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直观教学法在初中物理中的运用

2017-01-12肖荣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1期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

肖荣

【摘 要】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使其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这将为他们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直观启发

直观性教学是教学活动的一条重要原则。早在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从理论上论证了直观性教学原则,他宣称直观性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认为“只要有可能,应该用感觉去接受一切东西”。直观性教学不仅有利于满足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也给了学生在“眼看为实”的学习过程中,自己进行猜测、探索与发现的机会。

一、直观教学法的意义

直观教学法具体地讲是应用模型、语言的形象描述、图文、挂图、实物演示、多媒体、现场参观、视频等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物理教学中的直观教学主要是通过视觉器官向学生传递信息的教学。它的突出特点是形象生动,刺激强度比较大,能给学生留下深刻、清晰的印象。特别是对于这些用本民族语言来思维,而用汉语来听课的学生来说,效果尤为明显。只有抓住了学生的兴趣,才能抓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观手段主要包括板书、图表、模型、演示实验以及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它以各种直观手段为学生的理论思维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也可以用来验证物理中的一些抽象结论。当然,直观教学,它还应包括观察,观即耳闻目睹、察即察言观色,察是观的升华。要想由观发展到观察,必须有教师的耐心指导,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让学生养成边观察,边思考的习惯。不会观察的人,即使被观察的对象内容十分丰富也看不出什么特征和规律;会观察的人即使被观察的对象十分普通也能看出一些学问。学生具备了观察的能力,才能水到渠成地把科学探究系统展开。

二、直观性教学的原则

直观性教学原则不仅要注重形象,同时强调学生视、听和本体感知。其次,直观性教学是科学地学习语言的必要环节。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直观性教学原则应成为教学的主要思想方法,是科学、有效、生动地学习物理不可或缺的部分。

1.教具应有多样性和选择性。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初中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无意注意占主导,这对教师在制作直观教具方面提出了一个要求:考虑到学生、教师、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直观教具应根据教学目标尽可能丰富、多样。归结起来,直观教具大概可分为以下三大类:(1)实物直观。包括各种实物、标本,引起学生相关体验和熟悉事物,有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记忆。(2)模象直观。包括各种图片、模型、幻灯片、电影等,能针对性的突出直观事物局部,表现力强。(3)语言直观。指教师用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讲解而起到直观的作用。可以直接针对教学重点、难点。

2.讲与解配合。初中物理直观教学中的“观”是指:在教师指示下的观察与讲解提示相配合,利用语言的调节作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部分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得出结论。或者用针对性的提问方式激活学生思维,以提高课堂效率。

(1)有目的地看。“教具服务于教学目标”,有目的地看就是将直观教具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使学生在头脑中获得相关知识概念的表象。(2)有针对地讲。“致力于说明问题”,有针对地讲就是将教师的提问和讲解与学生的观察和结论有机结合,将直观性教学活动指向目标和任务。

三、初中物理直观性教学的方法

现代教学以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为基础,使学生不仅乐中学、学中乐,而且能达到牢固掌握、正确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这一最佳效果,而初中阶段直观性教学是达到这种教学效果必不可少的主要教学方法。初中物理直观性教学通过实物、模型、语言的形象描述等直观手段来组织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物理语句与事物之间的关系。

(1)实物呈现法。物理词句是表达事物概念的符号,将符号生活化、具体化,即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事物,以呈现实物方式便于儿童理解和记忆,联系现实生活来认识事物,运用知识。(2)图片展现法。色彩鲜艳、形象生动活泼的图片非常容易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另外,使初中生能有足够的时间按教学意图看清事物的特征形象或多个事物的异同之外,然后进行观察或比较。(3)身势体态法。身势体态法是说教师用表情和身体的动作向学生传达信息、描摹事物。(4)全身动作法。全身动作法简称TPR。TPR主张学生在学习物理过程中配以全身动作,利用视、听、本体感觉全方位接受知识信息。

四、如何实施直观性教学

横比初中几门学科特点,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中更为重要,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怎样搞好直观教学呢?我认为首要的是搞好直观教学素材的组织。下面就这方面的不成熟经验给大家做个简单介绍。

1.组成材料的相似性、相关性。大家都知道知识的获得主要通过在物理教学中,把抽象的概念、规律,通过直观教学,唤起学生的原有知识,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来获得对新知识的理解把握。因此,在组织直观素材时,必须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的相似性和相关性。

2.组成材料的形象性、生动性。在物理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是提高思维能力的重要前提。而组织好直观素材,把教学内容通过直观素材生动形象地反映出来,这对创造一个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和启发学生积极思索、探究,是极有帮助的。

3.组成材料的启发性。直观材料的运用不仅仅是提高学生的兴趣,更要激发学生的思维;不仅仅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新知识作简单的重复,更要启发学生认识新知识、理解新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将有关材料进行合理的分组,以便形成有机整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再经过抽象思维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我们初中物理中引入了动手、动脑学物理这一环节。

4.在组成材料时,要注意学生经验性的感知对科学规律的干扰作用。教师要做好正确的引导。例如:轻重不同的物体下落快慢不一样,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轻的物体下落的慢;运动中的物体具有力;大人与小孩互拉,大人的拉力比小孩大等等。这些与所反映的物理规律之间存在“矛盾”。如果不注意解决这些先入为主的错误感知,教师说的与学生想的就会格格不入。给学生掌握和理解物理概念及规律带来很大的困难,这样就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因此,在进行有关教学时,要通过实例或演示,揭露经验性的感知与概念、规律的矛盾,从而为进一步接受理解更多的新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初中物理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切入生活,构建魅力初中物理课堂
微课对提升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分析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