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砂的发展史

2017-01-11王洪星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紫砂艺术发展

王洪星

摘 要: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绝寰宇。

关键词:紫砂;艺术;发展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36-0029-01

紫砂壶的起源一直可以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就是那位功成身退的与西施一起退隐江湖的“陶朱公”。数来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不过,紫砂做成壶,那还是明武宗正德年间以后的事情。从此蔚成风气,名家辈出,花色品种不断翻新,五百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发展到今天,可谓巧夺天工,技绝寰宇。

相传古时候宜兴街头,一僧人突沿街叫卖:“卖富贵土了!谁买富贵土,买了就大富大贵了。”其实僧人指的就是紫砂壶的原料。紫砂壶的泥原料由紫泥、绿泥和红泥三种,俗称“富贵土”构成,因其产自江苏宜兴,以紫泥为主,故称宜兴紫砂。紫砂泥料是从矿层中开采出的紫泥,俗称生泥。紫砂壶除由紫泥、绿泥或红泥单烧造制外,也会以不同成分配比,不同温度烧制,呈现紫而不姹,红而不嫣,黑而不墨,绿而不嫩,如铁如石,被正文于一器,集白美于三停,远而望之,黑若钟鼎陈明庭,追而察之,灿若琬琰浮精英。烧成后的紫砂壶保温性和透湿性均十分理想,称其为:“世间茶具称为首”,并非夸张。

宜兴紫砂壶起源何时?明周高起《阳羡茗壶系》有这样的记载︰“创始;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闻之陶家云,僧闲静有致,习与陶缸、瓮者处,抟其细土加以澄练,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此书将紫砂壶的产生,归为金沙寺僧所创。从侧面我们可得知在金沙寺僧时已有紫砂壶了。也就是说,在明正德年间已有紫砂壶了。该书是目前已知的第一部专写“宜兴紫砂壶”的专着。正因为泡茶法的提倡与普及,便相应产生了以泡茶为主的茶壶,由于宜兴地区有着悠久的传统制陶制瓷技术和种茶饮茶习俗,这给予以泡茶为主的紫砂茗壶的出现,提供了先决条件。

清朝初期,陈鸣远塑镂兼长,善立异样,技艺精湛。他的独到之处是用雕塑装饰于造型相结合,款式书法雅健有晋唐风格,作品类型分布甚广,归纳起来分为三类即茗壶茶具类、文房案头摆件及像生瓜果类小品,以文房雅玩为最,从而丰硕了紫砂陶的造型艺术,发展了紫砂陶的品种。陈鸣远的传世作品在海内外都有珍藏。所创款式“岁寒三友”、“南瓜壶”、“包袱壶”、“梅桩壶”等。泥色有黄、白、紫砂、天青、黝黑、桃红、沙白、栗色、朱砂等。乾隆时期,王南林、杨友兰和陈汉文等,为宫廷制作精细壶器用琅彩、堆雕和泥绘装饰,有的饰有乾隆诗句,华丽典雅,风格繁缛。此时壶器装饰,集工艺技法大成,书法、丹青、图案,篆刻、浮雕、贴塑、镂空、镶嵌、彩铀、绞泥、掺砂、磨光,交替使用,因器而异,变化众多。第三期十九世纪初到十九世纪末,即从清嘉庆到光绪年间,这个时期文士与紫砂艺人交往甚密,泛起了在壶上锥刻字画的风尚。紫砂壶的造型比较简朴,为在壶的平面上发挥才华提供了更大的自由。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是陈曼生和杨彭年。

清代嘉庆到光绪年间,是紫砂壶造型艺术发展的转化期,此时以壶上镌刻字画为风尚。这一时期最凸起的代表人物并非陶人而是曾任县宰的文士陈曼生。陈曼生精于字画篆刻,紫砂壶受其影响,风格为之大变,式样渐趋典雅适古,大多是简朴的几何造型,宜于壶面表现字画艺术。创“十八壶式”,由名工杨彭年等制作,形制有“石瓢”、“半瓜”、“圆珠”、“合欢”、“合盘”、“井栏”、“传炉”、“葫芦”等样式,世称“曼生壶”。当时紫砂壶艺呈现一派景象形象万千的景象,成为紫砂工艺史上的黄金时代,原因是文人的介入,名士与名士的结合,实际上“是热衷文化的艺人与热爱工艺的文人共同创造的”。与杨彭年同时的陶人邵大亨,嘉道间宜兴上岸里人。他年少就享有盛名,杨彭年以精巧取胜,而邵大亨则以浑厚见长。但是邵大亨的盛名远不出乡里,丁壮便死于战乱,故当时外省很少有人知道他。据说顾景舟老先生最崇拜的就是他。他的传世作品有:“一捆竹”、“鱼化龙”、“掇球”、“风卷葵”等名色,皆紫砂精品。清代的制壶名手除上述的几位外,还有邵友廷、何心舟、陈光明、王南林、陈汉文等,都有过良多杰出的创造,各有不同的风格和艺术特色。

现当代的紫砂壶造型艺术,正在吸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又有了空前的发展。新一代富有开拓精神的陶艺师正在茁壮成长,他们的作品,仿创结合,推陈出新,展现出百品竞艳的浓厚的时代气味,把紫砂壶造型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当今紫砂壶正在努力探求单纯、简练,概括的造型风格,以充分显示紫砂泥料固有的光彩及肌理效果为宜。

参考文献:

[1]史俊棠.盛畔松.紫砂春秋[M].北京:文汇出版社,1991.

[2]钱剑华.紫砂茶壶的造型与鉴赏[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3]李知宴.中国陶瓷文化史[M].台北: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紫砂艺术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大美紫砂,无声的艺术——论紫砂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画家张宜与紫砂
文质彬彬的紫砂新境——吴鸣紫砂艺术品读
纸的艺术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