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船坞气囊辅助船舶下水研究
2017-01-12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黄俊华陈礼坪董绍武
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黄俊华 陈礼坪 董绍武
干船坞气囊辅助船舶下水研究
福建省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黄俊华 陈礼坪 董绍武
该文介绍在干船坞中应用气囊辅助船舶下水的计算方法、步骤,干船坞中引入气囊辅助下水的条件及注意事项。
干船坞 气囊 船舶下水
1 概述
船舶下水是将船舶从建造区域移向水域的工艺过程[1]。根据下水原理,船舶下水分为重力式下水、漂浮式下水和牵引式下水三大类[1]。本文介绍的干船坞下水即为漂浮式下水的一种。
本文介绍的下水船舶是一艘双体半潜多用途移动平台,其主尺度是:总长:84.00m;水下部分总长:81.00m;型
宽:32.00m;型深:20.80m;操作吃水:9.0~12.0m。
该船完整的空船状态是有一定首倾的,而在下水时,由于艉部的吊车和伸缩跳板未安装,因此船舶下水时首倾将非常严重,需要增加约1450t的压载才能保证船舶下水时调平,此外,如果增加1450t压载,下水过程船舶吃水约7.6m,考虑到坞墩有1.0m高,而下水过程船底与坞墩之间需要留有0.4m的水深裕度,因此要求下水时坞内水深达到9.0m,而实际最大潮水时坞内水深只能达到8.6m左右,且高平潮持续时间较短,如果按照常规方式,本船是无法下水的。而气囊可以为船舶提供额外的浮力。因此,经过多轮下水前讨论,最终决定引入气囊辅助下水。
2 下水分析及计算
2.1 下水时水线附近静水力情况
从静水力表(见图1)可以看出,浮心纵向坐标在距尾垂线40.528m附近。
图1 静水力表
2.2 下水空船重量重心情况
下水空船重量为8257.174t,重心纵向位置为距尾垂线45.104t,重心横向位置为船中纵剖面上。
2.3 配载情况及配载后空船重量重心情况
尾部3、4号货物淡水舱打满水作压载用,这些压载水重361t,重心纵向坐标为距尾垂线4.852m,横向坐标在中纵剖面上。
甲板上布置压铁348t,压铁重心纵向坐标为距尾垂线2.5m,横向坐标在中纵剖面上。
配载后空船重8966.174t,重心纵向坐标为距尾垂线41.843m,重心横向坐标在船中纵剖面上。
2.4 气囊布置安装说明
本文采用的气囊直径1.5m,长度16m,单个气囊可提供约27t浮力。
在本船艏部底板的位置共布置了14个气囊,左右舷各7个,这些气囊的纵向中心位置为距尾垂线72m,横向中心位置为船中纵剖面。
考虑到气囊在船舶运动过程中容易脱落上浮,使船体失去额外浮力,需要特别考虑气囊的固定问题,本船艏部底板有一定的坡度,当船坞注水使气囊产生浮力时,气囊在浮力的作用下会有向艏部滑动的趋势,从而会对艏部的舵桨产生一定的挤压力,若挤压力过大,会对舵桨产生破坏。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在气囊上部偏后位置的船体上增加了若干临时吊耳,用尼龙绳绑住气囊的两端,当气囊上浮并产生向艏滑动的位移时,这些尼龙绳会对气囊产生向后的拉力,从而避免艏部舵桨受到较大的挤压力。布置位置见图2。实船气囊布置安装过程照片见图3。
图2
图3
2.5 下水浮态计算
下水重量:8966.174t;重心垂向位置Zg=14.187m A. BL;重心纵向位置Xg=41.843m F. AP;气囊提供的浮力F=2×7 ×27=378t
下水时船体浮力
查静水力表,排水量为8588.174t时对应平均对基线吃水为6.14m,由于吃水标志零点位于基线以下0.7m,实际对应吃水标志处吃水为6.84m,要求下水时坞内水深大于8.24m。此时船舶正浮,无横纵倾。
上式中,TF——艏吃水;TA——艉吃水;△——船舶排水量;G——下水重量;Xg——重心纵向位置;Xb——浮心纵向位置;M——重力对尾垂线力矩;Mb——浮力对尾垂线力矩。
3 实际下水情况
实际下水时坞内水深8.4m,船舶前后左右吃水均为6.85m,与计算基本一致。实船下水照片见图4、图5。
图4
图5
4 干船坞气囊辅助船舶下水注意事项
值得注意的是,气囊辅助船舶下水并不适用于所有干船坞船舶下水的情况,需根据下水实际情况和下水经济性合理选择。同时,该下水方式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下水船舶空船重量重心计算要准确,这样才能准确计算出船舶下水时的浮态,并选择合理数量的气囊。
(2)气囊布置的位置要合理,要结合船舶计算倾斜状态及实船线型合理布置气囊。
(3)由于气囊与船体结构并非紧密连接,因此需要特别注意气囊位置的固定,以免下水过程中因气囊位置变动引起浮态的变化,从而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4)下水过程要有应急预案,并时刻观察下水的情况。
5 结论
通过下水计算及实际下水情况来看,干船坞中引入气囊辅助下水是可行的。但是具体引入多少气囊、气囊如何布置,则要根据具体船舶下水时的情况及潮水高度来确定。气囊辅助下水适用于水位不够高的时候,特别对下水时船舶有较大倾斜的情况更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这种下水方式除了适用于双体船外,也适用于单体船、三体船、圆筒型平台、自升式平台、半潜式平台等船型的下水。
[1] 徐光康. 船舶建造工艺学[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