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对话:回归课堂教学原点的考量
2017-01-12许兴亮
许兴亮
课堂的价值与意义要通过对话来实现。课堂对话是一种民主、平等、坦率、真诚的有声或者无声的信息交流,是教育者有目的地组织师生、生生、师生与文本展开的一种多元交流活动。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对话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备受关注。然而,实践中,课堂对话却陷入形式主义误区。比如,以“串问”代替“串讲”,课堂虚假讨论等,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益,引起了广大教师及家长的质疑。要解决课堂对话的形式主义问题,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对话,必须回归课堂教学的原点来审视和考量。
一、从课堂教学的价值审视,课堂对话应指向以批判性思维为重点的核心素养
2014年4月,在教育部正式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并作为深化课程改革的着力点。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素养”概念,“核心素养”是知识、品格、能力和立场态度等方面的综合表现,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近期,课题组历时三年集中攻关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发布。新制定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明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社会责任、乐学善学、人文积淀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课堂对话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对话即产出,产出是课堂对话之果。美国教育家爱莉诺·达克沃斯在《精彩观念的诞生》一书中提出:课堂本质就是“产生精彩的观念”。课堂对话只有产生精彩观念,催生独立思想,才能达到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现代公民这一目的。没有精彩观念的产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一句空话。
批判性思维是课堂对话之果,是课堂精彩观念的集中体现。古往今来,富有智慧远见的人无不认识到知识只是智慧之果,思维才是智慧之源。脑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是由十种思维智能构成的。它们分别是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理解力、推理力、想象力、思考力、洞察力、内省力、创造力。前五种属于人的基础思维智能,后五种属于人的高级思维智能。基础思维智能帮助人学习知识,但人要想运用知识、创造新知识则必须依赖高级思维智能。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使学生成为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严谨的思考力和内省力、积极灵活的创造力的一代新人,成为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其核心是以批判性思维为重点的高级思维智能。这是课堂对话的价值所在。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过分关注了学生的基础思维智能,过分偏重应试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以批判性思维为重点的高级思维智能,忽视了思考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浅层次的简单学习阶段,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造成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缺失。例如,那道著名的小学语文测试题:“雪化了变成什么?”有学生回答“雪化了变成春天”—多么富有想象力和创新意识的答案!这与大诗人雪莱说的“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样富有哲理和诗意。然而,却被“雪化了变成水”的标准答案给束缚和压抑了。有鉴于此,要发展学生以批判性思维为重点的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就要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对话,激活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励学生不断地在“怀疑—成功—创新”中建构新知、提升素养。
二、从课堂教学的认知规律审视,课堂对话应指向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
真正有效的学习,应当是基于学生问题的整体性学习,而不是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整体性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强调问题解决策略,先见森林后见树木,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功效;碎片化学习遵循知识的逻辑顺序,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学生的学习处于支离破碎和零敲碎打的状态,如同走迷宫,效益低下。从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走向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是现代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课堂有效对话的必由之路。
对话即碰撞。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突出特点就是思维碰撞。有碰撞才会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在思维碰撞中达到问题共振、情感共鸣和智慧共生,是课堂有效对话的价值体现。
一位青年语文教师执教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课上,教师让学生质疑,有一个学生提出不赞同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和读书方法。一石激起千层浪,围绕这个问题,班内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生1:我不赞成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古人读书讲究“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讲究“推敲”和“品味”,反对囫囵吞枣。“不求甚解”的读书绝不会学有所成。
师:这是个很有趣的话题,有不同意见吗?
生2:我赞成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不求甚解”是把握大义和主旨,并不是囫囵吞枣。
生3:我也赞成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从文中得知,陶渊明“不慕荣利”,他读书不是为了升官发财,而是因为他本身就热爱文学,他把读书看作是一种乐趣,他是用心去体会,用心去感受文章的美妙。真正的好文章是可悟不可言的。比如一首好古诗,本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而一经译成白话,就变了味。东晋时代,讲究门第等级观念,在文坛上追求华丽浮夸的文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恰恰体现了作者不与恶浊社会同流合污的思想。
生4:试问: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和贾岛“僧敲月下门”中的“敲”字,如果不细细推敲、琢磨,怎么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呢?纵观古今中外,哪位功成名就的文人不是勤奋读书的?五柳先生以消遣为读书目的,不能不说他缺乏勤奋、刻苦的精神。所以,我不赞成作者“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
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我们正处在知识剧增的时代,随着知识更新的节奏加快,只有提高速读能力,才能“读万卷书”,慢工不会出巧匠,咬文嚼字是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
生1:我们还是反对“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明末张溥读书七烧七录,为后世所钦佩。我们虽不能像他那样,但也应老老实实地读书,认认真真地读书
……
师:大家各抒己见,讨论得很好。应当指出的是,“不求甚解”作为一种读书态度和方法,历来褒贬不一,争论不休。叶圣陶先生曾指出,“陶氏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宋代学者杨慎指出,“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是不为两汉以来经书中的繁琐考证所左右,而是保持自己的独立见解”等。怎样看待这个问题呢?请同学们课下查阅有关材料,深入探究,找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学贵有疑,同学们质疑问难的精神非常可贵,希望大家继续发扬,做能思善疑、敢于创新的一代新人。
案例中,教师不以知识的传授为目的,而是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加深问题的深度,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知识学习与思维发展有机地融为一体。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无不闪现着学生思维碰撞的智慧火花和创新灵性!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曰: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课堂对话必须以问题探究为主线,以思维碰撞为核心,以问题解决、培养批判性思维为目的。这种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有效地避免了以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零敲碎打的弊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公民素养。因而,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是课堂对话的必然选择。
三、从课堂对话理论审视,课堂对话应指向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必然选择。日本著名学者佐藤学曾说:“要想让深度学习真实发生,最好的途径就是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学习共同体是以教师为首席的师生交往和生生互动的学习共同体。从对话教学理论来看,课堂有效对话表现为:首先,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来阅读文本;然后通过与自我的对话内化文本;进而通过与他人——教师和同学的对话,师生合作,生生互动,建构新知,生成智慧。师生合作、生生互动是课堂对话的应有之义。传统教育中,教师霸占了交往的话语权,成为教学的主宰,剥夺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交往话语权,强调独白和灌输,导致教学低效。现代教育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教学在平等多元多向的交往活动中完成,教育的价值与意义才能真正实现。
根据系统论理念,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对话要收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应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问题要真。课堂对话源于问题,并以课堂讨论的方式实施。所有的讨论都是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的,如果问题根本不存在,那么讨论必然流于形式。什么是“问题”?问题即需要研究讨论并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一位教师执教朱自清的散文《春》时,问:“朱自清先生为什么要描写春天呢?”──朱自清怎么就不能写春天呢?这里有什么“矛盾”和“疑难”吗?无疑而问,无难可疑,“讨论”必然无效。如果改为:“朱自清先生笔下的‘春美在何处?”这样一个牵一字而动全文的核心问题,课堂讨论自然会异彩纷呈。是不是真问题,这是课堂对话有无价值的前提。
第二,方法要恰当。有专家曾将现行课堂中的“无效讨论”概括为:七“不”、两“假”、一“无”。七“不”是:不给时间(不给时间思考)、不给材料(空想)、不给背景(没有任何依据)、不给方法(瞎猜)、不交锋(各说各话)、不辩驳(只要说出来的都对)、不分析(只有表态不问为什么);两个“假”是:假答案(问的是A答的是B)、假统一(不管是什么答案都会被评为“好”,所以是假统一);一个“无”是:无结果(没有解决任何矛盾和疑难)。这是典型的课堂假对话,是无效学习。课堂讨论的有效实施,必须以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为前提,以问题为载体,强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科学的方法指导和教师的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必然流于形式。
第三,管理要到位。科学管理是课堂对话的前提,是课堂有效讨论的保障。基于学习共同体的课堂对话,既要重视优秀生的引领作用,还要发挥全体成员的主体功能。比如让优秀生做小先生,让后进生进行展示,既能促进后进生转化,也有利于优秀生的发展。同时,要从科学管理入手,强化目标引领、师生互动和评价激励,才能有效地开展课堂对话。
综上所述,课堂有效对话应指向以批判性思维为重点的核心素养,是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是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深度学习。
作者单位:山东省泰安市基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