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艺术初探
2017-01-11范秀珍
范秀珍
【摘 要】教学艺术是实现课堂教学整体优化的重要内容,要想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加强教学艺术的修练。教师要努力设置精良导入,教课时注意提问的技巧,运用各种教学艺术手段,把课教“活”,并为学生创设情境,促使他们自主学习和发展,进一步达到教学和谐统一,从而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才能切实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艺术;课堂教学
小学生由于年龄较小,专注力不强,注意力时间较短。这就对小学老师的上课艺术有了更高的要求。那么怎么才能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语文课感兴趣呢,那就需要把课上得像磁石吸铁一样,牢牢地吸引住学生。于漪老师曾说过:“语文课尽管形式多样,方法不一,但最为重要的是使学生有兴趣,学有实效。”经过探索,我力图将语文课上得新颖活泼,同时在课堂上积极提问,让小学生勤于思考,最大限度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以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做法如下:
一、让语文课新颖活泼,激发学生喜欢语文
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各有代表性,或是名家名作,给人启迪和教益;或是古代精髓,让学生感受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或是立身处世之作,让学生明白做人的真谛。让小学生具有基本的语文能力并能培育德育美育是小学语文课文的立足点。应该说,语文的每一篇文章都能让学生感到新鲜。但如果我们的老师在上课模式上不求创新,老是千篇一律,墨守成规,或依葫芦画瓢,先朗读,后字词,再分段,最后逐段分析,把一篇篇生动优美的文章肢解,这样的课当然让学生反感,更谈不上什么效果了。如同听音乐,都是一个调,谁想多听一遍呢。因此,课堂教学的新鲜感能增加课堂教学的磁性,把学生吸引住,这样的教学起码就成功了一半。我在上课的时候,尝试根据不同的文章使用不同的教法。如教《欢庆》,就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读,读后提出问题,大家讨论,然后让同学有代表性的发言。教读《风娃娃》时,我将课文搞成故事会、读书心得写作等,以此来锻炼他们的理解分析能力。如教《父亲和鸟》,则以读、写为重点,反复诵读,揣摩文章用语,体会作者感情,感受文采的精美,达到潜移默化的功效。学习优美的课文时,还可多练笔仿写,进一步感受课文内在的美。
二、让语文课妙趣横生,促使学生热爱语文
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课文本身内涵引发兴趣的因素很多。比如诵读一段优美的文字,仅其蕴含的审美力量便可打动人心。如教《看雪》,应让学生反复诵读。学生在诵读过程中,感受白雪皑皑,仿佛徜徉在雪花飞舞的银白世界中,加深对文章意境的理解,然后老师稍作点拔,学生就理解领会了作者蕴含的感情;教读《坐井观天》导入一段妙趣横生的故事,便会让学生的心灵有张有弛;教《三只白鹤》时,先介绍一下鸟类知识,便让学生神往。学生注意力集中了,睁着一双双渴望的眼,能不让你激情满怀,倾囊以授?这样妙趣横生的语文课,会让学生每天盼望着上语文课。并在课文的指引下学习和阅读更多的名家名篇,由兴趣转为热爱。
三、让语文课思维飞扬,推动学生积极探索
教师在课堂上应鼓励学生“跳起来摘果子吃”。如果学生坐着或站起来就吃到了果子,那他们就会认为学习语文太容易,不需要多动脑筋。久而久之,就会养成惰性,就会使学生的思维僵化和退化。因此,我在教学中尽量设计一些新颖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一株紫丁香》一文,经过分析讲解让学生理解本文中心后,这时本来按常规可以结束全文了。但我突发奇想:“如果让你来当老师,你会整么当?”这时学生先是一愣,然后议论纷纷,头脑一下子被激活了,有人说要当慈爱的老师,有人说要当负责任的老师,还有人说要当受学生喜爱的老师。这时我又插一句:“你们觉得哪类老师最受学生欢迎呢?”把学生思维又引入了一个新的空间,他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课堂呈现一片活跃气氛。又如教读《北京》,我设计的一个课前预习是了解北京这座古城的历史变迁。同学们回家也是查阅资料,忙得不亦乐乎!当学生将北京的历史变迁弄明白后,他们体会了今天新中国的来之不易,今天美丽的首都原来也经历了战火纷飞。因此他们在学习课文时对北京的美丽才能心怀珍惜和热爱之情。《北京》上完后,我做了总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热爱自己的祖国,为了祖国,我们也应该好好学习祖国的语言。”对祖国的热爱将学生的心和课文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了!这样就启发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课堂的兴趣,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四、让语文课注入时代活水,全面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社会在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变化。如果老是以旧的观念、旧的一套来教学,学生就会感到枯燥乏味,让他们的学习缺乏活力。因此我在教学中时时处处注入时代的活水。如教《我们成功了》我提出看法:举行奥运会对中国重要吗?学生讨论激烈,既让他们感受到体育精神的内涵,同时也让他们感受到时代发展到今天,体育也是一个国家实力的体现,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我顺势又指出:你们的学习生活也是一种拼搏,应该学习祖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的精神,并用这种精神来对待学习上遇到的困难,变压力为动力,以便将来更好的为社会出力。这样,当语文与现实生活接轨,便点亮了学生的思维之花。
五、灵活运用讲课的语言艺术,发挥老师的吸引力
语文教师应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有较深的语法、逻辑、修辞的语言功底。会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也能激发学生的感情,陶冶他们的情操。要提高讲课的语言艺术,讲“活”一堂语文课,老师至少有三个方面不可忽视。力求清晰明白。传授知识首先要使学生听懂,要有一定的透明度。那种含混不清的语言,那种故作高深的只顾死背概念照本宣科的讲课,只会使人模模糊糊,不知所云。清晰,一是指语音而言,必须咬字清楚,发音准确,字正腔圆,自然流畅,令人舒心悦耳;二是指讲述内容而言。那种表达含糊、词不达意的讲解,颠三倒四的叙述,模棱两可前后不一的分析,足以使学生坠入迷宫,这是必须避忌的。力求简洁精当。啰嗦是讲课的大忌。古人云:“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在课堂上语言精当、简洁、言简意赅,是教学语言的基本功之一。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分析课文时要抓难突重,要言不繁,切忌把课文嚼得太烂、太碎。归纳时,要以简洁鲜明的语言予概括,使之条理化系统化,从而把更多的课堂空间留给学生。力求优美自然。形象的叙述,美妙的譬喻,和谐的节奏,亲切的语调,都可使教师的语言增加优美感。优美的语言从亲切自然的教态中产生,不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动辄骂人训人,决不会产生优美的语言。优美的反面是粗鲁,教师应以优美高雅的语言,“以风风人,以雨雨人”,使莘莘学子有“如坐春风”之感。
总之,在以上几方面下功夫,我们的语文课便不会再枯燥,我们的学生便不再讨厌语文课!语文作为基础学科中的基础,作为担当学生终身学习的工具以及作为奠定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也就完成了。
【参考文献】
[1]邹娟.《江西教育》,2011(12):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