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泉州国家生态市建设评价

2017-01-12梁美霞

关键词:泉州市达标率泉州

梁美霞

(泉州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泉州国家生态市建设评价

梁美霞

(泉州师范学院 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有效载体。本文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合适的评估方法,对泉州市2010~2014年国家生态市建设状况进行量化评估及分析,旨在为后期泉州国家生态市建设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推动泉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创建更加和谐宜居的生态城市。

国家生态市;达标率;生态文明;泉州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经济、资源和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生态城市”是实现城市经济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1]。建设生态城市,不仅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城市自身发展的需要,是适应现代化的需要[2]。

泉州,作为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自2003年启动生态市建设以来,创建工作持续进展。2003年2月,泉州市市委、市政府就出台了《泉州市生态市建设行动方案》,2007年和2011年分别编制了《泉州生态市建设“十一五”规划》、《泉州生态市建设“十二五”规划》。2013年9月30日泉州市通过省级生态市的考核验收,2014年1月2日获得命名。2014年12月通过国家生态市技术评估,2015年11月7日,泉州市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成为全省第二个通过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的设区市。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从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社会进步三个层面,对泉州市2010~2014年生态市建设状况进行达标率量化评估,可为后期泉州国家生态市建设管理提供决策参考,并为泉州国家生态市建设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提供基础性研究,推进生态文明的建设进程。

1 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评价方法的选择

1.1 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的构建

国家环保部开展的生态建设示范区包括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创建,形成了相对完善的建设指标体系[3]。创建生态市,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基本条件以外,还需完成一系列的建设指标。本研究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3年公布的《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试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2005]121号文件和《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为依据[4],结合泉州市城市发展特点及地域特性,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的泉州生态市建设指标体系。

表1 泉州国家生态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

1.2 评价方法的选择

生态市的评价,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完善的评价方法体系。不同学者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主成分分析法、层次分析法、PSR模型法、熵权法等[5-10]。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达标率的研究方法。达标率的概念和运算公式界定为达标率=(达到标准的指标数量/总指标数)×100%。对泉州市2010~2014年间生态市建设状况进行达标率的时间动态分析,时间年份用i=1,2,...,5分别表示2010,2011,2012,2013,2014各年份。具体的计算方法及步骤如下[11]:

2 基于达标率的泉州国家生态市建设评价

2.1 基础数据的获取

在泉州生态市建设“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期间,规划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在基本条件上,已按照国家生态市的要求进行创建,达到基本要求。如定量指标的全市80%的县(含县级市)达到国家级生态县(市、区)建设指标并命名,泉州市2014年全市共有11个涉农县(市、区),其中10个已通过国家级生态县(市、区)考核。除此以外,泉州市国家生态市建设指标2010~2014年的完成情况如表2。

2.2 泉州国家生态市建设评价结果及分析

2.2.1 泉州国家生态市建设评价结果

依据上述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计算3个一级指标的比重Aj(如表3),2010~2014年各个一级指标下的达标率(如表4),最后获得泉州国家生态市2010~2014年生态市建设的达标率评价结果(如表5)。

2.2.2 泉州国家生态市建设评价结果分析

(1)从“经济发展”层面上看,泉州经济保持健康快速发展,2014年是实现生产总值5 733.36亿元,增长10.1%,经济总量连续16年位居福建省首位。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成为国家生态市良性发展的经济支撑。五个二级指标,除了第三产业占GDP比例2010~2014年,尚未达到国家生态市标准以外,其余均已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验收指标的要求,且每年比考核标准都逐年提高。比如泉州市通过扩大劳动力转移就业、农业科技创新、扶贫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搞活农产品流通、加快城镇化等各项保障措施来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逐年提高,2011~2014年增幅分别达到13.8%、12.6%、11.8%和10.5%,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表3 一级指标的比重

(2)从“生态环境保护”层面上看,除了2010年该一级指标下的达标率为81.8%,其余四年达标率均达到100%。说明泉州在国家生态市创建过程中,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建设和谐优美的城乡人居环境和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的生态宜居城市作为建设目标,加强生态环境的治理和建设,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泉州市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整治力度,“三废”物质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优良。2010~2014年间泉州市区空气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均达到功能区标准(见表6);水环境方面,2010年由于监测期间,位于泉州市区北水厂取水口上游1 000 m处的晋江北渠改造二期工程正进行清淤作业,使淤泥中的总铁污染物释放出来,导致北水厂取水口铁浓度明显偏高,从而导致2010年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仅达99.2%。2011~2014年泉州市辖区流域地表水国控、省控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城市无劣Ⅴ类水体,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逐年改善并处于全省前列;固废、生活垃圾处理率也均达到标准。

泉州市按照“建设国家级森林城市”的标准,围绕建设“森林泉州”目标,加强造林绿化,保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58.7%的水平。2010年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10.6 m2/人,尚未达到国家生态市标准,自2010年以来,泉州市相继开展了“实施四绿工程、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城市绿化年”及“城市花化彩化实施项目”等一系列活动,以及加大城市园林绿化规划建设,至2015年,全市中心城市绿化覆盖率为43.1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4.1平方米,较高的绿化水平展示着优美的城市环境,有利于建设和谐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市。

表4 各年份一级指标下的达标率

表5 各年份泉州国家生态市建设达标率

表6 泉州市区空气环境质量情况

(3)从“社会进步”层面上看,该项指标在2010~2014年间均达到100%的达标率。泉州市在城市化水平的进程上逐年提高,均已达到国家生态市考核指标要求。泉州市广泛开展生态文明、生态市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社会参与以及创建绿色社区、学校、环境教育基地等活动,2010~2014年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公众对环境的满意度逐年提高,均达到国家生态市标准。

(4)从“2010~2014年泉州国家生态市建设达标率”层面上看,国家生态市建设总体达标率从2010年的83.32%到2011,2012,2013,2014年的94.44%,达标率提高了。但至2014年尚未达到100%的达标率。2010年,由于18项指标中尚有3项指标即第三产业占GDP比例、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和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未达到国家生态市标准,导致2010年国家生态市达标率仅83.32%。经过2011~2014年的建设,除了第三产业占GDP比例仍尚未达到标准外,其余2项未达标指标均已达标,国家生态市建设达标率达到94.44%。

3 基于生态市建设评价的泉州国家生态市建设管理对策

3.1 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泉州市工业经济发达,2014年工业占GDP比重达到55.5%,加之建筑业保持快速增长,工业和建筑业占GDP比重合计已达到62%,加上第一产业比重(3%),导致我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例无法达到40%。因此,应加强三大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从产业发展的业态上,要大力引导制造业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并促进生活型服务业升级,不断拓宽现代服务业的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并推动商业模式的创新,大力推进东海片区滨海总部经济、电子商务、软件信息、现代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从政府层面上,一方面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设置专项资金,支持第三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加强服务业的用地保障,通过产业“退二进三”、老城区改造,把闲置和置换的土地优先用于发展第三产业,利用闲置厂房继续发展文化创意、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等第三产业。

3.2 进一步强化近岸海域水环境整治,改善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

泉州市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从2010~2014年来看,达标率逐年提升,在全省位居前列(见表7),但至2014年,达标率仅达84.6%,泉州湾(晋江口)水质为四类,超标因子为活性磷酸盐、无机氮和铅;泉州湾(洛阳江口)水质为四类,超标因子为无机氮。这主要是因为泉州湾处于近海内外,水体置换周期长,自净能力差,污染物难以有效扩散,加之晋江、洛阳江夹带污染物的补充,导致近海海域水环境得不到有效改善。因此,应继续加强入海排污口近岸海域水环境治理,强化工业污染源整治,促使重点排污企业不断提升环境保护主体责任意识,从源头加以控制。另外,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污水管网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通过实施流域生态补偿机制,保护晋江、洛阳江上游水质,使入海口水质得到有效改善。

表7 泉州市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

3.3 建立生态市建设管理决策支持系统,实现生态市信息化

生态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城市信息化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目标。泉州市自2003年启动生态市建设以来,创建工作持续进展,各个阶段各个职能部门已有生态市创建的大量数据,通过泉州生态市建设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不仅是城市信息化和数字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生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为泉州市生态市建设管理提供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支撑平台。

4 结语

生态城市追求人与人、人与环境的高度和谐,是21世纪城市发展的新模式[1]。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达标率的评估方法,对泉州国家生态市建设进行量化评估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的对策,旨在为泉州市生态市建设管理决策提供一定的基础研究,推动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营造和谐宜居的生态城市。

[1]梁美霞.基于人居视角的泉州国家级生态市建设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4,30(3):86-90.

[2]房 莉,吕光辉.库尔勒市生态城市建设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8,15(1):166-168.

[3]郑彩红.生态市建设规划实施成效评估研究——以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40(10):164-167.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M].北京: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

[5]李文君,田巧娣.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生态城市建设综合评价——以陕西省西安市为例[J].经济视角, 2015,1:11-14,71.

[6]肖汝琴,陈东景,邢 敏.基于AHP的青岛市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研究[J].商业经济,2014,437(1):31-33.

[7]宋冬梅,肖笃宁,申元村.我国沿海地区生态城市建设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4,23(4):80-86.

[8]刘 伟,李立叶.基于P-S-R模型的乌鲁木齐生态城市建设评价[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121(3):1-7.

[9]张建军,罗 静.基于熵权法的武汉生态城市建设评价[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1,27(10):887-889.

[10]陈 旋,张 健,杨在贵.佛山市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与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537-7539.

[11]张园园,周耀治,唐 兵.天山北坡经济带生态市建设评价[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3,26(3):34-37.

Evaluation of national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for Quanzhou City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LIANG Mei-xia
(School of Resources&Environmental Science,Quanzhou Normal University,Quanzhou Fujian362000,China)

Ecological city is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modern city and an effective carrier to achiev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By construct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selecting appropriate evaluation methods,this paper carries on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Quanzhou in 2010~2014.Then it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ty that does not reach the standard.Finally,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with the aim to provide decision-making reference for Quanzhou national ecological city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promote th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create a more harmonious livable eco-city.

national ecological city;success rate;ecological civilization;Quanzhou City

X171.4

:A

:1004-4329(2016)04-044-05

10.14096/j.cnki.cn34-1069/n/1004-4329(2016)04-044-05

2016-10-15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15404)资助。

梁美霞(1981- ),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景观生态。

猜你喜欢

泉州市达标率泉州
泉州
论泉州北管的“杂揉性”
镇馆之宝
——泉州宋船
陕西省地下水水位考核情况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山西省2017年地表水功能区水质现状评价分析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和你一起成长——写在福师大泉州附中50周年校庆之际
四川脱贫攻坚半年“成绩单”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