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联合胆囊切除临床效果分析
2017-01-12林磊
林 磊
(吉林省公主岭市中心医院,吉林 四平 136100)
直肠癌、乙状结肠癌是当前内科肿瘤中较为常见的肿瘤,以恶性为主[1]。近年来,在不合理生活习惯、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等因素的影响之下,此类癌症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会出现直肠癌、乙状结肠癌合并胆囊结石的患者,手术是治疗此种合并症的首选方式。对此,本院对患者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联合胆囊切除术,现在将其具体内容作出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18例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联合胆囊切除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过临床检查及病例分析均被确诊,且治疗者资源且同意切除胆囊。男性11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47岁,年龄最大67岁,平均年龄为(51.01±6.18)岁。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实施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联合胆囊切除。以五孔法为主,于患者的脐下缘置入10mm Trocar,在其中置放角度为30的斜面镜头,左右脐上3~5 cm腹直肌外缘及左下腹反麦氏点处置入5 mm Trocar放置抓钳,右下腹麦氏点位置放置10mm Trocar作为主操作孔。手术以“直肠、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胆囊切除术”的顺序进行。切入的胆囊标本于左下腹Trocar孔延长切口取出,并通过此小切口辅助完成肠管吻合或者造瘘,留置1根引流管于患者盆腔处,并自右下腹的Trocar引出。
1.3 疗效判定标准
以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平均清扫数、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情况、术后恢复情况等作为本次研究的疗效判定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本次研究中的18例患者中,所有患者均在腔镜条件下进行手术治疗,其中,6例患者实施直肠根治术联合胆囊切除治疗方式,12例患者实施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联合胆囊切除治疗方式。对18例患者的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病理加以分析可以看出,低、中、高三个等级的分化腺癌分别为6例、11例、1例;对所有患者的胆囊切除标本经临床分析可以发现,其病理均符合胆囊慢性炎改变且内含结石的症状。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85.32±25.36)min,术中出血量(45.74±19.67)mL,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12.41±4.47)枚,术后排气时间(1.31±3.76)d,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即肠管吻合口瘘,随后调整患者引流管情况,转换为双套管,并与冲洗后患者的肠管自行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3到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复发情况,3例患者于术后因饮食不当出现腹部不适感,此种现象在3个月后得到缓解。
3 讨 论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以手术切除为直肠癌、乙状结肠癌的主要方式,腹腔镜手术具有伤口小、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的优势,更加符合当前以人为本的临床治疗理念。近年来,随着医疗分科进程的不断加快,很多医院建立了多个普外分科,但是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其他专科疾病,使得患有多个疾病的患者需要长时间住院并进行多次手术,在增加患者身体疼痛的同时,还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3]。对此,本院实施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联合胆囊切除术治疗方式,经过手术后,所有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85.32±25.36)min,术中出血量(45.74±19.67)mL,淋巴结平均清扫数目(12.41±4.47)枚,术后排气时间(1.31±3.76)天,1例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即肠管吻合口瘘,随后调整患者引流管情况,转换为双套管,并与冲洗后患者的肠管自行愈合。
综上所述,对临床病例分析符合要求的患者实施腔镜下直肠、乙状结肠癌根治术联合胆囊切除治疗方式,具有安全性高、可信性强的优势,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因此,值得推广与应用。
[1] 马 雪,胡占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的疗效比较[J] .实用医学杂志,2015,31(06):931-933.
[2] 张 乐,白月奎,欧云菘,张在兴,孙家邦.腹腔镜胆囊切除胆道探查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观察[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4,23(08):1141-1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