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市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

2017-01-11徐芳玲张金海陆梦桃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34期
关键词:悬铃木风险性贵阳市

张 勇, 徐芳玲, 张金海, 陆梦桃

(1.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2.贵阳市森林病虫检疫防治站,贵州贵阳 550002)

贵阳市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

张 勇1,2, 徐芳玲1*, 张金海2, 陆梦桃2

(1.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2.贵阳市森林病虫检疫防治站,贵州贵阳 550002)

从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分布情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和风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入手对贵阳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作出综合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为贵阳市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同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强化检疫监管、加强监测预报、加大虫害防治力度等防控对策。

悬铃木方翅网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防治;贵阳

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ciliate(Say)]是入侵城市行道树悬铃木属植物的有害生物。成虫和若虫聚集在叶片背面吸食汁液,导致叶片组织失水后逐渐变黄、枯萎、凋落,虫体分泌物固着在叶面还会抑制光合作用,影响植株健康生长,严重时导致植株死亡。该虫还传播甘薯长喙壳菌(Ceratocystisfimbriata)、叶枯病菌(Gnomoniaplatani)等病原菌[1],这些病原菌能影响悬铃木属植物的健康生长。悬铃木方翅网蝽还会成群入侵办公场所、居民小区等,严重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2]。我国大部分地区是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适生地,又多以悬铃木作为行道树,因此,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入侵将严重威胁我国城市绿化树种悬铃木的健康生长。笔者从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分布情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和风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入手对贵阳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风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提出了防控对策,旨在为贵阳市悬铃木方翅网蝽的有效防控提供参考。

1 分析方法

1.1 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参照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及赋分标准[3-7],从悬铃木方翅网蝽在贵阳市的分布情况、潜在经济危害性、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传播扩散的可能性和风险性管理难度等方面入手,结合贵阳市悬铃木属植物资源情况以及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征等,给出其评价指标Pij。

1.2 定量分析方法 依据有害生物风险性评估的定量分析方法[3],计算各项评判指标(Pi)、危险性R值:

将危险性R值分为4级,其中R值2.5~3.0为特别危险,2.0~2.4为高度危险,1.5~1.9为中度危险,1.0~1.4为低度危险。

2 结果与分析

2.1 悬铃木方翅网蝽风险性定性分析

(1)分布情况(P1)。悬铃木方翅网蝽原产于北美洲,1960年传入意大利,1996年传入韩国,2001年传入日本, 目前分布于智利、意大利、(前)南斯拉夫、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法国、匈牙利、西班牙、瑞士、奥地利、(前)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德国、希腊、俄罗斯、以色列等[8-9]。

我国学者于2006年分别在武汉[10]、贵阳[11]发现该虫,之后在上海、杭州、金华、南京、郑州、宜昌、十堰、襄樊、荆门、荆州、重庆等地发现该虫。笔者于2015年对贵阳市花溪区、观山湖区、修文县等10个区县进行调查,均发现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危害。

(2)潜在的经济危害性(P2)。在悬铃木方翅网蝽发生地区,悬铃木方翅网蝽大量聚集在树冠底层叶片背面吸食汁液,使受害叶片组织失水,虫体分泌物固着在叶面抑制光合作用,导致叶片干枯、坏死、脱落,严重时造成树势衰弱、死亡。悬铃木方翅网蝽还可携带甘薯长喙壳菌、叶枯病菌等病原菌,这些病原菌能影响悬铃木的健康生长,严重时导致其死亡。悬铃木方翅网蝽一旦扩散蔓延,将对悬铃木植物造成严重危害,影响城市绿化、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的安全等。因此,悬铃木方翅网蝽具有较大的潜在危害性。在贵阳,悬铃木方翅网蝽主要为害新种植的悬铃木,吸食汁液,造成叶片脱水失绿,抑制悬铃木的光合作用,对老悬铃木的危害相对较小。

(3)寄主植物的经济重要性(P3)。悬铃木方翅网蝽主要为害悬铃木属植物,同时也为害胡桃科小糙皮山核桃(Caryaovata)、桑科构树(Broussonetiapapyrifera)、杜鹃科甸杜属植物(Chamaedaphnesp.)、木犀科白蜡树(Fraxinussp.)和桐叶槭(Acerpseudoplatanus)等[9]。我国引入栽培的悬铃木有一球悬铃木(Platanusoccidentalis)、二球悬铃木(PlatanusacerifoliaWilld.)、三球悬铃木(PlatanusorientalisLinn.)3种,常见的为二球悬铃木。悬铃木具有树形高大优美、生长迅速、适应性强、耐修剪等特点,同时还能降噪、抗污染和杀菌,是优良的庭荫树和城市行道树,也是贵阳市重要的城市绿化树种。

(4)传播扩散的可能性(P4)。悬铃木方翅网蝽生活周期短,但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以主动扩散和人为远距离传播为主。在城市的蔓延速度很快,可在1年内传遍整个城市,传播范围超过100 km2[12]。悬铃木方翅网蝽成虫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可抵御-23.3 ℃的低温[13],贵阳市海拔在1 100 m左右,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年平均气温为

15.3 ℃,年极端最高温度为35.1 ℃,年极端最低温度为-7.3 ℃,适合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长和繁殖,所以其在贵阳市悬铃木种植区定居及传播的可能性较大。

(5)危险性管理难度(P5)。悬铃木方翅网蝽雌成虫将卵产于叶背,每头雌虫可产卵100~350粒[14],卵孵化后若虫通常沿叶脉群集,低龄若虫行动缓慢,仅在孵化时的叶片上吸汁,高龄若虫可转移到其他叶片吸汁。雌成虫体长为3.30~3.70 mm,宽为2.10~2.30 mm,雄虫个体比雌虫稍小,越冬时主要隐蔽于树干第一分叉处树皮裂缝下,所以检疫鉴定和除治有一定难度。2.2 悬铃木方翅网蝽风险性定量分析 依据有害生物风险性评估的定量分析方法,分别对各项评判指标进行赋值(表1)。

表1 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危险性评估指标及赋值

按有害生物风险性定量分析计算公式,分别进行各项评判指标(Pi)和危险性R值的计算:

P1=2.00

P2=0.70P21+0.20P22+0.05P23+0.05P24=1.90

P3=Max(P31,P32,P33)=3.00

P5=(P51+P52+P53)/3=1.33

根据上述分析,悬铃木方翅网蝽的R值为2.05,在2.0~2.4,属于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

3 结论

贵阳市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风险性定性分析结果表明,该虫的寄主范围广,存活率高,适生范围大,检疫难度大,传入后扩散快,根除困难,对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危害严重;定量分析确定贵阳市悬铃木方翅网蝽的风险性R值为2.05,属于高度危险性有害生物,对贵阳市城市绿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有重大危害。

4 防控措施

悬铃木方翅网蝽具有扩散蔓延趋势,对悬铃木植物具有较大的潜在威胁,林业有关部门须加强对该虫情的检疫监管、监测预报及虫害除治,防止该虫进一步扩散蔓延。

4.1 强化检疫监管 及时建立林业外来有害生物风险评估体系,全面开展引种风险分析,严管引种审批,强化引种隔离试种和检疫监管。对调入或调出的苗木、树木进行严格检查,禁止带虫、虫卵苗木、树木的流通,发现虫情时及时除治,防止虫害的进一步扩散,保障林业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4.2 加强监测预报 建立监测预警体系,实现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数据的规范采集、网络传输、智能处理,及时观察虫情发生态势,做到预报准确、预警及时和决策科学。

4.3 加大虫害除治力度 对虫情动态进行实时监测,发现虫情时及时采取有效的除治措施。

4.3.1 人工物理除治。夏、秋季及时清除落叶并集中烧毁,消灭虫卵;秋、冬季人工刮除疏松树皮层并及时收集销毁落地虫叶,对树干进行涂白;春季出蛰期结合浇水对树冠虫叶进行冲刷,秋季浇水冲刷以减少越冬虫量;适时修剪,减少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世代数[15-18]。

4.3.2 化学防治。成虫、若虫发生期,对悬铃木方翅网蝽为害的植物进行喷药防治。在越冬成虫出蛰期和第1代若虫发生期,采用吡蚜酮乳油+敌敌畏乳油1 000倍稀释液,或1.2%苦烟乳油2 000倍稀释液、2.5%天王星2 000倍稀释液,或48%毒死蜱乳油+80%敌敌畏乳油1 000~1 500倍稀释液等农药喷施毒杀[19];采用48%毒死蜱乳油、40%氧乐果乳油、20%啶虫脒水溶剂等农药进行树干打孔注射防治[20],喷药时尽量选择早上或傍晚无风或微风时进行高压喷叶。

4.3.3 生物防治。利用史氏盘腹蚁、白条跳蛛[21]、草蛉、捕食螨、猎蝽、螳螂和缨小蜂科寄生蜂等天敌防治悬铃木方翅网蝽,能在一定范围内减少悬铃木方翅网蝽对悬铃木属植物的危害。

[1] PRADO C E.Presence in Chile ofCorythuchaciliata(Say) (Hemiptera: Heteroptera: Tingidae)[J〗.Revista chilena de entomologia,1990,18: 53-55.

[2] D′AGUILAR J,PRALAVORIO R,RABASSE J M,et al.Introduction en France dutigre duplatane:Corythuchaciliata(Say)(Het.Tingidae)[J].Bulletin de la société entomologique de France,1977,82:1-6.

[3] 蒋青,梁忆冰,王乃扬,等.有害生物危险性评价的定量分析方法研究[J].植物检疫,1995(4):208-211.

[4] 魏初奖.植物检疫及有害生物风险分析[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

[5] 朱云峰,蒋平,杨小丰,等.悬铃木方翅网蝽在浙江的风险分析及防控对策[J].植物保护,2008,34(6):39-42.

[6] 李涛,高志兴,宋轶.乐山市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J].四川林业科技,2007,5(28):76-79.

[7] 李娟,赵宇翔,陈小平,等.林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指标体系及赋分标准的探讨[J].中国森林病虫,2013,32(3):10-15.

[8] 将金炜,丁识伯.外来害虫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与危害[J].植物检疫,2008,22(6):374-376.

[9] 王福莲,李传仁,刘万学,等.新入侵物种悬铃木方翅网蝽的生物学特征与防治技术研究进展[J].林业科学,2008,44(6):137-142.

[10] 李传仁,夏文胜,王福莲.悬铃木方翅网蝽在中国的首次发现[J].动物分类学报,2007,32(4):944-946.

[11] 吴跃开.贵阳地区发现新的外来有害生物:悬铃木白翅网蝽[J].中国森林病虫,2007,26(2):42.

[12] ARZONE A.The plane lace-bug in piedmont:Biological cycle and dispersal[J].Montie boschi,1975,26(3):19-27.

[13] HALBERT S E,MEEKER J R.The sycamore lace bug,Corythuchaciliata(Say) (Hemiptera:Tingidae)[J].Entomology circular(Gainesville),1998,387:21.

[14] BATTISTI R,FORTI A,ZANGHERI S.Research on biology of sycamore lacebugCorythuchaciliate(Say)(Rhynchota Tingidae) in theVenetoregion[J].Frustula entomologica,1985,7/8:125-141.

[15] 张飞跃,牛秋萍.法桐方翅网蝽的危害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5(17):175,179.

[16] 肖娱玉.悬铃木方翅网蝽生物学特性及对寄主植物的影响[D].苏州:苏州大学,2010.

[17] KÜKEDI E.OnCorythuchaciliateSay(Heteroptera,Tingidae) and its spread[J].Nöovény védelem,2000,36:313-317.

[18] 夏文胜,刘超,董立坤,等.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与生物学特性[J].植物保护,2007,33(6):142-145.

[19] 许善忠.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吉林农业,2015(12):83.

[20] 杨长举,张宏宇.植物害虫检疫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21] 刘京亚,赵永浩,郭军军.悬铃木方翅网蝽的危害特点及防治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7):185,191.

Risk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ofCorythuchaciliateSay in Guiyang

ZHANG Yong1,2, XU Fang-ling1*, ZHANG Jin-hai2et al

(1. College of Forestry,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 2. Guiya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Forest Diseases and Pests Quarantine Station, Guiyang, Guizhou 550002)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risk analysis ofCorythuchaciliateSay in Guiyang was carried out in some respects of the distribution, potential economic harm, economic importance of host plants, possibility of spread and difficulty of risk management ofCorythuchaciliateSay.The results showed thatCorythuchaciliateSay belonged to risk pest. Som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strengthening quarantine supervision, strengthening the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and increasing the control of pest.

CorythuchaciliateSay; Pest risk analysis; Control; Guiyang

张勇(1986- ),男,贵州织金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病虫害监测、检疫、防治研究。*通讯作者,副教授,在读博士,硕士生导师,从事森林昆虫分类及防治研究。

2016-10-26

S 763.35

A

0517-6611(2016)34-0135-02

猜你喜欢

悬铃木风险性贵阳市
悬铃木树
悬铃木树
关于贵阳市低碳交通发展路径的探讨
离贵阳市区最近的滑雪场 高坡滑雪场
每天超8小时睡眠 痴呆症概率增40%
罗甸县外来生物—飞机草风险性评估
贵阳市乌当区地下水问题及防治
医院药学服务风险性探讨
贵州古建筑消防风险性分析及对策研究
贵阳市世界语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