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老街区的优化和设计研究

2017-01-11周妍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城市更新

周妍

摘 要:老街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如今高速发展的城市化建设当中,其去留牵系着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本文以武汉里份老街区为例,通过大量的资料分析和多地实际调研,对其兴衰进行基础研究,明确了里份老街区优化和设计的必要性。经过总结分析国内外老街区设计和优化中的经验教训,从理论角度提出了里份老街区修补缝合式的优化方案。

关键词:老街区优化;里份;城市更新;修补缝合

中图分类号:TU984.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183-03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课题研究的背景

随着工业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飞跃式的发展,中国城市化建设的物质环境改造已然成为房地产商的开发行为。由于城市的用地紧张,一夜之间,各种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节节升高,许多老街区占据着城市的中心位置,但由于缺乏合理规划管理,脏乱的环境和落后的生活设施使得这些老街区已逐渐不再适应高速发展的现代城市。现如今城市中心一些低矮的老街区已然被一片片高楼占领,同时许多优秀的老街区都遭到了拆除。

里份作为百年的建筑遗产为老武汉增添了与众不同的魅力,是武汉的象征和标记,武汉若是失去了里份,便失去了城市的独特肌理,同时也失去了独特的特征和个性。

武汉作为中国的特大型城市,积淀了华中地区历史文明和传统文化。武汉的里份老街区不仅融合了中西建筑文化,还展现了武汉人包容友善,和谐共存的一面。里份是武汉城市历史文脉的最后载体,里份经历百年岁月的洗礼,是历史留给我们和这座城市最好的礼物。然而由于利益的驱使和不合理的规划,颓败的里份老街区成为城市发展的包袱,政府虽做出一些保护措施,但仍没有有效的保护这些历史的珍宝,大拆大建中武汉脱胎换骨,其历史风俗特色和建筑特征逐渐消失,城市与城市之间差异化逐渐减小,现代化城市千篇一律。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经济意义:合理有效的保护和优化措施对于解决城市拥挤和土地合理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更新优化城市内构,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还能为老街区的经济增添新的生命力和活力,促进街区经济可持续发展。

(2)文化意义:老街区是许多民俗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传统的发源地,街区之间的传播成为文化传承的方式之一。优化老街区可以避免部分传统手工艺和民俗文化的遗失,也可以有效地保护城市的建筑文化和地域文化。

(3)情感意义:老街区内寄载着几代人的情感,修缮人居环境有利于调和新老矛盾,同时为街区注入新的活力,延续武汉人和谐包容的生活状态,引起城市居民的情感共鸣。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1.老街区:本文中的老街区不同于““历史街区”、“旧城区”、“老街”。它是城市中以居住建筑遗产为主的片区。

2.里份:是武汉地区独特的民居形式,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群落,形成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蕴含着武汉独特的地域文化,是武汉城市个性魅力的重要组成,也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

3.优化和设计:不同于挂以保护之名实则破坏性保护的行为,武汉已经失去了许多优秀的老街区,我们既不能完全修旧如旧,也不能推倒重建,而是需要修缮和优化老街区,再设计中融入对当地文化和传统风貌的特色,使老街区在原有的基础上焕发新的活力,传播和发扬街区历史文化特色。

4.修补缝合式优化:修补即针对不同老街区进行分析后,根据其毁损程度进行外部修缮,尽量保存其外部的建筑风貌和街区原始风貌,对于街区住宅的使用功能进行适宜的改造,填补缺失的功能以适应现代居民的生活需求。缝合即不同街区的的民俗文化,街区文化等精神需求方面进行缝合联系,居民满足其居住的生活需求,同时赋予其精神追求的空间。修补和缝合缺一不可,才能将老街区的外与内同时延续和发扬。

二、国内外老街区优化和设计研究

(一)老街区的优化案例研究

爱尔兰都柏林市坦普尔吧街区曾经是城市的中心,由于城市发展变迁,他经历了地位衰退,也曾面临拆除的命运,然而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拯救以及政治配合,将街区改造成为一个集艺术、商业、餐饮、居住等多种功能,并保留与中世纪街区风貌使之成为古老与新生和谐共存的城市中心,改造工程分为修缮工程、复原工程、改造旧有建筑提供新的功能,在废弃的空地上建造新建筑这四类,经过改造之后的坦普尔吧街区最终恢复了曾经的地位和生机,他的成功给我们一个优秀的改造案例,可持续发展的改造以及着力留住残存的文化气息对于现在老街区的优化和设计具有特别的指导意义。

日本小布施町街区,位于日本长野县北部。作为一个传统的小镇,在保护和更新的过程中,着眼于当地历史和传统文化的教育,重视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提高居住质量,重视观光与商业的发展。建筑师宫本忠长在保护和更新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并获得了12届“青田五十八建筑奖”。

(二)国内老街区的优化案例研究

胡同是北京的象征,1987年吴良镛教授在北京菊儿胡同的改造中实践“有机更新”的理论,并以“新四合院”的住宅体系为指导,根据不同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大限度的保持老街区原有的肌理和形态,对于质量较好的进行修缮,危房进行拆除重建,延续胡同与四合院的结构体系。菊儿胡同的改造不仅为北京延续了胡同文化,也为老街区的改造提供了优秀的指导和范例。

广州越秀区解放中路改造项目采用了新的方式,由政府主导和投资取代了开发商的介入,有居民自愿外迁、回迁或积极补偿取代了强制拆迁,首要考虑住宅及配套设施的需求取代街区商业化转变,改造后的空间形态延续老街区的肌理和文脉,保留其中有意义的老建筑,并让新旧建筑在优化中连接与融合, 使其成为承载时代信息和历史意义的建筑群体。

国内老街区改造成功的案例还有很多:上海新天地改造项目成为东西文化交融,现代与历史对话的步行街;上海田子坊改造成为拥有梦想的年轻创业者的时尚街区;武汉昙华林改造成为文艺青年和城市居民游憩漫步之地……

通过以上实例,不难发现成功的改造项目因地制宜,重视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城市肌理,将当地的建筑体系和风格特色保留延续,而并非盲目抄袭、仿古,适当的修缮并为老街区注入新的内涵,才会让其焕发出新的活力。

三、武汉里份基础调研分析

(一)武汉里份的价值及意义

里份作为武汉独特的民居形式,其独特的建筑形式是中西文化交融的标本。早在唐代就有了里分的称呼,里份住宅的产生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此后里份的发展便经历了兴盛和衰败的过程,但在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岁月洗礼之后,却更具丰富的延承价值:独特的布局和形式、中西相容的浮雕装饰、精致的木栅栏等。

里份生活成为老武汉人的珍贵记忆,是培育市井文化的温床,它不仅反映武汉的城市生活和市民社会特征,其中更是存在大量革命遗址和名人旧居,同时也有许多文化习俗在这里发源和传承,因此其建筑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以及情感价值不言而喻。

(二)里份武汉的现状及问题

里份老街区大多数位于汉口,曾是许多商业活动的中心地带,周围交通便利,沿街商铺设有有狭窄入口,许多都已挂上杂乱的广告牌。百年老宅的整体老化也带来了许多问题:许多墙体出现开裂;由于气候原因,底层返潮严重;大片墙面剥落;屋面漏水严重;排水排污设施也不完善;许多市民根据自己的需要搭建违章建筑或进行不合理的局部改造,对里份老宅和街区巷道造成了破坏;厕所厨房等条件恶劣,设施陈旧落后;街区绿化不合理,街区设施不完善……

回顾武汉的城市建设,赞叹中不免惋惜城市文化和建筑文化的逐渐遗失,为了繁荣武汉经济,满足现代生活需求,武汉难免进行一系列改造和更新,其中也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许多著名的里份一夜之间变为废墟。老街区的拥挤脏乱成为城市发展的包袱,因此大拆大建的改造之风骤然兴起,旧有的建筑空间和城市肌理不复存在,空间尺度和传统秩序被打乱,居民文化心理和情感失去平衡,以新代旧的仿古建筑拔地而起……因此,正确的优化和设计里份老街区以保护城市最后的历史文脉迫在眉睫。

四、武汉里份优化和设计的反思与探索

(一)里份优化与设计案例

1.武汉天地

武汉天地前身为大华里,位于汉口旧城长江北岸的永清片区,原是汉口开埠后的日租界,东临长江,面向风景如画的江滩公园,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005年香港瑞安集团取得汉口永清片区的开发权,参照上海新天地改造项目成功案例,根据新旧结合、拆检与保护并行,且富于创造的理念,将大华里打造为集住宅、写字楼、零售、餐饮、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

优化改造项目中为了延续老武汉里份的氛围,注重场地的围合感,为了在其内部空间保持连贯性,采用小街坊的尺度划分,创造开敞的空间。设计风格上延续中西结合的风格,注重中国传统建筑符号在建筑上的应用,同时在拆建中保留九栋建筑以及大华里门楼,上面的“武汉市牛奶公司乳品厂鲜奶供应点 长春街大华里”字迹完好保存,还有不少原有的法桐、枫杨也都挂牌保护,见证着大华里老街区今朝昔日的辉煌。在材质上注重冷暖的对比和协调,用砖石、泥土和青苔细草柔和现代钢筋、混领土材料的冰冷感,形成温暖舒适的生活氛围。色彩统一,色调和谐,并加以彩色进行点缀活跃。在外立面的优化中,保留了建筑原有的砖墙屋瓦基础上,扩大立面窗的面积,增加时尚通透感。大华里原本地形平坦单一,显得比较单调,将地形重塑,建造上升和下沉广场,增加起伏变化,是视觉上富有层次感。在景观方面,设置景观小品和绿植,增加了生活气息和休闲趣味性,赋予视觉美感,公共设施完善,设有室外空调和洗手池等先进设备。

改造后的大华里成为武汉时尚小资的新地标,提高了武汉城市形象,为老街区注入新的商业活力,也使周围的居民开阔眼界,快速适应和融入了新的生活方式中去。

2.武汉美术馆

武汉美术馆前身为金城银行和金城里,位于中山大道南京路与黄石路之间,呈三角形岛状,周边以商业为主,临近武汉图书馆、湖北省少儿图书馆,周围还有大量优秀里份。

武汉市政府与2005年对于美术馆进行改造扩建,在保留原有建筑风貌的同时,根据美术馆的功能和设施的要求,对内部优化和设计,整体为中庭环廊式格局,是武汉是重要的文化设施之一。

金城银行和金城里既是武汉美术馆的载体,也是武汉美术馆重要的展品,在优化改造中力求保留历史建筑及周边环境的原有风貌,要求扩建部分与保留古典建筑部分统一和谐,呈现新旧建筑相辅相成,在材料上选择玻璃和钢架结构,利用玻璃多面体组成轻盈灵活的空间,轻巧的材料给厚重的古典建筑带来活力和通透感,让原有建筑在新材料的结合中扩展延伸,形成现代与传统的对话。

由于地段的特殊性和现状的唯一性,决定了武汉美术馆作为标志性文化建筑的地位,对金城银行和金城里的优化设计,不仅提高其自身建筑的质量和内涵,也让整个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提升。

(二)里份优化与设计理念及思路

1.修补缝合式优化设计理念

贝律铭曾说过:“如果你在一个原来的城市,特别是老城区建造,你应当尊重城市原来的组织结构,就如同织补一块衣料或毯子一样。”修补缝合式优化设计不仅是老街区外部物质形态的修补,更重要的是缝合街区文化特色、街区情感和精神的设计,老武汉人对于里份的情感不仅是对于老街区、老房子的留恋,更多的是在街区情感上停留和回味,修缮和缝合都必不可少。

2.修补缝合式优化设计的思路和方向

老街区作为城市中心落后的文明,必然成为改造的中心,里份的优化和设计需要从武汉整个城市的发展和特色来考虑,保护城市的历史性和延续性,而建筑的特色也需要符合里份的整体特色和风貌,保护其完整性。根据里份老街区和建筑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计,以满足城市及居民的需求,逐步解决问题,优化和设计中需要坚持完整性、多样性、特殊性、灵活性以及可持续性等原则:

(1)保护和延续里份街区的空间格局及地域特色。从空间的尺度、巷道的走向、街区内部空间轴线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保留其原有的格局和肌理上进行优化设计,里份是一个整体,虽然独栋建筑已存在许多问题,但是其整体价值不可估量,因此优化和改造要从整体保护的角度出发,延续老街区整体肌理,而不是只保护有意义的独栋建筑而拆除其他老旧建筑;

(2)保护里份街区内老建筑的建筑形态。对于老建筑来说,断壁残垣远比光洁靓丽的仿古建筑更能唤起内心的情感共鸣,一律统一刷上灰漆白面,让旧建筑变新古董,便失去了里份原本的色彩和温度;

(3)保护里份内部建筑的细部。建筑的立面需要修复,对于里份内极具特色的门窗及遮阳板进行修缮保护,商铺的立面改造中要求简洁统一,拆除破坏建筑美观的店招和广告牌,进行统一设计,保护建筑原生风貌;

(4)里份建筑内部的设计和优化需要根据居民的需求。里份内无序加建和改造源于老建筑内部基础设施的落后和老建筑本身质量问题,通过内部材料的替换和更新坚固建筑本身,更新完善内部供水、供电、供气、污料排放等基础设施,根据居民需要合理改造内部结构,如增设厕所、厨房等,带来更舒适的生活体验;

(5)根据需要在里份内加设景观小品和娱乐设施。建筑间隙和较大的场地完善景观和绿化,保留原有的名木古树,利用树木激发里份和周围环境新的活力,局部适量辅以绿化,以丰富空间层次;

(6)传承里份的场所精神和文化特色。每个里份的文化特色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逐一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有的里份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增添商业活力,有的里份则在人文历史方面更有情调,还有的以居住和娱乐结合的社区文化等,通过优化设计,让每一个存留的里份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也促进了老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在里份内部增设聚集活动中心、社区文化和服务中心等,方便居民生活,传承街区文化,营造街区氛围。

五、结语

通过初步研究和自身体会,近年来老街区的优化和设计是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热门焦点和迫切之处,通过总结提出修补缝合式的优化方法,一方面使逐渐没落的老街区环境得到重视,使老街区重焕活力,另一方面,对于城市的历史和事件的延续以及居住人群精神慰藉有着重要贡献。对于恢复和提升老街区的活力,要求首先完善居住功能,改善建筑质量,根据需要置换某些居住的功能,保持建筑的历史风貌,修缮建筑外部细节,然后对于整体景观和风貌进行缝合,提升视觉和精神的双重享受,最后在人文娱乐、社区设施上点缀和扩展,为街区生活增加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单霁翔.城市化发展与文化遗产保护[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6.

[2]左琰,安延清.上海弄堂工厂的死与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3]松村秀一(日).住区再生:重获新生的欧美集合住宅[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吴良镛.北京旧城与菊儿胡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5]布伦特·C·布罗林(美).建筑与文脉——新老建筑的配合[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8.

[6]罗小未.上海新天地——旧城改造的建筑历史、人文历史、开发模式的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7]陆地.建筑的生与死:历史性建筑再利用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4.

[8]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主编.名城保护与城市更新[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9]石燕学.老街区的重生-都柏林坦普尔吧街区改建给予我们的启示[C].中国建筑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2007.

[10]天飞,李果.寻城记:武汉[M].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2012.

猜你喜欢

城市更新
防止大拆大建!广州正式发布城市更新5个指引
重磅!住建部通知,21地开展城市更新试点!
定调!广州城市更新由国企主导!
城市更新,让生活更美好
关于在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中防止大拆大建问题的通知
城市更新,时空“生长”
TOD/城市更新
广州“三旧”改造政策反思与城市更新方向探索
城市更新与城市特色空间塑造——以包头北梁老城区城市更新为例
文化创意产业在城市更新中的进一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