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供给侧视角的茶旅融合
——培育茶旅产业的新优势

2017-01-12吉根宝王润贤

中国茶叶 2017年10期
关键词:茶业茶文化旅游

刘 敏 吉根宝 王润贤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茶业研究所,212400)

基于供给侧视角的茶旅融合
——培育茶旅产业的新优势

刘 敏 吉根宝 王润贤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省茶业研究所,212400)

一、处于蓬勃发展期的茶旅产业

我国茶文化发展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步形成了茶文化自然景观、茶道艺术、茶文化风俗、茶文化建筑、茶文化旅游活动等一系列品味高雅的茶文化旅游资源。目前茶文化旅游资源已取得了一些宝贵经验。

1.茶文化自然景观

中国茶区分布辽阔,2015年度,国内18个省级产茶区域茶园面积达4316万亩,各茶区均出产不同特色的各类名茶,而名茶产地风景大多秀丽。如名茶原产地(洞庭碧螺春、蒙顶山黄芽、安吉白茶、云南普洱茶、武夷岩茶、台湾乌龙茶等)、名山(四川蒙顶山、福建武夷山、浙江天目山、太湖洞庭山、安徽九华山、福建太姥山、江西井冈山、广东潮州凤凰山、安徽的黄山、广西桂林尧山、陕西南郑巴山和台湾阿里山等产茶名山)、名湖名泉(镇江中泠泉、无锡惠明泉、苏州虎丘泉、苏州太湖、常州天目湖、杭州西湖)、各地茶乡茶庄、茶业博览园(天福博物院、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江苏茶博园)等地,均形成了人们向往的茶文化自然景观。

2.茶文化历史景观

茶文化历史底蕴深厚,一些重要的产茶区为游客提供重走茶路、重体茶情、重温茶史的历史景观。如茶马古道、大唐贡茶院、浙江湖州三癸亭(陆羽于癸丑岁癸亥月癸卯日建造)、浙江天台山万年寺(茶文化佛教寺院)、浙江余杭径山寺(茶文化佛教寺院)、以茶命名的浙江惠明寺、出土唐代宫廷茶具的陕西法门寺等。

3.茶文化主题景观〔茶馆(楼)、博览园〕

以茶园为主要景观的博览园(区):如江苏茶博园、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普洱茶博园等;以室内展览为主要景观的博览馆(院):杭州中国茶叶博物馆、天福茶博物院、武夷中华茶博园、宜兴阳羡贡茶博物馆等;以品茶休闲为主的茶馆(楼):上海湖心亭茶楼、北京老舍茶馆等。

4.茶民俗文化景观

我国56个民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茶俗。如云南土家族的擂茶、白族的“三道茶”、北方蒙古族传统的奶茶、回族八宝茶、藏族酥油茶和维吾尔族香茶等。

5.茶生产及关联景观

一些产茶企业、茶场或出产茶具地也逐渐成为了茶文化旅游的去处。如八马茶业有限公司、天福茶叶、宜兴丁山镇(紫砂壶)、江西景德镇等地。

二、茶文化旅游面临的问题及机遇

所谓茶文化旅游,也就是通过对茶文化因子的开发利用,将无形的茶文化、历史资源借助建筑、茶具、茶艺、旅游路线等方式可视化,让游客在游览大自然景观的同时,切身感受茶文化的博大精深,领悟茶道,符合大众当今对茶业的消费需求,是适应快节奏都市生活的人寻找“慢生活,慢节奏”享受的最佳选择。茶文化旅游通过“以游代销”的方式,有效促进了茶业、旅游业、茶馆业、茶包装等业态的建设,引导了茶业向第三产业纵深发展,为茶业的发展寻求了一种新模式,是茶业发展的新方向。但伴随着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一些问题也相继出现,如我国以茶文化为核心吸引力的旅游景区等级普遍不高,唯有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天福茶博物院及江苏茶博园达到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

1.茶文化旅游面临的问题及困境

(1)茶旅游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结构性过剩与结构性短缺并存。一是茶产业产能过剩,茶叶滞销:茶园面积近十年每年新增100万亩;产量每年新增10万吨;出口滞增明显、出口产品结构难以突破,扩大内需刺激行动效果也已出现阶段性滞缓。茶叶只有30%的鲜叶采摘利用,70%在树上自生自灭。成品茶只有30%水溶性成分冲泡饮用,70%的水不溶性成分被废弃。传统饮茶方式只有9%的功能成分被人类所利用,91%被浪费。二是茶旅产品供给不足: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开展茶文化旅游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但茶文化旅游的活动内容和形式也仅限于游园采茶、茶品购物、品茶观艺等几个方面,这与我国的茶文化资源优势甚不协调,同时缺乏特色旅游线路及茶旅游产品。

茶旅供给呈低水平、同质化、粗放式。一是经营层次偏低,如限于茶家乐等;二是经营规模化程度不高,小、弱、散、同;三是重生产轻运营,如仍囿于茶生产、加工;四是茶旅景观质量丰度不足;五是配套设施不完善;六是缺乏专业管理团队和规划。

(2)茶旅业态单一,产品创新不足

一是茶旅业态不够丰富:茶旅业在蓬勃发展的今天,同质化严重,丰富程度不高,仅局限于“茶业+旅游业”,没有将更多的茶旅产品与其他行业的产业进行融合;二是茶旅产业融合程度不高:茶旅产业总是单独地以茶或旅游作为营销,茶旅产业的融合度不高,如现存的国家级AAAAA级的雁南飞茶田度假村,虽已经成为了国家旅游景区,但其在旅游业中并不出众,在社会上的美誉度还很欠缺;三是产品创新力度不够:茶旅产品存在同质化严重、供给严重与需求不匹配的现象,大多茶旅产品还是以茶叶为主,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化的茶旅产品很少。

(3)茶旅产品知名度偏低,品牌影响力、竞争力待提升

一是茶叶产品与茶旅产品知名度未形成协同效应:茶旅实为“茶叶+文化+旅游业”的融合,茶旅现今还处于“名誉”的融合,而“实际”上茶旅还是存在分散严重的现象,真正融合的茶旅一体化实体欠缺;二是茶旅品牌影响力低:随着茶业的转型升级,茶旅业态的出现,各种茶企、茶场、茶园纷纷效仿,将茶园向“茶旅”一体化转型,形成大多为大众化的消费市场,缺乏品牌化、小众化、精品化的茶旅品牌;三是茶旅产品市场竞争力低:多元化发展的今天,传统的茶旅业不能满足消费者对产品“高标准、高品质”的需求,存在市场竞争力低的现象。

2.茶旅产业正面临黄金发展机遇期

“十三五”时期,茶文化旅游作为旅游业中新兴的种类,适应了新形势下人民群众的精神追求,能够缓解当下物质与文化发展不均衡的发展矛盾,充分利用好现有的有利条件,推进茶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创新驱动,茶文化旅游有望实现平稳健康发展。

(1)政策机遇:茶旅发展已进入国家战略层面

“一带一路”战略机遇。 随着习近平主席在国家对外交流活动中,多次以中国茶文化作为演讲主题,引起了全世界人民对中国茶文化的兴趣和关注。2016年9月4日在杭州召开的G20峰会,将特色茶菜“龙井虾仁”作为G20峰会的国宴用菜之一,G20峰会文艺节目上演出了《采茶舞曲》,习主席和奥巴马总统共饮龙井茶……必将成为茶叶产业的重要发展机遇。

“十三五”发展机遇。一是旅游业首次纳入国家“十三五”重点专项规划,提出深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为主题,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加双创”为引擎,规范旅游市场,提升旅游质量,拓展和延伸旅游功能,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二是《全国农村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深度挖掘农业多种功能,加快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农民创业就业环境,培育壮大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三是茶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推动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带动产业发展。深入发掘其茶叶特色农业旅游资源,并与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相结合,将茶文化与茶叶的种植、加工、营销、品饮等各环节紧密联合起来,如开展茶叶采摘体验、茶叶加工体验等等活动,促进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共同发展,取得生态、旅游、经济三重效益,促进茶叶文化与经济互促互进,带动产业发展。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机遇。2016中央1号文件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茶业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即从提高茶业供给质量出发,改变茶业供给方式,促进茶业向“茶旅一体化”的转型升级,“以游带销”,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

(2)旅游业的大发展必将带动茶旅业的发展

2015年全国旅游业对GDP的直接贡献为3.32万亿元,占GDP总量比重为4.9%;综合贡献为7.34万亿元,占GDP总量的10.8%。农业部提出茶旅产业将以每年10%的增长率发展;茶文化旅游已经成为新常态下的经济增长点,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战略地位。

(3)茶产业的转型升级

茶业“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推动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带动产业发展。深入发掘其茶叶特色农业旅游资源,并与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相结合,将茶文化与茶叶的种植、加工、营销、品饮等各环节紧密联合起来,如开展茶叶采摘体验、茶叶加工体验等等活动,促进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共同发展,取得生态、旅游、经济三重效益,促进茶叶文化与经济互促互进,带动产业发展。

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围绕提质、增效和转型,构建以高效生态茶园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加工、资源全价利用、商营模式创新、科技园区建立和文化传播体系设计为一体的产业创新链,实现茶业倍增式发展,促进茶业向二三产业的转型升级。茶园功能从单一加工原料向生产、生态、生活多元化转变;茶叶消费形态从传统的饮茶向吃茶、用茶转变;茶叶加工方式从粗放向精细化、规模化、标准化转变;茶业效益产出模式从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茶业驱动力从单体向由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二产业联动转变。

三、供给侧视角下茶旅创新融合,培育新优势

1.加快茶旅供给侧改革,提升供给的质量和效率

(1)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因地制宜为原则:根据现有茶园或设施基础,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改革;统筹规划为手段:以增加收益为目的,以打造国家级茶旅景区为蓝图,聘请专业团队为茶园向茶旅业的转型升级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优化茶旅产业结构,实现茶旅产业效益。

(2)突出“茶为核”主题,提升茶品质、品味

文化内涵是茶文化旅游的关键,人们进行茶文化旅游的目的主要是体验茶文化的古老意境,溯寻茶文化的古老历史,在此文化氛围中洗涤心灵、陶冶情操。因此,茶文化旅游,必须以茶为中心,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正确引导游客对茶的理解。我们需要不断推出系列茶文化核心吸引物,将无形的文化、历史资源借助建筑、茶具、茶艺、旅游路线等方式可视化,让游客有直观的视觉感受和真实的切身体验。其次,茶的关联事物众多,宗教、诗书、器皿、歌舞、养生、风俗等等都可引入茶文化底蕴的发掘中来,从而横向拓宽文化发掘面,提升当地茶文化游览价值。例如茶园:紧抓政策,完善基础设施,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性;茶馆(楼):丰富内部茶文化氛围布局,提升茶品质量;茶企:构建清洁化加工体系,增加体验性;茶俗区:创建特色的茶艺表演,吸引更多游客,提升趣味性。

2.强化旅游功能,提升茶旅综合供给质量

(1)提升专业化经营能力

茶旅业不同于其他的旅游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必须聘请懂茶的专业团队,对整个茶旅景区的茶文化内涵进行提升、挖掘,并需要专业的营销团队经营。

(2)提升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质量

提升茶旅配套服务质量在于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如游客中心、厕所、休憩场所、购物中心、监控中心等配套设施需处处体现“以人为本”。

(3)加大团队培养,提升管理水平

管理层对于一个品牌企业是至关重要的,必须提高管理水平,提升茶旅的综合供给质量。

3.培育新业态,创新新产品,激活新供给

(1)培育新业态,延伸产业链,增强产业规模优势

茶旅业正值爬坡越坎的转型期,面对不同人群对茶旅需求消费的不同,必须以新供给(茶菜、茶家乐、茶艺、茶曲茶舞等)、新需求(吃茶、玩茶、事茶)、新业态(茶家乐、茶餐厅、茶空间、国家级茶景区等不同茶旅新业态),激发新风采。

茶旅与健体:将茶旅与健体业相结合,设计茶旅健体产品,如茶情高尔夫、茶情拓展训练场等,在茶旅的同时,促进健体功能。

茶旅与运动:茶旅联合运动,开展具备“茶旅+运动”特色的主题活动,扩展茶旅业。

茶旅与养生:设计养生形式的茶旅专线,打造“茶与养生”4S店,将茶旅与养老业相结合。

茶旅与影视:将茶与影视相结合,制作具有宣传价值的茶影视作品。如《咱们穿越吧》真人秀节目,穿越古代,利用以前的加工技术加工黑茶,在影视播放的时候既增加收视率又传播了茶文化。

茶旅与教育:自古茶作为学习礼仪的媒介,与婚俗、祭祀等活动共存,因此茶旅也可与教育业相结合,以“游学”的形式,促进“茶旅+教育业”的创新融合。

茶旅与餐饮:运行“吃茶”新概念,将茶鲜叶运用到茶菜中,推出具有当地特色的茶餐饮;或将茶深加工产品茶粉等,制作蛋糕、冰淇淋等食品,融合餐饮增加茶旅地点的吸引力和回头率。

茶旅与生态:将茶旅与生态相结合,构建特色茶道路,营造浓郁茶文化氛围。

茶旅与酒店(如茶餐厅、民宿):以茶为主题搭建茶主题餐厅、茶主题酒店、茶主题民俗等产业,促进茶旅产业链延伸。

茶家乐:联合种茶、采茶、制茶、品茶、吃茶、用茶理念为一体,发展“茶家乐”新概念。

创建国家级茶旅风景区、国家茶叶公园:在原茶旅园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将生产区域、生态区域、观光区域、休闲区域、文化区域重新进行规化整合。依托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古建遗存、乡土文化等资源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养生养老、创意农业、农耕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使“国家茶叶公园”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型支柱产业园区,如“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

通过茶与健体、运动、养老、影视、教育、餐饮、生态、酒店、农家乐等行业交叉融合,让单一的茶旅产业深化为供给茶生活、茶文化、茶体验、茶健康乃至茶家乐增值项目,丰富茶旅形态,让茶园变公园、茶庄成客栈,形成绿色茶区复合型经济链,努力实现茶旅业供给侧与需求侧的协调发展,构建茶旅区(镇、村),促进茶旅产业延伸,培育茶旅产业优势。

(2)创新新产品,满足新需求,提高茶旅经营效益

从食、住、购、娱的角度开发新产品,满足现代消费者对茶旅业的需求。

食:以茶为中心,为游客提供茶菜、茶食品、茶酒、茶保健品等一系列游客不可或缺的产品,或茶粉丝、茶菜半成品等特色旅游产品。

住:茶旅景区配套住宿条件,留住更多游客,吸引更多类型的游客,如入境游游客。以茶为主题,布局浓郁的茶文化氛围,从装修材料、床上用品、洗漱用品均将茶元素嵌入到茶文化酒店中,构建特色茶文化主题酒店。

购:茶旅纪念品是发展茶旅业不可或缺的部分,开发具有本土地域特色的茶旅纪念品更是至关重要。如为游客提供量身定制的茶饼、茶油、茶粉、茶菜半成品等,或是将茶与影视业结合,衍生出可移动装备,在传播茶文化的同时提升茶旅经济效益。

娱:以茶为主题,茶园为基础,开发一系列游客高参与性、体验性、趣味性、可视性、互动性、艺术性的茶旅娱乐设施或活动,如茶与高尔夫或拓展训练场地相融合,增加茶旅景区的娱乐性,或根据本土特色,开发游客参与度高的茶艺表演、茶体验、茶舞、茶影视或茶事(茶诗、茶史、茶联创作竞赛、茶相声)等,增加茶旅的娱乐性,吸引八方来客。

4.加大营销,打造品牌,增强竞争力

(1)注重营销,拓展客源

采用移动互联网营销、节事营销〔如举办具有当地特色的茶旅游节,或承办国家级乃至世界级的茶文化节庆如中国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国际茶博览交易会、全民饮茶日等活动,或将各地的饮茶习俗(敬茶、擂茶、“三道茶”)、茶与婚礼、斗茶(民间斗茶赛)、茶联、茶艺(“三道茶”、18道茶艺)、茶会(国际无我茶会)、茶宴、祭祀茶/喊茶(御茶园祭祀)等〕、平台营销(如携程网、去哪儿网)、跨界营销(与酒业、服装业、电商等行业进行跨界营销)、公益营销或体验营销等多种营销方式,扩大市场影响力,增大茶旅业在旅游市场的占有率,培育产业优势。

(2)注重品牌,培育市场

以拓展市场为目标,打造品牌为举措,聘请专业团队从基础设施、产品到服务形成品牌意识,推动“抱团发展”,建立现代茶旅集团,打造国际高端品牌,将茶旅推向世界。

(3)注重品质,提升竞争力

培养一流的茶旅品牌,通过扩大企业产业链的横向和纵向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也就是企业的蓝海战略,发展新的市场。提高服务品质首先要提高产品的质量和品种,并且提高服务人员的水平,包括对企业产品和文化的理解,对客户的礼貌态度,良好的销售环境,正确的着装等;或通过提供精品路线引游客入茶乡,让本土品牌在目标受众中“出名”,在销售中熟练为消费者“出谋”,让茶乡本土好茶在顾客心中“落地”,为本土企业规模壮大夯实基础,提升市场竞争力。

四、结 语

中国是文明古国,是礼仪之邦,又是茶的原产地和茶文化发祥地,茶陪伴中华民族走过5000年的历程。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形成五位一体,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了总体布局的高度。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发挥茶和茶文化的生态功能,实现茶产业、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促进茶产业的可持续、跨越式发展意义重大。

2017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科技项目,项目编号:2017kj34。

猜你喜欢

茶业茶文化旅游
Cosmetea新型美妆茶文化品牌店
中国茶文化中的“顺天应时”思想
返乡,闯出茶业一片天
茶文化的“办案经”
林秀娟 茶业“双师”
世界各地的茶文化
湖南省茶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旅游
中国国际茶业及茶艺博览会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