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品德课在生活中五彩斑斓
2017-01-12佟亚明
【摘 要】向生活回归是“人”的发展需求,而尊重生命、关心人的生命需要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思想品德课只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思想,才能真正的实现教学目标,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真实有效的课程,才能构建充五彩斑斓的思品课堂。
【关键词】生活;以人为本;活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可见,思想品德课就是要学生能运用学到的知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引领自己的人生发展。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因此,只有让思想品德课教学走进生活,用于生活,才能帮助学生从理想世界走向现实世界,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才能让思想品德课充满生机和活力,真正成为学生向往的课程。
一、新课导入生活化,用浓厚的兴趣开启课堂
前苏联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开阔视野的重要动力,可以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觉地集中学习,全神贯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这就要从学生感兴趣的、他们所熟知的日常生活入手,导入新课。在讲《礼仪展风采》一课时,我给学生展示了发型奇异、服装奇特的青少年的图片,用谈话的方式和学生交流:你们愿不愿意和这样的人交朋友?为什么?学生自然感觉这样的人给人的感觉不踏实,影响自己在别人心里的形象。教师趁机引出礼仪是人人都需要的,我们必须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礼仪的要求。这样的导入,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可以自然引起学生的学习渴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老师一同进入新课教学活动。
二、情境设置生活化,用熟悉的话题激发兴趣
法国教育家卢梭认为:教育应让学生从各种活动中、从生活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学生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是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环境中进行学习,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主动获得知识。因而,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真实的、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内在学习兴趣。如,在讲《同学.朋友》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的感悟交朋友的原则时,我布置了“友谊的小船怎样才能不翻”的讨论题,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生活畅谈真实感受,在此基础上,教师播放李宗伟和林丹的友情介绍,学生深刻领悟到作为朋友,要相互促进,相互学习,才能让友谊天长地久。就这样,巧秒设置情境,打造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组织形式生活化,用和谐的氛围打开心灵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宽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容易感染学生的情绪,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大胆地进行探索。因此,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所采取的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尤为重要。而生活化的教学组织形式,不但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深受学生的喜爱,而且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在讲《感悟青春》一课时,在讲到青春是否和年龄有关时,先给同学们播放了一段春节晚会中七十岁老人跳皮影戏的视频,然后老师问同学:“他们有青春活力么?”同学们回答:“有”;然后我又问道:“那你们觉得老师青春么?”我本来以为和一群老人比起来,同学们会说老师青春,结果意外的是同学们的回答让我很意外,他们异口同声的回答:“不青春”。这时不仅没觉得尴尬,却因势利导说:“是啊,老师虽然年龄上不年轻,但是老师和大家在一起感觉很开心,也希望能够同学们能让老师年轻。”及时的引导拉近了孩子和老师的距离。孩子是用他们的心灵感受生活世界。整堂课师生始终是在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进行的,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活动生活化,用真实的体验激发情感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发掘生活中的思想品德素材,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将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是思想品德课体现新课程改革理念的重要一环。作为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充分考虑学生,组织他们多看、多做,多参与合适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思想品德教学过程成为学生反复亲历体验的过程。例如,在讲到《网络上的人际交往》这一课时,我让同学们测一测自己的网络交往情况是否已经超过界限,有一名同学本来很迷恋网络,但是自己却不以为然,甚至不承认自己经常上网,这时我积极地引导同学们小组互相评价,这时就有同学评价他确实因网络影响了自己的进步,为了让这名同学能切实体验家长的迫切,我还让同学们现场模拟家长对他进行了帮助。该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再现中,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从而更加积极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认知有展现的过程,情感有渲染的过程,行为实践有亲自体验的过程,让课堂所学的知识在生活的真实情境中得到体验和深化,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
总之,教育向生活回归是“人”的发展需求,而尊重生命、关心人的生命需要是教育的终极目标。思想品德课只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立足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主体思想,才能真正的实现教学目标,使思想品德课真正成为真实有效的课程,才能构建充五彩斑斓的思品课堂。
【作者简介】
佟亚明,大学本科,高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大连高新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