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

2017-01-11刘成坤

居业 2016年5期
关键词:质量监督应对措施实验室

刘成坤

[摘要]科技的发展,使得建筑工程越来越重视其质量的提升,但是,随着近年来建筑业的发展,在对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监督中发现,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建筑工程的精准性。因此,本文就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整改措施,进而使得检测实验室更好的服务于建筑工程,造福人类。

[关键词]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存在问题;应对措施

文章编号:2095-4085(2016)05-0149-03

在建筑工程中,对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的监督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国家企业要积极实施各种关于质量监督的措施,强化监督体系,促进中国建筑业的全面发展。

1.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

1.1监督人员对工作缺乏正确认识

我国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监督人员一般都是为了完成监督,而进行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工作的监督,因此,在此过程中很难保证监督人员对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监督有一个质量上的保障。而且,监督人员用这种方式来监督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工作,根本没有明确的目的和计划,因此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就更不用说使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得到保证了。因此,监督人员对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也就是简单地监督过程,只要表面上没有问题,监督人员是不会浪费时间对这个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进行全面监督检测的。由此可见,我国建筑工程的监督人员对于监督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不利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的保障与提高。

1.2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力度较差

当前,我国对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的管理力度极其缺乏,甚至是实现放任自由的政策。在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开始进行施工时,并没有考虑到在此过程中要注意去行政部门办理相关的手续。因此,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这个环节多数情况下都被忽略不执行了,同时也给监督部门的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可见,各级行政主管部门对于建筑工程的监督管理工作有待提高。

1.3监督过程中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我国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相关监督人员在具体的监督工作中,不能有效的把握监督重点,只是盲目的对检测实验室的质量进行监察。监督人员既然没有对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有一个质量上的全面监督,就不可能从中发现实质性需要改进和深化的问题,因此,就不能提高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另外,在监督过程中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监督人员大多对于监督工作不能客观对待,而是带有极强的主观性,因此,大多数监督工作人员就能宽容就宽容,能放任就放任,以求简单高效,甚至即使发现了问题,监督人员依然采取能瞒则瞒的态度,不愿意积极的出面去解决或者将其体现在监督记录上,这样就使得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得不到保证,从而危害国家发展和人们的身体健康。

1.4监督机构设置不健全

对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的监督工作来说,虽然存在着类似于质量管理部门,并拥有相应的职能与权力,但是,由于相关的质量管理部门隶属于职能部门,对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这种带有较强技术性的问题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职能部门人员的技术性还相对比较欠缺,让职能部门人员对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人员的工作进行指导、指正、批评、改进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

1.5监督考核制度缺失

无论对于任何企业或行业来说,监督的考核制度都是保证企业内部工作效率和质量的有效手段和途径。考核是对每一个监督人员工作是否达到最低标准的检验方式。对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设立考核制度就能够及时了解监督工作人员工作的效率与质量,这样既能保证监督工作人员高效率、高质量的完成监督任务,还可以保证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的高水平。在现代的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的检测过程中,考核制度普遍缺失或徒有虚名。正是由于这种考核制度的缺失,使得建筑工程企业不能有效激发监督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对工作采取懈怠的态度,不认真履行工作任务,导致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频频出现问题。

2.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监督改进

2.1完善监督网络的构建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网络技术逐渐被应用到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的监督工作中来,可以说,完善监督网络的构建是提高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的具体保障。因此要想对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取得全面有效的结果,就必须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从而实现对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的全面实时覆盖,使得各层管理人员从根本上全面掌握监督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因此,在具体的监督工作过程中,就需要从企业内部来实行监督网络的构建,实现从最根本的对技术人员的监督到对于各层管理者的监督。在网络监督机制的管理监督下,可以使得各层相关技术人员、监督人员以及管理人员能够各司其职,共同提升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水平。

2.2加强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

要想加强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的监督工作,就要加强监督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监督过程受到法律的保障。只有加强监督过程的相关法律制度,才能使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在建筑过程中以及监督人员在监督过程中遵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行为准则。但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就是关于监督工作相关的法律制度不完善,其严重影响了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国家政府要下大力度来完善监督工作中的法律制度。从而使得监督工作得到法律保障,同时提高监督人员的监督水平与工作效率,进一步保证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的提高。如果一个企业的监督机制不靠法律法规来维持,那么就不具备长久的生命力,由此可见,完善的法律制度对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的提高以及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2.3进一步完善监督管理体制的制度

对于完善监督管理体制的制度,首先就要有明确的监督计划和监督目的。在监督工作开始之前就要制定关于监督的明确计划,以保证监督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同时也能保证在监督中出现意外情况能够忙中不乱,冷静的去面对。但是,在明确监督计划时需注意监督计划是动态与静态的充分结合,要合理应对这两者的关系。其次,要明确监督的时机和对象。这就要求监督人员具备较高的技术水平与素质要求,能够及时把握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何时需要进行监督,或者何种情况下及何种事情发生时需要监督人员对其进行及时的监督,同时,还要明确监督的具体对象,能够正确把握对于哪一方面需要进行监督。最后,也是极其重要的,就是对于监督结果的处理方式,这就要求监督人员在具体的监督过程中,要能够客观真实的反映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中出现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记录或者及时给与工作人员培训。而同时也要注意的就是对于在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中出现的较为严重的问题一定要及时上报,这样才能保证监督结果应用的真实价值。

2.4聘任合适的监督人员

聘任合适的监督人员对其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进行监督,这样才能提升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与水平。首先,我们要保证的就是聘任的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监督人员的基本技术水平要过关,专业素养要保证,这样对于监督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中出现的问题才能懂得怎样去处理,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其次,我们要保证监督工作人员的数量充足,对于监督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这种比较复杂的项目,每一个部门的每一个岗位都需要监督人员对其进行监察,如果没有充足的监督人员,就无法保证监督工作全面覆盖和有效的监督结果的保障。再者,对于特殊领域的监督人员不仅在数量上有要求,在技术水平上也要出类拔萃。最后,还要保证监督人员手中要掌握足够的权利,如此才能使监督工作顺利开展。如果监督人员的权利不够,就会造成出现监督人员遇见事情的时候没有足够的权利作出决定,无法实现管理权限,因此就需要层层上报,而这种上报的过程,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从而错过了监察的最佳时机,从而也无法得出客观真实准确的监督结果。而相反,监督人员手中如果拥有充足的权利,就能够对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不仅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而且还促进了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的有效提高。

2.5加强质量教育。提高监督人员的培训水平

首先,对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的监督人员要进行相应的质量监督方面的教育,只有监督人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都认识到质量之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重要性,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与水平。其次,企业相关部门需要提高监督人员的培训水平,对于现代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相关监督人员来说,他们的相关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总会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由此造成监督工作的水平难以提高甚至下降。因此,积极对监督人员进行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知识的培训至关重要。只有保证监督人员的技术水平能力和知识储备过关,才能提高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的水平。同时,在具体的监督工作中,企业可以开设各种培训监督人员的技术和监督水平的培训班,为监督人员提供环境和基地来全面提高技术监督水平。同时也可以利用这个环境因材施教,根据每个监督人员水平的不同开展不同程度的培训,从而全面提高监督人员的整体素质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

3.结语

总之,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得到有效的监督,反映的是一个建筑工程企业监督机构水平的高低,同时对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针对于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的质量问题,企业及各部门要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完善监督体制的法律制度和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以及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实施监督的全面覆盖,从而有力的促进建筑工程检测实验室质量监督工作的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在此基础上也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促进了企业的发展进步。

猜你喜欢

质量监督应对措施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水泥混凝土灌注桩质量监督检验及缺陷防治
总包模式下核电厂调试质量监督研究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