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项资金的分类及其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以A地区研究为例
2017-01-12刘敏崔方珍
●刘敏 崔方珍
教育专项资金的分类及其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以A地区研究为例
●刘敏 崔方珍
本文以A地区教育专项资金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对财政专项资金进行科学的分类,并在专项资金科学分类的基础上对教育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探索和构建,从而为全面开展教育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奠定基础。
教育 专项资金分类 预算绩效管理
教育专项资金,是国家或有关部门为了扶持和发展某项事业而下拨给学校的具有专门指定用途或特殊用途的资金,是教育部门职能履行和教育事业发展重要保障。教育专项资金涉及范围较广,近年来在整个教育经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如何对当前种类繁多的教育专项资金进行系统分类并有效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是当前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A地区教育专项资金的背景与特点分析,阐述如何对教育专项资金进行科学分类,并对专项资金分类结果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性思考。
一、教育专项资金分类背景及意义
为提升教育水平,A地区每年安排一定额度的教育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A地区教育专项资金涉及该地区各教育层次的教学、科研、校舍建设、文化建设、教师培训等与教育软实力提升以及硬件配套相关的多方面支出。各类专项资金设立初衷均为促进教育事业发展,但在具体作用对象、目的、内容等方面又各有差异,呈现丰富性、多样性的特征,如何对类别多样的教育专项资金考察绩效是A地区系统开展教育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首先需解决的重大难点问题。
从预算绩效管理角度,不同类型教育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均有其特殊性,无法采用统一的指标体系考察所有项目的绩效水平;但若针对每个项目都建立一套绩效考察体系,工作量太过繁重且无法进行同类项目的横向比较,从而导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难以有效开展。因此,对A地区教育专项资金进行合理分类整合,不仅有利于开展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更有利于整个教育系统专项资金的精细化管理。
二、教育专项资金分类的思路及过程解读
课题组在对A地区教育专项资金进行分类时主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是全面性。将各专项资金类别合并后应涵盖整个教育类的专项资金,不应有遗漏,避免出现某一个专项资金无法归属于某一类别的情况。二是重要性。各专项资金类别应体现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的主要投入方向,应代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方面和主要着力点。三是针对性。从理论上说,各专项资金类别应尽可能互斥,不可出现界限模糊、相互交叉的现象。但从实践层面而言,某些专项资金确实存在难以完全归为某一类的情况,因此,此处以“针对性”原则来要求各分类能互相区别、特征明显,而不强求其具有互斥性。
参照以上基本原则,课题组进一步明确A地区教育专项资金分类的思路。首先,教育专项资金分类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对教育专项资金开展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绩效管理要求专项资金分类结果能体现不同类别教育专项资金的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区分和量化不同类型资金所发挥的产出效果,科学有效地开展绩效管理。其次,从资金用途角度,一般财政专项资金可以分为基本建设工程类、信息化建设类、资产购置类、政府购买服务类、政策类和事业专业类六大类,其中,事业专业类指与部门职能密切相关的专项资金类别。A地区教育专项资金属于财政专项资金的一类,其分类应在一般分类的框架下进行拓展。
在这一基本思想指导下,课题组构建了由“6个一级分类和10个二级分类”构成的A地区教育专项资金的分类体系。其中,一级分类与一般专项资金用途分类一致;结合A地区教育专项资金的特点及预算绩效管理要求,在一级分类的基础上将政府购买服务、政策类及事业专业类3个一级分类进行了二级细化与拓展分类。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A地区教育专项资金分类体系
不同类别的教育专项资金特点区分如下:
基本建设工程类专项资金主要反映用于校园工程建设的支出,主要包括房屋建筑物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建筑物与设施修缮,用于满足教学对校舍、场馆等建筑物和基础设施的需求。该类专项资金的绩效目标以实现基本建设工程按质、保量、及时完工为核心,围绕基建流程管理、制度建设和完善情况、工程验收达标情况、资金使用合规等方面进行构建。
信息化建设类专项资金主要是指用于学校校园网络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和运维的支出,主要用于培养提高中小学生的信息化素质以及推动高等教育阶段信息化在教学、科研、管理中的支撑作用。信息化建设项目以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为核心,从规划工作、信息化工程建设流程和教师、学生使用感受等角度构建绩效目标。
资产购置类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购买支出,包括教学仪器、大型科研设备等购置和保养,保障实际教学需要。资产购置类专项资金绩效目标以购置流程合法合规、资产管理制度健全且落实、采购成本控制和需求匹配度为核心。
政府购买服务专项资金支出主要用于向社会机构购买校园服务,如校园安保、保洁及餐饮等。政府购买服务类专项资金绩效目标重点关注购买服务的流程规范性和履约情况。
政策类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对特殊人群的补助以及对具有突出表现的单位或个体的奖励。政策类绩效目标重点关注政策落实情况和补贴奖励资金的使用情况。
事业专业类专项资金指其他与教育事业相关的专项资金类别,包括教学类、科研类、校园文化类和队伍建设类。事业类目标从各项事业实际发展状况入手,以资金使用结果为导向制定绩效目标。
这一分类遵循了专项资金分类的基本原则,同时有利于开展预算绩效管理。一方面,每类教育专项资金在不同的教育阶段都有其明确的绩效目标,是科学开展调研、分析和评价的前提;另一方面,六大类别专项资金具有不同的范围及特征,能够有效构建不同类别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达到科学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
三、教育专项资金分类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应用
在对教育专项资金进行合理分类的基础上,课题组根据不同类别专项资金的特点分别设计不同框架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而为有效开展A地区教育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服务。对专项资金进行分类的重要意义在于厘清不同类别专项资金在绩效考察中的共同点和侧重点,从而明确绩效考察内容,这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关键。
根据预算绩效管理“投入-产出-结果”的逻辑考察思路,在上述分类思路基础上,课题组将六大类专项资金的共性与个性绩效考察点区分如表2所示。
表2 分专项资金的共性与个性绩效考察点比较
在明确各类专项资金绩效考察的侧重点之后,课题组对不同类别教育专项资金指标体系的设计提出建议:
第一,指标与绩效目标匹配。指标设计的最终目的是用于考察被评价对象的绩效目标达成情况,因此,指标的设计须与绩效目标高度相关,体现以结果为导向的基本原则。以队伍建设类指标为例:教育系统整体战略目标中,在教育投入方面明确提出“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指标中应有所涉及。
第二,投入-产出对应。投入与产出对应是绩效考察的基本前提。这一思路在按用途分的教育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选择中表现尤为突出。如,投入部分考察“资金到位及时率”等核心指标,那么项目产出应对应的是考察项目完成情况、完成及时性等。
第三,可持续发展。实现教育的可持续良性发展,是对教育系统进行绩效评价的根本目的。该关注点在所有指标体系中均应有所体现,其核心是要考察A地区教育在资源配置方面的可行性和前瞻性。
最终形成一套A地区教育系统整体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分专项资金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用以满足A地区教育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要求。受篇幅限制,具体指标在此不单独列出。
四、教育专项资金分类及其应用的进一步探讨
在实践过程中,对教育专项资金分类存在的一大问题是,部分教育专项资金在归类时存在不确定性,如基本建设工程类、信息化建设类和资产购置类专项资金中可能存在易混淆之处。对此,课题组提议若项目85%以上的支出是用于资产购置,且其他支出是围绕所购置资产展开的(如安装、检测费用),则该项目归为资产购置类;反之,若资产购置仅是项目的一部分,则应当归为基本建设或信息化建设。其他类别均按相同方式进行处理。
此外,课题组对教育专项资金分类研究结果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层面,尚未拓展到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下一步,如何以分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核心,在教育专项资金的事前、事中和事后把握好整体与分类预算绩效管理的“度”,从而系统开展教育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是各地区重点努力方向。■
(作者单位:上海闻政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1.杨颖.2015.教育类专项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建设探析[J].财政监督,17。
2.孙继红、杨晓江.2009.OECD教育指标体系演变及其发展趋势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5。
3.李海燕、刘晖.2007.教育指标体系:国际比较与启示[J].广州大学学报,6。
(本栏目责任编辑:阮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