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其水平评价
2017-01-11王东
王东
摘 要:运用信息化理论知识,分析了苏北地区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炼了苏北地区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评价指标,建立了苏北地区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评价体系。运用系统分析的思路,采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以及综合指数法所创建的适合苏北新农村信息化测度的评价方法,对政府制定符合苏北地区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战略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新农村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模式;AHP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12.028
Information-Building and Evaluation System of the New Rural in North of Jiangsu
WANG Dong
(X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Xuzhou, Jiangsu 221008,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the use of information, the use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quantitative calcul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is basis, new North Jiangsu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model was proposed, the North Jiangsu rural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new evaluation indicators were refined and the northern Jiangsu area of new construction of rural information evaluation system was established. The use of systematic analysis of the ideas, AHP, experts points as well as the composite index scoring method for north of Jiangsu, created a new measur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rural areas of the evaluation methods which was suitable for the north of Jiangsu and provided a basis for the government to develop new rural areas.
Key words: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new rural area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odel; AHP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庞大的系统工程,加强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1]。 “十三五”期间,苏北的农村扶贫开发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苏北农村处于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的环境之中。社会发展程度低和信息化建设水平相对落后,提高苏北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必须依赖于农村信息化的建设。苏北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信息化建设,改善目前信息化服务落后的现状,使得贫困地区人口可以享受到现代技术的发展,及时接收先进的思想与理念[2]。对于江苏省而言,特别是苏北的新农村建设信息化是加快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苏北的新农村建设对于改善苏北地区的落后现状,带动苏北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 苏北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苏北地区的农村信息化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仍然有一些问题存在。
(1)苏北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但集中化程度较低,且分布比较分散,这使得苏北农村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安排,难以实现统一布局和管理,使得信息化建设缺乏后劲。
(2)苏北新农村信息化建设重复建设现象较为突出。江苏省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导致发达地区率先进行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而苏北地区进行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步伐缓慢,同时苏北内部的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同时在进行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进展不一致,缺乏统一规划,造成基础设施的重复建设,资金浪费。
(3)苏北农村信息化建设缺乏目标性,信息化程度较低。苏北在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过程由于缺乏资金与技术,使得很多地方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缺乏指导,目标不明确,且技术含量较低。
(4)苏北农村信息化建设存在“信息孤岛”现象。苏北各市在建设信息化过程中,缺乏信息和资源共享,影响了农村信息化功能的最大化发挥。
2 苏北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2.1 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评价体系的指标选择
结合苏北地区新农村信息化的特点、信息经济的测度理论及相关领域指标体系的研究,根据国家信息化体系六要素(信息资源、信息基础设施、信息技术、信息产业、信息人才、信息化环境)和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总体分析[3-4],并充分考虑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本文界定了农村信息化水平测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总体框架,并从这六个方面摄取了具体的评价指标。本文采用“综合指数法”对苏北新农村信息化效果测度评价分析[5]。通过比较分析苏北新农村信息化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和“子项指数”,来对信息化建设进行评价。通过专家打分法得出了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的权重,具体权重及指标见表1。
2.2 苏北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评价结果分析
本文在选取指标的基础上通过苏北各市统计年鉴及农业信息化相关统计资料,选取苏北五市2014年的各项指标数据,从而计算苏北各个城市的综合指数,具体结果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农村信息资源方面,淮安得分最高,宿迁得分最低。这说明淮安在广播电视覆盖率以及农村互联网发展方面相较而言要更快一些,而盐城、宿迁、连云港则需要进一步加强。盐城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方面优势最为明显,徐州次之,宿迁的基础设施建设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徐州在农业信息技术应用、农业信息产业、农村信息人才、农村信息化环境方面有较明显的优势,淮安在农业信息人才和环境方面较弱,盐城的农业信息产业发展稍弱。但宿迁在这些方面表现均不理想。
根据结果,苏北五市的信息化建设综合总指数的排名为: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
3 提高苏北农村信息化水平的对策建议
苏北农村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发展相对滞后。这种状况已成为苏北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为实现苏北农村地区信息体系水平的提高和缩小城乡差别以及全社会信息化建设,根据前文对苏北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体系评价,现提出以下建议。
3.1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规划
苏北地区要把农村信息化建设放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地位,强化政策引导和协调指导工作,将农村信息化建设落到实处[6]。尤其是要结合苏北的地区特点,结合当前农村信息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完善信息化建设的各个环节的相关制度标准,全面推进农村信息化。
3.2 强化农村信息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新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统筹整合涉农资源和信息,因此要加强涉农信息的共享和整合,强化统筹规划。此外,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推动不同地区间的涉农信息共享[7]。推动农村信息建设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信息资源的共享降低制度障碍,提高信息采集和共享的效率。
3.3 加强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
要进一步加大对苏北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以政府资金投入为主导,加大优惠政策扶持力度[8]。政府投入不仅仅要关注于硬件基础设施的建设,更需要加大信息化建设的软环境建设。因此,应充分发挥苏北农村和农业管理部门在信息体系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提高各部门的积极性。
3.4 提高信息共享效率,降低信息成本
农民所需的涉农信息涉及科技、教育、气象、水利等多个方面,这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综合性和效率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通过建立农村信息化网站、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来提高信息共享效率[9]。同时鼓励农业中介组织、大的涉农企业集团以及相关的民营企业结合自己的服务对象和业务,开设特色化的农业信息化网站,降低信息搜集成本。
3.5 提升苏北农村信息化人才的教育水平
人才是农村信息化的关键,要促进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就需要一大批懂技术、会应用的信息化人才。苏北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有以下途径:一是加强高水平人才培养力度,鼓励地方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专门人才;二是加强对农村信息化的普及教育,逐步培养一支适应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农村专业技术队伍[10]。同时还应积极组建成由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市场信息员等相关方面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以便及时获取和发布传递信息。
3.6 加强对苏北农民的智力支持
苏北农村中大多数有知识和能力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守农村的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信息化意识不强,缺乏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因此,需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农民信息技术培训基金,明确培训的重点对象,以点带面,逐渐扩大培训对象范围。建设农村信息化培训中心,强化师资力量,加强农民信息化应用水平。
参考文献:
[1]梅方权.当代农业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中国的对策[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3 (1):4-9.
[2]杨晓红.农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上海农业科技,2003 (2):5-7.
[3]类淑霞,张士运.北京市农业现代化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天津农业科学,2015(1):41-47.
[4]荣丽丽.山东省新农村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5(6):135-140.
[5]张振国,李彦超.农业信息化及其指标评述[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7-19.
[6]周跃锋,丁旺旺,齐鑫,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农村信息化指标体系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0,21(8):20-22.
[7]王铁民,胡伟.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J].天津农业科学,2005,11(2):62-64.
[8]任维哲.新农村增长方式的可行路径[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6(6):43-46.
[9]王广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问题探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91-96.
[10]孔祥志.中国三农前景报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235-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