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导致玉米倒伏的原因探讨防止玉米倒伏措施

2017-01-12张莉莉

未来英才 2016年14期
关键词:玉米措施

张莉莉

摘要:玉米倒伏在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它是由外界因素引发的农作物茎秆从自然直立状态到永久错位的现象。近年来,在我国由于玉米种植密度的增加以及不利气候因素的增多,倒伏已成为限制玉米高产稳产的制约因素。玉米倒伏的原因主要是由种植密度不合理、较大的风雨、施肥方法不当、品种不当、田间管理措施不当等因素造成,本文提出防止玉米倒伏的措施,以期为减轻玉米倒伏、提高玉米产量提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倒伏;原因;措施

倒伏是指植物生长时处于风雨等自然条件下而形成的一种与植株垂直的扭力,导致植株弯曲,甚至折断。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在不同生育时期发生的倒伏,其对产量的影响不同,在玉米吐丝期后,倒伏发生越早,穗粒数越少,百粒重越低,减产幅度越大。

一、倒伏的原因

1、暴风雨天气是倒伏的直接原因。在高温、多雨的季节,此时夏玉米处于旺长期,茎秆的生长速度快,茎秆的机械组织比较幼嫩、脆弱。若遇大风大雨天气,极易发生倒伏。

2、整地质量较差,根系不健全。土壤有机质较少,犁底层过浅,玉米根系入土浅,支撑根平展暴露在外,气生根不发达等,一旦浇水后遇风或风雨交加出现根倒。

3、品种抗倒伏能力的差异。不同的玉米品种在株高、穗位高、根系发达程度、茎秆强度和韧度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品种自身的抗倒伏能力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株高较矮、穗位高较低、根系发达、茎秆粗壮且韧性强的玉米品种抗倒伏能力强;反之,抗倒伏能力弱。

4、田间密度过大,应合理密植。片面追求高密度增产,株行距过小或间苗不充分,引起株间拥挤,通风通光条件差,造成玉米节间细长,组织疏松,引起茎倒或茎折断。特别是一些不适密植的平展型品种,都易引起倒伏。为此,根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才是实现玉米高产稳产的基本前提。

5、施肥观念滞后,根系不发达。很多农民过于青睐“一炮轰”施肥方法,不能做到平衡施肥或进行测土配方施肥,只注重施用氮肥,底肥中磷肥、钾肥不足,或者土壤中缺磷及一些微量元素,容易造成根系原生长不良,玉米茎秆弹性差,抗倒伏能力弱。

6、病虫危害。玉米螟常常会钻到茎秆内部,蛀空茎秆,遇到大风天气,就有可能造成茎秆倒折。茎腐病、纹枯病等病害会使玉米茎秆组织变得软弱甚至腐烂,造成茎秆倒折。

7、水肥过于充沛,拔节期徒长。玉米进入拔节期,田间持水量过足,加之底肥偏大或追肥量偏大,造成植株疯长,出现生长偏旺,植株节间细长,机械组织不发达,茎秆韧性差,遇到风灾易引起茎倒伏。

8、前期生长过旺,忽视整齐度。很多农民被“见苗三分喜,苗好七层粮”的观念束缚,特别是一些肥水条件好的地块,往往忽视了苗齐、苗壮的道理。应该因地制宜,根据玉米苗情长势合理追施肥料。

二、倒伏对玉米的危害

1、倒伏影响玉米的生理活动。玉米倒伏后,本身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对于倒伏比较轻的,5~7天后可以基本恢复正常生长,对产量影响不大;倒伏严重的,会造成玉米自身的生理构造遭到严重破坏,如根系断裂、茎秆扭曲、茎秆的疏导组织和叶片断裂、损伤等都会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

2、倒伏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在抽雄前后倒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特别严重。这个时期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时期,它的代谢活动旺盛,叶片茂盛,如果发生倒伏,叶片相互遮荫,造成通风透光不良,极容易形成恶劣的田间环境,严重影响玉米叶片的光合作用,形成雌穗发育较小,雄穗分支和花粉量减少,授粉质量差,最终造成产量下降。

三、玉米倒伏的防治措施

1、选用抗倒品种。选用矮秆的抗倒伏优良品种。一个玉米品种是否容易发生倒伏,主要与该品种的特性有关。建议生产上合理选用,做到抗倒品种合理栽培,确保增产增收。

2、深翻整地。加深耕层,提高耕层理化性状,增强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根系下扎,提高根系支撑能力。建议适当3~5年进行一次深松整地,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的蓄水保墒抗旱能力,提高耕层的保温抗寒耐涝强度。

3、调整播期,合理密植。倒伏还与植株的生长发育特性有关。玉米在适宜播种期间内可调整播期,使植株容易发生倒伏的敏感时期尽量避开当地的大风多雨季节。如采取育苗移栽或大垄双行覆膜栽培技术等。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适当早播或晚播,避开灾害天气,减少危害,合理密植,提高光合强度,促进个体良好发育。合理密植要因地制宜、因品种制宜,一般应按说明书上的密度种植,不可随意增加或减少种植密度,才能保证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因通风不良而造成玉米倒伏。

4、科学施肥。根据玉米计划产量和土壤供肥量,实施氮、磷、钾平衡配方施用,并结合玉米需肥规律确定适宜的施肥时期和施肥量,一般每亩可增施硫酸钾或氯化钾10~20kg,可有效防止倒伏。

5、合理施用肥水、中耕蹲苗。对于肥水较充足的地块,拔节期可适时蹲苗以促根下扎和茎秆健壮。对于密度较大、具有旺长趋势的地块,可在苗期进行蹲苗。蹲苗的主要作用就是控制基部茎节的旺长、促进根系发育,从而减轻倒伏发生的几率。蹲苗应在苗期进行,但要在拔节开始时结束。

6、中耕培土。培土可以促进地上基部茎节气生根的发育,增强植株抗根倒的能力,是防止玉米倒伏的有效措施之一。培土可在拔节至封垄之前进行,中耕深度5~8厘米,净培土8~10厘米。建议“上大垄”。最好做到多铲多趟,提高土壤的理化性状,增强保肥保水能力。

7、激素调节,降低株高。使用具有抑制生长作用的一些化学调控剂可以用来控制玉米植株的高度,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防止玉米的倒伏。

8、综合防治病虫害。玉米病虫害较多,发生普遍。苗期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有地老虎、粘虫、金针虫等应当及时防治,尤其抽雄后,玉米螟危害严重应及时防治,雨水较多的地区应加强茎腐病、纹枯病等病害的防治。

猜你喜欢

玉米措施
收玉米啦!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玉米适当晚收好处多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夏季猪热应激及其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