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庆市郊发展蔬菜规模种植现状及对策

2017-01-12马光荣

安徽农学通报 2016年24期
关键词:蔬菜现状对策

马光荣

提 要:该文介绍了安庆市郊发展蔬菜规模种植的现状,分析了规模种植出现的问题,并根据当前的生产实际,提出了稳定发展蔬菜规模种植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蔬菜;规模种植;现状;对策;安庆市郊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24-0067-02

随着安庆市城区东部新城的建设,原有的大片专业蔬菜基地被征用,而城区常住人口在逐年增加,为保障城区居民对新鲜蔬菜的需求,促进城郊农民增收,安庆市委市政府于2008年提出在城郊建立0.13万hm2蔬菜基地的目标。市郊蔬菜基地由近郊逐渐向远郊扩展,出台了新增蔬菜基地奖补政策,吸引了一些非农企业、工商资本,通过流转农村农民土地、承包农场集体土地开展蔬菜规模种植,出现了一大批蔬菜规模种植大户、合作社和农业公司。

1 蔬菜规模种植的现状

安庆市郊区包括大观区、迎江区、宜秀区、皖河农场“三区一场”,现有蔬菜基地0.18万hm2,其中塑料大棚面积0.03万hm2。连片种植蔬菜面积3.33hm2以上的有49户,总面积达到0.06万hm2,占总面积的33.2%,面积0.33~0.67hm2的有24户,面积在0.67~13.33hm2的有7户,面积在13.33~20hm2以上的有9户,面积20~26.67hm2的有5户,面积26.67~66.67hm2的有4户。

许多规模种植户由于对市场信息把握不准,茬口安排不合理,管理技术不到位等原因,致使生产的蔬菜没有按照预期的时间上市,或者上市蔬菜外观品质差,产量不高,市场批发价格低,加上种植人工成本过高,一般人工成本占到销售额的30%~40%,种植利润较低,遇到自然灾害年份,出现亏损。大部分规模种植基地的沟、路、渠、电等基础设施由规模种植户出资建设,一次性投资大,投资回收回报率达不到预期。2008年以来一些规模蔬菜基地,特别是6.67hm2以上的基地,出现转让、放弃的现象出现。

据调查,剔除非生产性补贴,现有的蔬菜规模种植经营亏损的有34户占69.4%,盈利的有8户占16.3%,勉强维持经营的有7户占14.3%;加上非生产性补贴,包括新建塑料大棚、“菜篮子”产品生产财政项目、安庆市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等补贴,现有的蔬菜规模种植经营亏损的有5户,占10.20%,盈利的有34户,占69.4%,勉强维持经营的有10户,占20.4%。

2 蔬菜规模种植存在的问题

2.1 蔬菜规模种植自然风险大 2008年冬季的雪灾、2009年春季的风灾和2010年夏季的水灾,连续3a都有自然灾害。2010年7月发生水灾,迎江区绿洲种养合作社16.67hm2以上的晚熟蔬菜,田间蔬菜植株挂满了果实,全部死亡绝收,损失在100万元左右。2016年又发生特大洪涝灾害,规模种植户连续发生亏损。尤其是2016年7月份的洪涝灾害给规模生产带来了巨大损失,个别种植户无法恢复生产,发展蔬菜的信心逐渐丧失。

2.2 基地水利设施建设薄弱 大部分规模蔬菜基地大小沟渠、排灌泵站、供电线路、运输道路等基础设施条件与所在地棉田、稻田相当,容易出现洪涝时“一片汪洋”、干旱时“自来水灌溉”的景象。2016年夏季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大观区海口镇金海合作社40hm2基地田间积水深度一度超过70cm,蔬菜严重减产绝收,损失惨重。蔬菜特别是旱地蔬菜耐涝性、耐旱性、补偿性比水稻、棉花低,对水利条件要求高,现有的水利设施无法满足蔬菜生产的需求。

2.3 生活管理用房建设无法落实,严重影响了正常生产生活 在6.67hm2以上的蔬菜规模种植户,需要一定面积的生产生活管理用房,包括仓库,用于生产管理、技术人员生活起居,以及存放种子、农药、肥料等生产资料和运输车辆、农田机械,整理、存放待售的蔬菜等。由于蔬菜基地大部分处于基本农田保护区内,建设临时活动板房用地难以落实,只得临时租赁当地民房,作为管理用房。租赁民房大多远离生产基地,生产生活十分不便,同时增加了非生产成本,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

3 稳定发展蔬菜规模种植的对策

由于蔬菜规模种植效益较低甚至亏损,安庆市郊规模种植总面积在逐年下降。如何开展蔬菜规模化种植,稳定发展市郊蔬菜基地,让种植者长久地开展蔬菜规模种植?是摆在各级政府职能管理部门、科技推广部门和广大种植户面前一个较为现实的问题。为此,笔者建议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稳定发展蔬菜规模种植。

3.1 争取财政项目资金,加大生产基础设施建设 规模种植户要积极向各级政府职能管理部门反映所在基地水利设施存在的问题,在发生灾害时候,及时邀请相关人员到现场查看水利设施的薄弱环节,要求协调、整合财政部门的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资金、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资金和国土部门土地整理项目、水利部门小农水项目等资金,统筹搞好生产基地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开挖疏通大小沟渠、清理塘堰、疏通水系,防止排水沟渠堵塞引起内涝。要修建水泵站、更新完善供电线路和输变电设备设施,落实排灌经费,及时开启排灌设备,做到“旱能灌、涝能排”。铺垫、拓宽生产基地田间生产道路,完善路网建设以有利于蔬菜的运输和田间农事操作,布设防风林减小风灾造成的损失。

3.2 积极开展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规模种植户要积极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农机。大面积应用先进适用节本增效技术和设备,包括穴盘基质育苗、水肥(药)一体化、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以及配套的管带滴灌微喷灌溉、生物有机肥、粘虫色板诱杀和频振式杀虫灯的应用等病虫害防治、棚内微型耕作机械、机动喷雾植保机械等设备应用。要减少用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降低运行和管理费用,提高产品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品质,从而显著提高综合经济效益。

3.3 加强技术指导,积极探讨服务新路子 规模种植户要积极与专业技术人员加强联系,让科技人员以自身的生产基地作为试验、示范基地,积极进行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农机引进、试验和示范。乡镇基层农业科技推广人员要积极探索科技服务的新路子,以技术、资金入股的方式,领办、参与专业合作社的组建,产前开展物技服务,有针对性提供配套的农业生产资料,产中开展技术培训、技术指导,尝试介入产后服务,包括寻找签订市场订单、提供市场信息及参与产品销售。

3.4 培育蔬菜品牌,开展质量认证,拓宽销售渠道 有条件的规模种植户要注册商标,开展无公害或绿色食品认证。制作、使用各类产品包装,尽量包装销售;坚持质量为本,加大宣传,在消费者树立良好口碑,以期稳步扩大市场占有率;要积极入驻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开设蔬菜配送中心、蔬菜批发点或零售直销点,配备蔬菜保鲜库,从事储藏保鲜、批发销售;开展净菜加工、净菜配送,同时采取“合作社(公司)+基地+超市”农超对接的供应链模式,积极与大型连锁超市直接对接;也可为宾馆、饭店、学校和部队等单位食堂提供配送服务;开设社区连锁店,尝试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上销售,多渠道开展产品销售。

3.5 争取政策性金融信贷,解决发展生产的资金短缺问题 蔬菜生产,尤其是大棚等设施蔬菜生产,是一个相对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0.07hm2的蔬菜塑料大棚需要投入在1万元以上,才能开展正常的生产和销售。建议由农业部门牵头,联合金融机构开展以大棚生产设施、农用生产机械、运输车辆和土地租赁使用权为抵押物,进行低息或无息金融贷款,以解决发展生产的资金短缺问题。

(责编:徐焕斗)

猜你喜欢

蔬菜现状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奇怪的蔬菜
蔬菜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