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内课外自成一体

2017-01-12杨帆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课外阅读初中语文对策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传授的不能仅限于是课内教材上的知识,要让课外阅读弥补课堂上的片面和不足,要开阔学生的眼界,建立学生更加完整的语文知识架构。学生阅读量地提升,会促进学生从听说到读写的语言能力的全方位发展。良好的阅读能力是学好语文这门学科的核心,而重视和加强初中生课外阅读,对学生运用掌握语文的能力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阐述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主要价值,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课外阅读所处现状,提出了改善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途径,望可以在日后的工作中有所建树。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对策

一、课外阅读对初中语文教学的主要价值

(一)填补课内阅读不全面性,丰富学生知识面

课外阅读是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基础,学生通过自身对知识的积聚和自我沉淀,既巩固了课堂上所学内容,又扩大、丰富、全面了自己知识面。课外阅读是把课堂语文教学由知识点扩展到知识网的过程。随着学生所处社会环境愈加复杂、变化越来越快的态势,开放、多变的潮流就要由丰富全面的知识体系来应对。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接触学习的课外书越多,了解掌握的知识体系就越完善,面对万千世界就越游刃有余。因此我们说语文课外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桥梁,是学生认知体系的基石。

(二)强化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语文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提升学生从听说到读写全方位的能力。凭借课外阅读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拓展和延伸,日渐积累,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眼界更加宽广,独立地运用语文知识也更加得心应手。学生彼此之间互相听取对方讲述由课外阅读得来的有趣故事,再转而通过自己的理解转述给其他人,听说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学生也能够更加准确地接收和把握他人的讲话内容,对语言文字的领悟能力明显的提升。通过认真读取美妙动人的文章,才能体会表面文字背后暗藏的深刻寓意。“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阅读量上去了,学生的语言素材自然就充沛。

二、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应试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与语文课外阅读的影响在现阶段是无法避免的,初中学生当前的阅读现状不容乐观。课业繁重是导致学生排斥课外阅读的首要原因,一本教材,一张试卷决定了学生在面对课外阅读时,会单纯片面的认为不需要也没有精力去增加课外阅读,能应对考试就足矣了。学生即使阅读课外书籍,多数也是一些言情、武侠小说和漫画、时尚杂志等,从而越发让家长也会对增加课外阅读的行为产生怀疑,认为自己的孩子看一些与学习无关的书籍,不务正业,从而本末倒置影响学习。语文教师对此可谓心有余而力不从。

三、初中语文课外阅读的引导策略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课外阅读,激发学习兴趣

若让学生喜欢上阅读,首先要让学生对阅读有正确的认识。通过对各式各样国内外杰出文学作品的阅读,学生可以提前收获只有经历了漫长的人生历练才能获得的宝贵经验;也可以从介绍人文地理的书籍中接触到到从未去到过的大千世界。这些书籍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学生通过阅读领悟当中的内容,不仅可以给予自己的人生正确的知道指导,并且可以使得学生的认知更加完善,从而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更加得心应手。老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认清他们的兴趣所在,推荐与所学书本知识和学生兴趣相关的课外读物,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行为。如在上《林黛玉进贾府》一课时,可以推荐学生研读《红楼梦》;通过学习《人生语言》可以介绍有喜欢本片文章的同学去看一下周国平其他的文章像《善良丰富高贵》、《岁月与性情》等;学习了《济南的冬天》,可以引导学生再去了解一下老舍先生的生平事迹,这样下来,学生不但巩固了课堂知识,更多的是收获了更多具有给人启迪、令人收益的精神财富。

(二)创造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包括,安排合理的阅读时间、提供优秀的阅读作品和家长与老师的配合,这样才能保证学生按照科学的阅读计划进行主动的阅读行为。安排课外阅读时间时,老师应保证除去作业、休息和其他休闲活动外学生每周、每月或一学期看一定小时数的课外读物。

老师要有指引性地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避免学生选择一些影响身心健康的书籍,同时要为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可以以学期为节点,也可以一个月或一周为期限,名著、报刊、杂志都可以,总之要制定具体的、长期的被学生接受的阅读计划。最后是家长的配合。家长是接触学生最紧密的人,家长的积极配合能够使得学生的课外阅读任务更加高效的开展。家长要鼓励自己的孩子多读书,可以亲自示范,平日里爱读书的父母,孩子也会耳濡目染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三)学生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提高阅读效率

初中语文课外阅读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自主学习的效率。但由于初中学生所处的特殊人生的阶段,各方面的发展尚未成熟,虽然喜欢探究新鲜事物,但若没有老师的指引和帮助很容易凭一时兴起而走入误区,不仅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适得其反,事与愿违。别林斯基曾说:“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来读,比不阅读还要坏。”所以,就要求教师要根据不同成长阶段、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来提供不同层次的书籍、教授不同的读书方法。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摘抄语录、制作卡片、写读书心得的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把自己最新欣赏最中意的段落、名家名言、诗词歌赋等用特别方式记录下来,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分享,同时把自己的感悟和见地讲出来统大家讨论交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学习的欲望也大大地加强。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增加课外读物的数量和锻炼课外阅读的能力,使得学生的语文基础更加扎实;学生在听说读写时不再是无本之木、无水之源,可以灵活的运用课内课外所学知识;通过正确科学的培养、锻炼,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日积月累方能厚积薄发,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月桦.关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的探究[J].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优化策略的探究,2016(5)

【作者简介】

杨帆,大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语文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课外阅读初中语文对策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诊错因 知对策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