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立维罕见不良反应2例
2017-01-12孙毅李学永田福利
孙毅,李学永,田福利
• 病例报告 •
波立维罕见不良反应2例
孙毅1,李学永1,田福利1
1 病例
病例1:患者男性,62岁,主因“突发心前区疼痛1 h”于2014-6-4入院。既往吸烟史40年,约40支/d,饮酒史20年,约5两/d,现已戒酒7年。入院当天突发心前区疼痛,持续不缓解,伴胸憋气短,大汗,胸痛呈压榨性,伴肩背部及颈部放散,无撕裂样疼痛,于我院急诊心电图示:窦性心律,Ⅱ、Ⅲ、aVF导联ST段向上抬高0.3~0.5 mV,与T波升支形成单向曲线,aVL、V2~V6导联ST段下移0.1~0.5 mV,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冠心病)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予以尿激酶150万单位静点溶栓,并顿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波立维)600 mg、拜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阿托伐他汀钙片(立普妥)40 mg后,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示“右冠状动脉近中段(第一转折处)局限性狭窄95%;前降支近中段弥漫性不规则狭窄,最窄处达60%,中远段可见长的心肌桥,在心肌收缩时可压缩90%;第一对角支开口处狭窄90%;左主干及回旋支未见明显狭窄性病变”,于右冠状动脉近中段植入垠艺3.0×18 mm、3.5×18 mm药物涂层支架各1枚。术后常规予以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及波立维75 mg 1/d口服,行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同时服用马来酸依那普利5 mg及立普妥20 mg 1/d。术后2周患者自觉口腔异味明显,主要为“鱼腥味”。自行停用依那普利、立普妥后异味感未减轻,自行停波立维后异味感逐渐减轻,患者因惧怕再次心肌梗死,坚持服用波立维,患者于2014-6-30来院复查,考虑患者目前无明显心前区不适,建议患者继续服药,3个月后随访,患者口腔异味感明显减轻,术后坚持服用波立维两年停药。
病例2:患者男性,58岁,主因“发作性心前区不适3年,加重半年”于2016-4-20入院。既往吸烟40余年,平均10支/d,间断饮酒。患者活动时心悸、胸闷、气短,症状明显时胸闷伴紧缩感,自觉身体疲乏无力,精神差。患者于2016-4-25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前降支血流缓慢,中段局限性狭窄,最窄处达80%,第一对角支开口处狭窄达85%,回旋支及右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性病变,TIMI血流Ⅲ级,后于前降支狭窄处植入一枚美敦力药物涂层支架,术后服用“波立维75 mg及拜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 1/d、立普妥20 mg 1/d”。服药1周后患者自觉咽部干痒、咳嗽不适,自觉系上呼吸道感染所致,于当地医院经抗生素治疗1周后症状未改善。患者自行停用“立普妥、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咽喉部不适感无减轻,停用“波利维”后症状逐渐减轻。患者遂仅服用“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咽喉不适感于停药后1周消失。3个月后患者来院复查时,嘱其继续维持原剂量服用“波利维、拜阿司匹林肠溶片及立普妥”,服药3 d后患者再次出现咽喉干痒,无咳嗽、咳痰,遂停用“波利维”,予以替格瑞洛90 mg 2/d 口服,其他治疗不变,2 d后患者自觉症状消失。服药至今,未诉特殊不适。
2 讨论
抗血小板治疗是治疗冠心病的基石,对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更为重要,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APT)已成为PCI后临床治疗的常规治疗,临床中多采用阿司匹林联合波立维治疗。波立维不良反应报道较少,其罕见不良反应报道更少,且发生机制尚无确切依据,可能与患者基因的多态性、肝脏转换酶系统的差异性、药物相互作用及患者对于其代谢产物耐受性的差异有关[1]。
对于PCI术后的患者,服药后的出血反应及支架内再狭窄等是其最为关心的问题。前者,可通过监测血常规、抑制血凝功能及观察早期出血表现进行预防,同时可服用质子泵以预防消化道出血。对于后者,则需监测血栓弹力图。如患者出现波立维的不良反应[2],是坚持服药,还是更换其他药物,需要临床心血管医生进行利弊的权衡。对于病例1的患者,由于没有其他有效药物替代,则需鼓励患者坚持服用,使其逐渐耐受,患者坚持服药2年后停药,未出现其他心血管的不良事件。对于病例2的患者,将波立维更换为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行抗血小板治疗,患者咽部干痒、咳嗽症状减轻,直至消失,未出现心血管的不良事件,但替格瑞洛不良反应发生率(如呼吸困难、出血等)高于波立维,后期疗效仍需继续随访观察。
[1] 郭玉梅,赵智琛,张琳,等. 郑州地区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患者氯吡格雷基因多态性分布[J]. 中国处方药,2015,13(8):98-9.
[2] 毕彦忠. 氯吡格雷引起白细胞减少症1例[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6,15(1):7.
本文编辑:孙竹
R541.4
A
1674-4055(2017)06-0754-01
1075000 张家口,解放军251医院心内一科
孙毅,E-mail:sunyihengshui@163.com
10.3969/j.issn.1674-4055.2017.0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