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
2017-01-12
环球
拟南芥生物量杂种优势的遗传机制被揭示
杂种优势指杂交子代在生长势、产量和抗性等多方面优于其亲本。研究人员采用来自全球各地不同拟南芥生态型配制了大量杂交组合,并利用其中200个杂交组合进行苗期生长和生物量杂种优势的研究。结果显示,拟南芥生物量杂种优势极普遍存在,生物量杂种优势源于多个SNP位点的聚合,这些位点对应的候选基因参与细胞代谢、发育和刺激响应等多个生物学过程。其中重要候选基因包括WUSCHEL、ARGOS以及多个涉及细胞周期调控的基因,它们是调控拟南芥生长发育的关键因子,其有利等位基因在杂交子代中的积累可能对生物量杂种优势起重要贡献。
(基因农业网)
基因测序揭示小麦驯化关键基因突变
野生小麦的麦粒成熟时,穗轴变脆,容易碎裂,有助于在风力作用下把麦粒散播出去、繁殖下一代。但这对人类采集麦粒非常不方便,带有使穗轴不变脆的“硬轴”基因突变的小麦受到青睐,并逐渐被人类驯化。现在经过驯化的小麦品种都有硬轴,穗轴在收割时仍保持完整。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等多家机构科研人员组成的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野生的四倍体小麦——圆锥小麦进行基因测序,利用软件重建了其14条染色体。
研究人员将野生小麦与驯化品种的基因进行对比,发现有两个基因簇在驯化品种中失去了活性,它们可能是穗轴易碎性的关键。通过基因改造技术,恢复其中一个基因簇的活性后,小麦穗轴呈现出上半部分易碎、下半部分不易碎的特征。
除了使穗轴不易碎的突变,小麦还有一些重要基因突变对人类种植者有利,但对植株在野生环境中的繁殖不利,例如使种子不再休眠、一经种植就立刻发芽生长的突变,以及使麦粒外壳容易脱落的突变。
(新华网)
中英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对接会在京举行
为促进中英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为该领域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对接平台,科技部国际合作司与英国创新署于近日在北京主办中英农业科技创新合作对接会,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英国驻华使馆协助组织了此次活动。
来自中英政府部门及双方农业领域多所大学、研究机构与企业共90余位专家和代表参加会议。会上,中英双方官员介绍了目前中英在农业科技领域的合作与规划,中方还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及“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农业领域相关部署进行了解读。20位中方专家与15位英方专家轮流介绍了各自研究内容与合作意向等,随后双方所有参会专家开展了一对一对接交流活动。
科技部计划与英国创新署、英国研究理事会在农业科技领域共同支持一批产学研合作项目,联合攻克双方在精准农业与农业信息化、农业高效生产、农产品加工等领域的技术瓶颈,为中英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科技部网)
乙酸也可帮助植物耐旱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小组近日发现,施加乙酸可增强植物耐干旱的能力,并揭示了其中的机理。
研究小组发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植物》杂志电子版上报告称,他们将模型植物拟南芥进行干燥处理后观察其内部代谢变化。结果发现,植物在干燥时,不仅维持生命能量的代谢途径糖酵解被强烈抑制,乙酸的合成量也异常增加。
研究小组发现,这一代谢变化是表观遗传调控因子HDA6蛋白质起到开关作用,直接控制着乙酸合成基因。研究表明,从外部给予乙酸,拟南芥的耐旱性增强,并且,科学家们在水稻、玉米、小麦和菜籽等农作物上进行的实验也获得了同样的结果。
施加乙酸可以促进植物激素茉莉酸的合成。茉莉酸可以提高植物抗性。他们今后将对更多重要基因及植物的环境刺激记忆机理进行研究。
(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