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动物行为看教师现场学习力
2017-01-12王永强马兹平
王永强+马兹平
教育本是具有浓郁人文性的活动,让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理应成为教育改革的期许。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为当前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内涵,对教师而言,现场学习力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之一。作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在教育的理念现代化、技术科学化、价值功能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不断学习以加强教师成长力修炼,应成为教师的文化自觉。
信息过载的时代,学习无处不在,却也面临更多的挑战,极易被信息海洋淹没,极易被碎片化的知识裹挟着前进。中小学教师很难再像在象牙塔里那样学习,大部分时间都置身于教育现场。怎样做个学习的有心人呢?研究一些动物的行为,能带给我们提高现场学习力的启迪。
S:spider 蜘蛛。蜘蛛首先会织一张大网,自己趴在网上静静等候,一有飞虫触网,它非常敏感,迅速捕而食之。这给我们什么启示呢?我们必须像蜘蛛那样专注,专注于自己的领域,这个领域有什么新进展,要第一时间捕捉信息,第一时间有所反应。
我们所处的世界中各类社会思潮躁动震荡,我们所在的领域里各种教育思想层出不穷,教师应该像蜘蛛一样选取适宜的场域撒开信息网,关注教育领域的关键学者、关键期刊、关键网站、关键项目、关键会议和关键社群等方面,对教育现场的风吹草动保持敏感,见人见物见思想,对重要变化及时做出反应。
C:cattle黄牛。黄牛一到野外或草地,就不停地吃草,不停地进食。吃饱后它们静静地躺下,不停反刍咀嚼,不停地细细品味,嫩草中的营养才会被消化吸收。
我们常常处于海量信息中,如何进行有效的学习,达成思想之探究、实践之引领?可以参加一些活动紧凑的重大会议、知识频密的大型培训和信息量特大的学术交流。但怎样避免囫囵吞枣、消化不良?黄牛的行为启迪我们,无论是在自己或者同事的课堂,还是教研活动的现场,乃至培训学习的现场,都需要树立现场学习意识,利用每一个教育教学现场,不断学习、反思、消化、重建,转化为我们自身成长的能量。
B:bee 蜜蜂。蜜蜂具有很强的社会性,它们有等级,有分工,有合作,整日忙碌,采集不同的花粉,辛勤劳作酿造出甜美的蜂蜜。酿造过程是一个复杂的加工过程。
蜜蜂的技能是在现场学习中发展的,我们的学习也该如此,把现场学习作为自己的教育生活方式。不但要优选学习资源,还要对知识进行深加工,提升通识性知识,丰富本体性知识,发展实践性知识,完善知识结构,通过有技术含量的知识加工过程,学在现场、用在现场,提升超学科整合能力。
A:ant 蚂蚁。蚂蚁是一个懂哲学的群体:春天,它们忙着为过冬做准备(prepare for the worst);冬天,它们坚信春天会到来(hope for the best)。在这个践行哲学的过程中,蚂蚁们只干一件事,团队合作,找寻食物,搬运食物,运回巢穴。
蚂蚁们的团队合作重新厘清了团队与群体的本质区别。教师不能只是一个人去战斗,而需要进行学习型组织重建,形成专业发展团队,像蚂蚁一样,团队合作,责任共担,现场学习,学以致用,迁移运用。机械逻辑引入到生物逻辑中有了了不起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胚胎工程,而生物逻辑引入机械逻辑引爆了以机器人为标志的智能制造,推动了工业4.0的诞生。因此,我们要学会将一个领域的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迁移到另一领域运用。
现象学引发哲学的变革,教育者也应该直面生活世界与生活体验,通过有益的学习反思,形成对具体情况的敏感性与果断性。现场学习可以发生在课堂、教研活动与培训现场,也可以在户外,在每一个生命现场。蜘蛛(spider)、黄牛(cattle)、蜜蜂(bee)、蚂蚁(ant)的行为方式,就给我们提供了现场学习范式:保持关注与敏感、注重咀嚼与反思、现场深度加工、整合跨界迁移。只要视野够宽,整个世界都可以成为学习场。强化现场学习意识,修炼现场学习力,教师的职业生活会更加精彩而有意义。
作者单位:重庆市南岸区教师进修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