啼笑皆非都是泪,苦到深处有回甘
2017-01-11July
July
耄耋之年的老爷子出手更加老练圆熟,闲庭漫步中尽是铺排,信手拈来处全是回味。
就像妻夫木聪说的,《家族之苦》让《东京家族》以喜剧的形式得以重生。该片延续了山田洋次最擅长的家庭题材,在嬉笑戏谑中完成了对家族关系的解构。作为一名志在草野而不在殿堂的导演,山田洋次保持了他一贯的“接地气”风格,“庶民喜剧”质朴而窝心。耄耋之年的老爷子出手更加老练圆熟,闲庭漫步中尽是铺排,信手拈来处全是回味。
都说“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但这幸福的成色也是各显斑驳,亲疏远近中暗含了隐忍与妥协。导演借着三代同堂的平田家族,复生一幕幕熨帖着真实生活质地的场景,将这个道理娓娓道来。贤惠的奶奶和大媳妇,是家族中母性的代表,意味着保全和牺牲。有此贤妻,才能惯出粗俗乖张、自我中心的爷爷和长子。强势霸道的二女儿被这样的妈妈教育出来实属意外,她跟老公组成啼笑皆非二人组,是家庭的“不和谐之音”。身为钢琴调音师的小儿子心思细密,性情温和,在家中起到安抚作用。可见家庭也是有机运转的整体,每个人都是齿轮,带着密密麻麻的细齿,想要顺滑地旋动,紧密地咬合,何其难。
如果小儿子是家庭的黏合剂,那么以母亲为代表的家庭主妇角色则是使齿轮得以运转的润滑剂。女主内、男主外的父权体系,注定了女性被社会默认又不予以承认的牺牲。多少个七年之痒,挠挠之后迎难而上,经历“他拼命工作养家、我不想添乱”的心理建设几十年,人到暮年,功成身退,终于厌倦、觉醒了。于是乎,平地一声惊雷,奶奶在生日那天憋出了个大招,将一纸“离婚书”递给了爷爷。
在日本,“熟年离婚”已经成为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婚姻绝不仅限于第三者之类的外部摧毁,光是内部的琐细龃龉,就足以引发变生肘腋的“地震”。睡觉的呼噜声、内裤袜子乱扔、不盖马桶盖、吃饭发出咯吱声、自己过得糙还要贬低妻子的“诗意与远方”……说起来都是细节,日复一日的怨怼在细节里暗暗孳生,才最磨人。爱情消磨殆尽,剩下的只有忍受、将就、凑合。最让人泄气的,是大儿子说“爸爸以后就把裤子和袜子叠好给妈妈,这样行了吧”,将母亲的觉醒当做撒娇草率处理。而他的老婆,被家务溺毙的大儿媳却对婆婆晚年的独身田园生活欣羡不已。夫妻间几十年的厮磨,隔着皮又扯着肉,可抛去床头灶台、三餐一宿,又何尝有过真正的了解?
齿轮失去润滑之后摩擦、卡壳,家庭平衡就这么被打破。长子和大儿媳简直就是父母亲的翻版,他们的未来仿佛正在预演。孙子对长子的嫌弃,一如子女与父亲的疏离。世代的疏远,子女的不睦,小家庭的自私,生活的庸俗,以奉献掩盖的牺牲,家庭内每个成员都深陷宿命般的桎梏。
家族会议无疑是本片的高潮,群戏里七嘴八舌,就像葱姜蒜在油锅里噼里啪啦,鲜活而生动,那股生活气息像是从老房子旧木地板缝里蒸腾出来似的。大师的功力一展无遗,看似随性发挥,不加矫饰,实际上大到场面的调度,个体的职能、站位,小到画面深处一个滑倒的健身球,涉笔成趣,平淡里出奇。老爷爷情急昏厥,“死亡”带来的滑稽和荒诞,将整个故事的释放点拔高到了另一个层次。生离死别的大命题猝不及防地砸下来,顿悟家人之间“彼此欣赏又相互贬低,不可调和又从不掩饰爱”的血缘之亲。问题其实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只不过矛盾自会消除矛盾,烦恼自会解决烦恼。
风波过后,奶奶与爷爷冰释前嫌,沸沸扬扬的离婚事变宣告破产。尽管结局粉饰太平,有点理想化,但也不能完全说是山田和稀泥的“伪善”。也许老爷子活到了80多岁,看透了世事,并不想以决裂和反叛来对抗生活,对人世的愁苦有幽默的领悟和祝愿,也不失为一种智慧。破碎,修复,部分重建,接纳问题的存在,达到新的平衡。平田家确也产生了微妙变化。说不清道不明的相吸相斥,才是家族得以稳固的引力。不由想起同样也是东方大师的李安,他的一句台词:一家人住在一个屋檐下,照样可以各过各的日子,可是从心里产生的那种顾忌,才是一个家之所以为家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