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轻简化栽培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建议
2017-01-12苗兴武王智华
苗兴武,王智华
(1.东营市棉花管理站,山东东营257091;2.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东营257091)
棉花轻简化栽培的主要做法、存在问题及建议
苗兴武1,王智华2
(1.东营市棉花管理站,山东东营257091;2.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东营257091)
棉花轻简化栽培是提高棉花生产效率[1],实现棉花规模效益的有效途径。为促进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的推广,现将当前黄河三角洲地区棉花轻简化栽培的主要做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总结如下。
1 主要做法
1.1 棉花生产机械化
棉花轻简化栽培最终要实现人工劳动全部由机械替代。在目前重点推广的是整地、播种、中耕追肥、植保和收获等环节机械化。
1.2 棉花生产化学化
1.2.1对病虫草害的化学控制。播种前,喷施“氟乐灵”或“二甲戊灵”(二甲戊灵也可在出苗前施用);播种后出苗前喷施乙草胺,或伏草隆、乙氧氟草醚,预防棉田杂草危害。
1.2.2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化学调控。选用ABT4号生根粉浸种,促进棉花生根;喷施缩节胺控制棉花营养生长,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7月15日左右,喷施氟节胺控制棉花顶端优势,代替人工打顶;花铃期喷施奈乙酸减少蕾铃脱落;9月下旬,喷施乙烯利、噻苯隆促进吐絮与脱叶。
1.3 减少管理环节
1.3.1合理密植,免去整枝环节。将棉花密度提高到7.5万~9.0万株·hm-2,抑制叶枝发育,加之化学调节,可免除整枝环节。
1.3.2减少中耕次数。在播前精细整地的基础上,棉花中耕可由目前每个生产周期6~8次减少到2次左右[2],分别于定苗前后和盛蕾期进行。
1.3.3减少施肥次数。经过试验,采用速效肥与缓控释肥相结合的方式 (速效肥料占总施肥量的1/3),可以将棉花一生中所需要的肥料作底肥一次施足[3],减少追肥用工。
1.3.4减免间定苗。在棉田质量高、种子质量好的前提下,采用精量播种机,播种量 15~18 kg·hm-2,可以减免间苗、定苗环节。
1.4 采用一体化技术简化管理程序
1.4.1播种、施肥、覆膜、除草一体化。将播种、施肥、喷除草剂、覆膜4道工序合为1道工序,减少了用工,也提高了作业质量。
1.4.2水肥一体化。采用水溶性肥料,将肥料溶入灌溉水中,随灌溉将肥料施入棉田中,既省肥、又省工。
1.4.3药肥一体化技术。根据作物需肥情况和害虫发生情况,将农药和肥料科学配合在一起施用,实现一工多效。但化肥和农药不是任意混配的,如果配合不当就会对棉花形成危害,二者混配后,必须达到“肥效不降、药效不减、对作物无害”的效果;否则,就不能混配使用。
2 主要问题
2.1 棉田平整度低,制约播种质量提高
“七分种,三分管”。提高播种质量,是实现棉花轻简化栽培的重要基础。当前,棉田表面平整度很低,导致高处集盐、低处集水,棉花播种深浅不一,行不正、穴不匀,出苗不齐,缺苗断垄,致使棉花播种质量不尽如人意。
2.2 标准化水平低,制约机械化发展
机械化是轻简化的重要内容,机械化的发展离不开标准化。现在棉花种植以大小行模式为主,大行行距80~100 cm,小行行距40~60 cm,不利于机械作业,不能充分发挥机械化的作用。
2.3 规模化程度低,制约轻简化优势的发挥
轻简化栽培的优势是规模效益。当前我国城镇化速度虽然较快,但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仍不愿放弃承办的耕地;所以,留村务农的农民生产规模化程度还难以提高,棉花轻简化栽培的优势还不能充分发挥。
2.4 追求单产的观念,阻碍了轻简化技术的推广
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提高了棉花生产效率,但在同一品种、相同生产条件下,不会增加产量,有时可能小幅度减产。习惯了高产的棉农难以接受部分产量的损失,对轻简化技术有抵触情绪,减缓了推广速度。
3 建议
3.1 提高棉田表面平整度
棉田越平整,播种质量越高。对面积较大的棉田,采用推土机、铲运机和刮平机等常规措施难以达到理想的整平效果时,建议采用激光平地机械,将棉田表面平整度提高到(100 m×100 m)≤10 cm[4]。
3.2 推广棉花标准化生产
棉花生产标准化是促进农机农艺结合,提高棉花生产效率的基础性工作。首先,农机农艺相结合,制定符合实际的棉花生产标准;其次,要对棉花生产标准进行大力宣传培训,让广大棉农了解现阶段推广棉花生产标准化的意义;第三,要加大示范力度,让广大棉农亲眼看到棉花生产标准化对促进棉花生产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的作用。
3.3 促进棉花规模化生产
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上,要促进棉花规模化生产,必须贯彻落实农村土地“三权”(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离政策,采取激励措施,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向植棉能手集中,形成若干个较大规模的棉花生产家庭农场。
3.4 算好规模效益账
推广轻简化栽培,不能光讲技术,还要算好经济账。只有让棉农认识到采用轻简化栽培、实现规模化生产、能够获得可观的规模效益,才能调动棉农的生产主动性。
10.11963/1000-632X.mxwmxw.20171005
2017-08-21
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棉花创新团队(SDAIT-03);山东省农科院农业科技创新工程(CXGC2016B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