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癌性发热经验浅析

2017-01-12谢婉军李航森

中西医结合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癌性病机体温

谢婉军 李航森

1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612湖北省中医院,武汉 430061

益气养阴法为主治疗癌性发热经验浅析

谢婉军1李航森2△

1湖北中医药大学,武汉 4300612湖北省中医院,武汉 430061

癌性发热又称肿瘤热,一般是指癌症患者出现的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是由肿瘤组织坏死或肿瘤代谢产物的自身吸收而引起[1],是中晚期肿瘤较常见的症状,目前西医多采用物理降温、解热镇痛药及激素等对症支持治疗,疗效不持久且存在较大毒副作用,严重影响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使患者及家属失去治疗的信心,对医师产生不信任感,增加治疗难度,影响治疗效果。而中医中药治疗癌性发热具有明显优势,作用较持久,且无明显毒副作用。结合跟师的临床体会,现将老师运用益气养阴为主方,治疗癌性发热的经验总结如下。

1 癌性发热的病因病机

癌性发热临床常表现为低热、缠绵难愈,偶见高热,以午后或夜间为甚,大多经过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后疗效不佳,患者出现菌群失调、免疫力低下等情况,又或大量使用退热药后,发汗太过,耗伤气阴,且大多数中晚期肿瘤患者尤以接受放化疗治疗的患者为著,更易耗伤人体气阴。中医学认为,肿瘤患者的发热主要是由于气血阴精亏虚,脏腑功能失调,邪实痰瘀阻滞,日久化热所致,根据其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应归属于“内伤发热”范畴[2]。早在《内经》即有关于内伤发热的记载,《素问·调经论》说:“阴虚则内热”,并认为内热的病机在于“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中,故内热”。《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侯》记载:“虚劳之人,血气微弱,阴阳俱虚,小劳则生热,热因劳而生,故以名客热也”。肿瘤为慢性消耗性疾病,到了晚期,患者极度虚弱,甚至呈恶病质状态,与虚劳相似。

2 癌性发热的治疗

肺癌的致病因素中,尤与“燥邪”、“阳毒”有关:①肺癌多为中老年患者,年迈精亏,脏腑功能衰退,加之恶性肿瘤属长期消耗性疾病,肺癌日久耗伤气阴;②大多数的肺癌患者既往有吸烟史,烟毒属辛燥之邪,直损肺络,耗气伤阴;③肺癌术后患者大多耗伤气血,或放疗,因放疗俗称“热疗”,亦属热毒之邪,热毒易伤气阴,或化疗中患者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毒副反应,致使人体体液丢失,导致阴虚内热;④晚期肺癌出现脑转移伴脑水肿、恶性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等情况,临床应用脱水剂治疗,造成医源性体液丢失,导致人体津液流失,阴虚内热,故晚期肺癌的发热多由于气阴两虚,感受外邪,正虚不足以抵抗外邪,邪毒内蕴,瘀毒互结,郁而发热。同时,恶性肿瘤属长期消耗性疾病,中晚期患者气血耗伤,损伤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3]。按《脾胃论》观点来看,胃气即等同于元气。故治法上宜以益气养阴为主,辅以抗肿瘤,同时顾护脾胃功能。临床上多运用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气阴两虚型癌性发热,效果颇佳。

3 病案举隅

患者,女,62岁,2015年2月11号初诊。患者于2014年上旬在湖南某医院被确诊为右肺鳞癌,行放、化疗治疗,后定期复查胸部CT,结果示:纵隔淋巴结肿大,两肺散在多发性转移灶,患者拒绝进一步放、化疗治疗,要求中药调治。到本院就诊,收入本科,住院治疗,予以口服扶正抗肿瘤中药,病情控制稳定。2015年4月中旬,患者于午后出现发热,体温38.5 ℃,伴有乏力、咳嗽、痰中夹血丝,大汗出,当即予以美林5 ml口服及冰袋物理降温,约1 h后患者体温稍有下降,仍未恢复正常体温。发热伴大汗出,为避免出现水和电解质紊乱,同时予以抗生素、糖盐水各500 ml及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后患者一直低热不退,血培养(-),痰培养(-),胸部CT示:未见明显肺部感染病灶。考虑为癌性发热,症见:发热、精神欠佳,偶有咳痰,痰中夹血丝,右胸背部时有隐痛,伴乏力、大汗出,苔黄厚,舌质暗红,脉细涩。病机辨证为:热毒痰瘀阻肺日久,耗伤气阴,邪毒内蕴,瘀毒互结,郁而发热。治法:益气养阴,清热散结,化瘀消痰。处方:南沙参15 g,北沙参15 g,天门冬10 g,麦门冬10 g,天花粉10 g,重楼10 g,瓜蒌皮15 g,桑白皮10 g,蒲公英15 g,鱼腥草15 g,半枝莲15 g,白花蛇舌草15 g,黄芪30 g,党参15 g,茯苓10 g,白术10 g,当归10 g,三七粉3 g,生地10 g,树舌15 g,甘草6 g,同时加服犀牛角免煎颗粒。连服3剂后,体温控制较前好转,伴随症状亦有改善。之后随证加减,继续口服3剂后,体温基本控制正常,继续中药调治,防其复发。

上方中沙参、麦冬益气养阴、润肺生津;天门冬润肺养阴,助沙参、麦冬增强滋补肺阴之功;生地滋阴凉血,共助益气养阴;黄芪为补中益气之上品;党参甘温益气,与黄芪同用,其益气补中之力更彰;天花粉、重楼清热解毒,消痈散结;蒲公英、鱼腥草和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这两药对,为清热散结之常用药,凡抗肿瘤都可用之;三七粉化瘀止血;脾胃气虚则运化失司,气机不通,茯苓、白术可行气健脾以助运化;气虚日久,必致血虚,当归可养血补血;以上诸药均为兼治;甘草调和诸药而为引。全方在益气养阴基础上,辅以抗肿瘤,同时兼顾调理脾胃功能。运用沙参麦冬汤治疗癌性发热,应根据病情变化及时加减辨证,午后发热,伴有盗汗者,加青蒿、鳖甲;夜间发热,伴有皮肤瘀斑者,加用大青叶、青黛等;口干、口苦、体温较高者,加用生石膏、知母;厌食、纳差者加用山楂、生麦芽;口苦、便干、舌苔黄腻者,加用大黄、黄连、黄芩;咳嗽明显者,加用桔梗、地龙;咯痰较多者,加用川贝、枇杷叶;胸痛者,加用延胡索、郁金;咳血者,加用白及、白茅根;胸腔积液者,加用葶苈子、薏苡仁;脑转移头痛者,加用天麻、蛇六谷等。

综上所述,益气养阴法治疗晚期肺癌非感染性发热(癌性发热)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中医辨证施治,通过滋补肺阴,大补人体元气,改善患者的体质,加强抗肿瘤之力,以驱邪外出。而且中医药治疗癌性发热不良反应小,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其手术后及放、化疗后的不良反应。对于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或错过手术最佳时期,选择带瘤生存的患者,中医药辨证论治能够明显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1] 张楚毅.恶性肿瘤217例发热的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1997,4(3):7.

[2] 张丽莉,傅华秀,张文洁,等.癌性发热患者降温研究进展[J].河北医药,2010,32(12):1619-1620.

[3] 李佩文.百合固金汤在肺癌急症中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1):1290-1291.

10.3969/j.issn.1674-4616.2017.01.021

2016-11-16)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936152133@qq.com

猜你喜欢

癌性病机体温
体温低或许寿命长
基于“取象比类”法探讨肝细胞铁代谢紊乱与肝纤维化中医病机的关联
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探讨中药外敷治疗癌性腹水的用药规律研究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名老中医治疗肺癌的核心病机及用药规律
体温小问题,引出大学问
体温值为何有时会忽然升高?
《中国肿瘤临床》文章推荐:癌性爆发痛专家共识(2019年版)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补气养血通脉饮辅助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观察
从瘀探讨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中医病因病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