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无缝隙护理提高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血糖控制效果
2017-01-12何菊英
何菊英
(昆明市呈贡区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通常患者需要进行终身的血糖控制治疗。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与饮食习惯的改变,近年来我国糖尿病患者也开始变得越来越多。对于糖尿病住院患者而言,需要对其实施切实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此来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患者对于糖尿病的了解程度,促进患者的康复[1]。本次研究了糖尿病住院患者60例,分析了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掌握与血糖控制情况,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院2014年2月到2015年3月的糖尿病住院患者60例进行研究。实验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42~65岁,平均年龄(52.61±5.65)岁;病程1~14年,平均病程(11.24±1.24)年;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5~67岁,平均年龄(56.61±5.52)岁;病程3~15年,平均病程(10.12±1.13)年;两组之间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严密监测患者的血糖情况,并通过注射胰岛素等方式对患者的血糖进行控制。
实验组采用无缝隙护理干预:(1)建立无缝隙糖尿病护理小组,由资历较高的护士长担任管理,小组成员均为经过无缝隙护理培训的护理人员;(2)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患者的进行评估,并对不同患者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计划;(3)健康宣教:详细告知患者有关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并着重为患者讲述糖尿病的注意事项,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疾病;同时对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并为患者讲述胰岛素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4)饮食护理: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让患者少食含糖量较高以及高脂肪的食物。并叮嘱患者戒烟、戒酒,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3 评定标准
采用自拟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行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的血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2.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健康知识评分分别为(6.24±1.56)、(9.03±2.45)以及(28.32±2.71);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健康知识评分分别为(7.78±2.35)、(11.47±3.84)以及(21.03±3.43);由此可见,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与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结 论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的代谢性疾病,若是患者的血糖含量控制不当,则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以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不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也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通过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控制患者的血糖,使患者了解并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无缝隙护理干预不同于传统以医嘱为中心的护理方式,其主要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建立有经验的专项护理小组从而做到对患者的全面护理,同时还能够根据不同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有针对的护理计划[2];由于大多数患者因为受到疾病的困扰,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良情绪,而无缝隙护理中能够通过健康宣教,能够让患者详细了解疾病的知识,不但能够让患者掌握相关的健康知识,同时还能够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通过饮食护理,能够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一步提高康复的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实验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为(28.32±2.71)高于对照组患者的(21.03±3.43);且在血糖控制方面,实验组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分别为(6.24±1.56)、(9.03±2.45);而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分别为(7.78±2.35)、(11.47±3.84);由此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护理效果更好,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相比于常规护理干预,无缝隙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情况,并提高患者对于糖尿病知识的掌握程度,值得推广。
[1] 孙淑贞.应用无缝隙护理提高糖尿病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及血糖控制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3):67-93.
[2] 李 艳.无缝隙护理对糖尿病住院患者健康知识及血糖控制的影响探析[J] . 糖尿病新世界,2016,19(05):1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