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经伤椎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比较
2017-01-12刘永红
刘永红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后路经伤椎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疗效比较
刘永红
(山西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山西 太原 030001)
目的 讨论后路经伤椎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段骨折效果对比。方法 现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采取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和双节段固定方案治疗的胸腰段骨折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采取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方法的37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将采取经伤椎双节段固定的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种方法治疗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的术后Cobb角矫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胸腰椎的治疗方法中,后路经伤椎单节段与双节段固定治疗两种方法均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方法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优于双节段固定方法,而双节段固定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术后畸形,并恢复了椎体高度。
双节段;单节段;胸腰段骨折;效果
胸腰椎骨折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脊柱损伤,以青壮年患者较多[1],目前在胸腰椎骨折的治疗上尚无统一治疗方案,无论是长节段椎弓根固定术还是短节段椎弓根固定术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克服其临床应用的局限性,在本次调查中采用后路经伤椎单节段或双节段固方法,观察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随机选取2015年9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采取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和双节段固定方案治疗的胸腰段骨折患者74例作为研究对象,将采取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方法的37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33~66岁,平均年龄为(33.2±4.1)岁,将采取经伤椎双节段固定的患者37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17例,年龄45~54岁,平均年龄为(49.5±4.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全身麻醉的方式,检查患者生命体征,符合手术指征后嘱患者采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在脊椎正中取切口,观察伤椎情况,在胸椎段内采取Roy-Camille 法进钉,采取“人”字嵴定点置入腰椎内,实验组患者的采用双节段固定方式,首先在伤椎上椎体椎弓根和下椎体椎弓根的两侧置入螺钉,然后再在伤椎节段置钉。依照受伤部位节段的正常生理弯曲度进行弯棒,先将连接棒一端固定在上位螺钉内并将螺钉拧紧,使用压棒器将螺钉压入伤椎以及下位椎体椎弓根钉内,然后将伤椎上侧椎弓根的螺钉拧紧。对照组采用单节段固定方式:手术时首先在与伤椎相邻的上位椎体或下位椎体正常椎体置入螺钉,拧紧固定节后在伤椎上置钉。
1.3 统计学方法
收集实验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分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Cobb 角矫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个月Cobb 角矫正丢失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对比(±s)
项目实验组(n=37)对照组(n=37)术后Cobb 角矫正率(%)85.9±16.384.4±15.2术中出血量(ml)192.8±46.2231.4±58.9手术时间(min)84.23±16.392.1±20.6术后24 个月Cobb 角矫正丢失率(%)5.2±2.67.1±2.1
3 讨 论
后路经伤椎单节段的治疗核心就是减少固定节段[2],最大限度的保留脊柱完整的生理功能。后路经伤椎单、双节段的治疗的目标主要是通过内固定方式保持脊柱的稳定性,减少对神经的损伤。通过本次调查后发现,两组患者的术后Cobb 角矫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种方法都能够有效治疗胸腰椎骨折。实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24 个月Cobb角矫正丢失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胸腰椎的治疗方法中,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方法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优于双节段固定方法,而双节段固定方法能够有效的减少术后畸形[3],并恢复了椎体高度,所以在临床实际应用中,可通过观察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
[1] 陈志文,刘 晖,林 斌,等.前路单节段固定治疗DenisB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临床骨科杂志,2015,18(5):525-528.
[2] 崔尚斌,魏富鑫,刘少喻,等.后路经伤椎单节段固定治疗B型胸腰椎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4,30(10):990-994,
[3] 马永刚,陈子健,刘登胜.胸腰段椎体骨折椎弓根钉内固定断裂临床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12,27(1):46-47.
R687.32
B
ISSN.2095-6681.2017.28.62.01
吴宏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