距离的新课。这样的例子说明数学不是抽象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

三、类比迁移引入法

类比作为人们认识事物、理解规律的一种手段,在新课的引入中也有奇妙之处。数学归纳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方法,但很多学生对这种证法的产生或基本原理理解不深,或者只是依样画葫芦。 为此在讲授数学归纳法的第一节中,可以仿效“多米诺骨牌”之法设计出一种游戏——推砖作类比,立起一长串砖(想象是无穷多块),距离适当,使得前一块倒下恰好就能砸倒后一块,那么推倒第一块,就会知道所有按规则立的砖都会全部倒下。这样,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跃然而现”,学生就自然进入学习高潮 。又比如在探析抛物线的定义时,如何将解析几何中的抛物线与初中时的二次函数联系起来,不至于让学生感到“此抛物线非彼抛物线”之惑。我们可以由简单的二次函数y=x■引入,由y=x■?圯y+y■=x■+y■?圯y■+■y=x■+y■-■y?圯y■+■y+■=x■+y■-■y+■?圯(y+■)■=x■+(y-■)■?圯|y+■|=■,由此得到抛物线的定义。

四、悬念导入法

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不管你花费多少力气给学生解释掌握知识的意义,如果教学引入工作安排不能激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求,那么这些解释仍然会落空。悬念,一般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疑问、矛盾的心理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是启发学生进行思维活动的有效途径。

例如:教学“指数方程”时,我给学生出了一道应用题:在一次募捐活动中,从第1天开始,募捐人数日翻一番,第5天2万人,第几天是1万人?许多成绩突出的学生埋头列方程求解。然而,未过几秒,一个平时成绩不好的学生就说:由“日翻一番”知,第5天人数是第4天的2倍,则第4天人数是第5天的一半,即第4天1万人。我们对类似事情决不能忽略,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鼓舞,鼓励学生哪怕是微小的灵感,引导他们在思考中感受思维的美,在探索中体验快乐,从而获得最大效益。

在数学新课中所用的材料与教材类比点越少,越精,便越能留下疑窦,越能吸引学生。心理学研究证明,令学生耳目一新的“新异刺激”,可以有效地强化学生的感知态度,吸引学生的注意指向。只有不思不解,思而可解才能使学生兴趣浓厚,自始至终扣人心弦,收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五、结语

新课引入是数学课堂教学的先导。设计巧妙的新课引入,能够更有效地组织新课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从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猜你喜欢

思考高中数学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