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成长与拿来主义
2017-01-12李廷贤
李廷贤
职业教育的教师要求有健康的职业价值观、优秀教师道德、过硬的专业知识、突出的专业技能、灵活的教学技巧和创新精神。在对职业教育空前重视的今天,从一个职业教育教师的角度,来分析和探索社会需要我们成长和我们想要的成长规律及方法。
一、中职教师成长一般规律
1.学习适应阶段。这个阶段是指刚从高校毕业和初入职教系统的年轻教师,他们从学校学到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但缺乏职业教育的实践经验,这个适应过程会经历1-3年不等,视工作成长环境及本人努力程度而定。期间教师要经历学校文化熏陶、对任教学科课程标准的熟悉、观摩同科目教师的课堂、认真练习教育和教学设计基本功、熟悉实训基本技能并示范、熟悉现代教育技术和各种现时代媒体。该过程有学校方面的要求和培养目标,通过“拜师结对”、“一帮一互助”等方式培训后得到学校、学生认可,能上好合格课,接近优质课的水平;教师本人也要花更多的时间利用年轻、精力充沛的优势,对教育技术进行钻研,有自己明确的职业规划,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个人综合素质进步,人格魅力提升。
2.胜任教学阶段。这个阶段往往很长,有的教师到退休仍在这个阶段。该阶段,教师已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实战经验,能独立完成学校给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取得一定的教育教学成果,有些教师已开始担负一定的科研任务,出现不少年轻骨干教师。在这个阶段里,教师们的努力方向是:深入行业学习实践,进一步领会课程标准和教材,独立备课和教学设计,对自己和别人的课有批判性反思,能分享自己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并开始有所成果,开始建立自己学科和本专业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并施于教学中。这个阶段,教师信心得以大幅度提升,也为自己将来的成长规划奠定了基础。
3.突破“瓶颈”阶段。教师们走到教学熟悉阶段经历一段较长的时间,进步起来是非常的缓慢,很难突破现状,获得明显提升。遇到困难了,有些教师可能出现职业倦怠、得过且过,并且还抗拒改革,情绪消极低落;部分教师还能不断调整方向、深入课标改革、努力学习和创新教学技巧、不断融入新的理念,在一段艰苦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后,终于突破“瓶颈”,有了新的发展。
4.形成风格阶段。这是那些不断追求个人成长与进步的教师们成长的最高阶段。通过“瓶颈”的教师用自己的探索经历掌握了成长的主动权,开始由熟悉的、固定的、常规的工作进入到教育教学创新阶段,不再是简单的模仿和跟随,而是形成自己的一种风格,更加适应学生成长需要,更加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到此时,教师们会有大量经验论文甚至著作发表,课堂表现出个性和特色并引领一种潮流,教师还在此过程中不断吸收意见和建议,追求卓越。这些教师中涌现出一批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有的还开办了名师工作室,有的被评为“现代教育家”。
其实国际上关于教师成长规律的理论很多,不论哪一种,我们都能看出:教师成长,需要学校和个人双边努力。学校负责制定成长制度和标准,提供环境营造和培训平台;个人负责制度个人成长规划,为达校标和达到个人成长需求付出努力。
二、拿来主义是教师成长的方法论
1.成长需要拿来。一个优秀职教教师是从一个普通大学生进化而来的,从年轻的大学生或企业到职教学校的年轻人,成长为一个合格的、优秀的职教教师,不论是别人要你学还是自己主动要学,都是个人从外界获取理念、知识、技能,最终拥有这些东西,这个过程就是典型的“拿来”。“拿来主义”一词源自于鲁迅先生的文章《拿来主义》,收录在《且介亭杂文》。鲁迅先生在新文化运动中提倡向西方国家学习,以他山之石攻玉,于是高呼“拿来”。年轻教师需要学习,大量的学习,不断地学习,终身学习,是这个时代的需要,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是个人成长需要。不但要学习近代的、现代的,还要学习古代的;不但要学习中国的、亚洲的,还要学习世界的;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学习理念和技能;不但要学习本专业,还要学习相关相邻业;不但要学习专业技术,还要学习通识和通用技术;不但要学教学设计,还要学习教育活动设计。年轻教师从无知到有知,从有知到多知,从多知到博学,这一切一切,都是“拿来”。鲁迅先生说的“拿来”,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或占有,或存放,或使用,或毁灭。这其实是科学的,如果没有先“拿来”,个人所拥有的就远远不够。所以,学校从培养新教师、全校师资队伍建设及学校文化建设多方面,给教师们很多“拿来”的机会:新教师拜老教师为师,听他们的课,学习自己不具备的;老教师听新教师的课,指导课堂成功和不足之处;教研组集体备课,互相学习;新教师继续教育系列培训;学校校本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示范校建设各类师资培训;公开课;教学开放;优秀课校级、区级、市级、国家级比赛;教学技能比赛;教师基本功大赛;课题研究;师生技能大赛等等。还有学校请来的专家到校培训、开讲座,兄弟学校之间经验交流,学校提供了教师们“拿来”的平台,制造了很多成长的机会。教师们自己也在“拿来”,有在潜心钻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的参加自学考试获得高学历和二学历,有的课外阅读大量教育类书籍,有的参加各种公益教育活动。一旦有了提升学习机会,教师们报名积极踊跃,学习如饥似渴。一句话总结:凡是自己没有又对自己有用的东西,统统“拿来”!
2.拿来需要挑选。“拿来主义”的方法是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对自己有益无害的,要“拿来”,而且使用,使它最大限度地为自己服务,如实用教育教学技术,可操作游戏活动,人际沟通技巧等;对自己有益处也有害处的,要一分为二,有选择地吸收有用的部分,摒弃有害的部分,比如互联网、手机运用等;那些于教师学生有百害而无一利的东西,我们只能批判性地将它们作为反面教材,给学生或他人以警示作用。“拿来”是需要智慧的,这与我们国家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相吻合,有自己特色和主心骨,又吸收别人好的对自己有用的东西来发展壮大自己。
3.拿来需要创新。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占有”和“挑选”都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自己能通过吸取别人的东西,结合到自己的工作需要中,形成不同于他人的特色,这就是创新。现代教育对教师要求很高,职业学校教师已经开始专业化,不易被人所取代,这样的教师岗位才长久。如果只有“占有”,最多也就是“随大流”或是“跟班儿”,只有自己的创新结合“挑选”的有益的内容,也才能让知识繁衍出新的生命活力。
中职学校教师成长过程,也适用“拿来主义”的方法论,这个方法论生命力强大,是一种哲学理念,在各个领域都有应用,今天将它用在教师成长问题上,也希望“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的中职教师们能够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