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道侗族织锦的符号语义与创新教学研究

2017-01-11撰文肖宇强

创意设计源 2016年3期
关键词:织锦侗族图案

撰文:肖宇强

通道侗族织锦的符号语义与创新教学研究

撰文:肖宇强

图1 通道侗锦的手工织造

湖南通道侗族织锦具有复杂的编织工艺、精美的图案纹样、华丽的色彩风格,是侗族居民聪慧才智与精巧手工技艺的体现。每一件侗族织锦都是一个独特的艺术符号,传达出符号学中的经典语义。从符号的角度对通道侗族织锦的形成发展、图案纹饰、色彩表现进行研究,能够对这一符号元素进行更深入的提炼和挖掘,以促进现代设计与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的交融对接,为传统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扬提供有益的参考,将其运用到创新教学中,能推动艺术设计教育与传统文化的对接和发展。

通道侗族织锦;符号语义;创新设计;教学研究

侗族织锦是侗族人民的生活常用物品,也是侗族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侗族织锦的编织一直保留着传统的技艺,其纹样独特、图案精美、色彩丰富,集实用性与审美性于一体。湖南通道侗族织锦不但拥有普通侗锦的一般特征,还具有自身和湖湘文化传承下来的独特艺术风格,现已经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进行创意设计与专业教学的灵感来源,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图2 通道侗锦中的图案符号

一、通道侗族织锦的发展与符号形成

原始时期,人类没有文字,只能结绳记事,这也就成为符号的最早雏形,侗族先民在自己族群的每一次定居、迁徙、战争等活动中,都会把这些经历用树皮、树叶等纤维织成的纱线组合起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符号,成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侗锦。符号学家索绪尔将符号分为“能指”和“所指”两个部分。“能指”是符号的形体或形式,还可称之为意符或符形;“所指”为符号的内涵表达与思想,是“能指”表现出的含义或做出的解释,可以称之为符意或意指。[1]所有的符号都是代表形式的“能指”和代表意义的“所指”的结合。如当早期的侗族居民见到一副侗锦,他便知道这侗锦纹样和图案中的“玄机”,即编织工艺和图案所记录的事件或信息,侗锦在此刻是借助其形式(能指)传达出所指的丰富内容。

随着时代的发展,通道侗族织锦的编织从纯手工逐渐转变为机器协助生产,图1就是编织侗锦所用的织机,当地人称为“陡机”。侗锦的织造一般以一组图案为单元,通过编织者控制“陡机”上的竹签来改变经线的数量进行编织,并依据图案的复杂程度使用不同的竹签进行织造。织造者可以根据心中设想好的图案,在“陡机”上起编,然后将丝线一根根排列在竹签上,用脚踩压经线控制器牵动经线提拉,然后按顺序取出竹签,使经线上下分离,然后插入纬线,用手工提梭挑织,织完后的侗锦在正反两面会形成互补的花型图案,两面都可以使用。侗家人将织造好的侗锦送给父母、亲人、朋友,或者拿去集市售卖,许多侗锦不但可以用于生活必需品的材料,如服饰用料、制作包袋、床垫被单等,还能装饰和美化生活,传达出一种精神的需要。符号学家恩斯特·卡西尔曾把人比作是符号的动物,他认为文化是符号的形式,人类的活动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符号”或“ 象征”活动,在这一活动中,人们建立起人之为人的“主体性”(符号功能),并构成一个文化世界。[2]很显然,侗锦在这里成为了侗族文化的符号,是侗族人生产活动的造物体现,人们通过侗锦有了交流,并形成了一定的相互关系,构成了侗族特有的文化世界。

二、通道侗族织锦图案的符号特征

侗族织锦的图案极富特色,丰富而多变。如湖南通道侗族织锦中就有代表自然的太阳纹、代表植物的葫芦纹、代表动物的蜘蛛凤鸟纹等,这些图案有时候以具象的形式出现,有时则以抽象纹样的形式出现,它们传达出侗族居民对大自然的崇拜、对民族传统的信仰和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根据符号学家皮尔斯对符号的定义:“一切有意义的物质形式都是符号,符号通过一定的媒介来表现或指称可以被大众所理解的事物,任何一符号都是由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和解释关联物三个要素组成的。”[3]所以,媒介关联物、对象关联物、解释关联物三者共同作用,形成了一个符号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个符号都与其他符号存在差异,在差异中每个符号都形成了自身的独特含义,这种含义具有约定俗成性,而这一约定俗成性只能在符号特定的生态环境中才能形成与大众的共鸣。

图3 侗锦绣片的制作

如通道侗族居民认为太阳、月亮、星星等物都是自然界中至高无上的神灵,它们能福泽万物,具有不可思议的魔力,于是侗民们将太阳、月亮等图案编织和刺绣在织锦上,再用这些织锦制成服装、帽子、背带等物品给家里的亲人或孩童使用,以此求得自然之神的保佑。传说侗族的始祖姜良、姜妹在一次外出时不幸被卷入洪水,到了万分危急时刻,忽然从树上掉落下一只大葫芦,他们爬上葫芦得以获救,于是葫芦便成为救人性命的神物,得到了侗族先民的敬仰和崇拜。如今在通道侗寨,还经常能见到侗民们使用葫芦作为生活盛水和舀水的用具,葫芦纹也被织绣在生活中的侗锦上,世代相传。井字纹也是通道侗族织锦中常见的纹样,古时,侗民们以井水为生,井水让他们延续了生命,于是便得到了侗民的尊敬,他们将井水神视为吉祥之物,严禁一切对井水的污染行为,她们还把水波纹和井字图案刺绣于侗锦中,希望穿戴上织锦就能得到水神的保护。通道侗锦中蜘蛛纹的流传则是因为侗族居民认为蜘蛛多子,生殖能力强大,他们信仰的萨神中有一位称为“萨妈岁娥”(侗语)的始祖神,“萨妈岁娥”就是蜘蛛祖母,[4]她是造物之神,能够福泽万物,体现出侗民们对母性生殖的崇拜。在这里,太阳纹、葫芦纹、井字纹、蜘蛛纹等通过侗锦这一媒介物表达出了独特而丰富的符号语义,与其真实的对象之间形成了紧密的解释关系,也成为了侗族民俗中众人皆知的意向符号(图2、3)。

三、通道侗族织锦色彩的符号意义

皮尔斯在他的符号分类法中,把符号分成图像符号、指索符号和象征符号三大类。图像符号的表征方式是符号形体与它所表征的符号对象之间的相似性。即图像符号的符形是用相似的方式来表征对象的。[5]从上述通道侗族织锦图案的符号特征中我们就对这一内容进行了解释。而指索符号的表达方式是符号形体与被表征的符号对象之间存在的一种直接因果或临近性联系。[6]即指索符号和与之相关的符号对象是一个与时空关联的事物,如传统的通道侗族织锦由于其织造条件的简陋、物资的奇缺,一般都用较廉价的黑色与白色两种纱线织成,称作“素锦”。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和交通的便利,许多先进的纱线和染料流入侗寨,通道侗族居民便将这些彩色纱线编入侗锦之中,形成了漂亮的“彩锦”。彩锦主要以通经断纬或通纬断纬的方式,将赤、黄、蓝、绿、紫等色纱线与黑、白底纱交错混合编织,织出后的侗锦拥有彩虹般的瑰丽色彩。据了解,这些色彩的组合正是侗族居民对彩虹色的运用,她们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彩虹是一种神奇的自然景象,由于彩虹色彩丰富、寓意美好、赏心悦目,侗民们便将彩虹的色彩融入了侗锦,在这里,彩虹色与“彩锦”的色彩配置之间形成了一种直接的因果联系。

象征符号的符形与符号意指之间一般无相似性或因果性的联系,它的表达方式常常建立在社会习俗和公约的基础上,是基于传统文化而形成的又一种意向符号。通道侗族织锦中的“婚锦”与“寿锦”则体现出这一符号特征。如在侗族年轻男女结婚时,新娘会将自己亲手织造的一副侗锦送给婆家,俗称“婚锦”,意为嫁入家门后要一心一意,永不变心。“婚锦”的颜色以大红、玫红、橙黄等吉祥和喜庆的色调居多,也预示着新人未来的生活红红火火(图4)。而当家里有老人去世时,侗民们会使用一 种“寿锦”做垫棺用,“寿锦”上的图纹以龙、鹰等猛兽、猛禽为主,其主要色调沉稳、庄重,体现出对逝者的哀思和尊重。

此外,侗民们认为龙、鹰等猛兽、猛禽是自然界中的霸主,它们威猛、强壮,将其作为织锦的图案可以带给整个家族一种强劲的生命力,去世老人的子孙们将来能像龙一样威猛灵活、像鹰一样英勇健壮。可以说“婚锦”和“寿锦”的图案、色彩大多是约定俗成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织锦截然不同,体现出侗锦符号中的象征意义。

图4 通道“婚锦”的瑰丽色彩

四、通道侗族织锦的创新教学应用

通道侗族织锦作为一种经典的文化符号,是创意设计的源泉,也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重要素材,教师可以将通道侗族织锦元素融入相关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思考,启发创作更为经典的作品。

(一)在基础课程中的教学应用

基础课教师可以将各类风格和色彩的通道侗族织锦摆放在静物台作为素描教学,还可以建议模特穿戴部分织锦,摆出造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此织锦的纹样、特征等, 以设计素描或速写的形式表现出来; 在色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讲解通道侗族织锦及其制作成的服饰中色彩的搭配和文化内涵,并要求学生对一些常见的通道侗族织锦物品,如服饰、头饰、包袋进行色彩写生,然后将完成的写生作业进行变形, 如提取通道侗族织锦中的图案、色彩完成图案练习、色彩构成等提取通道侗族织锦的造型和组织纹完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等。这样一来,学生不但可以了解到通道侗族织锦的中的形、色、质、点、线、面,还能充分运用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将这些元素进行提取与重塑,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积累素材。

(二)在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应用

在专业课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通道侗族织锦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与提炼,即探索通道侗族织锦的文化内涵及意义。教师应该利用写生、采风等外出考察的机会,带领学生前往侗族等少数民族聚集地进行实地考察与采风,让学生们亲眼目睹通道侗族织锦的原料选择、编织工艺、织造技法、制作方式等,并于此长期驻住,与当地人进行交流,拍摄相关素材,做出一些梳理和分析。回学校之后,学生们即可将这些收集到的素材运用到相关的专业课中,如在服装设计课程中,他们可以进行有关通道侗族织锦元素的现代服饰设计;在配饰设计课程中,他们可以以通道侗族织锦为素材进行民族风格的包袋、饰品设计,在整体形象设计的课程中,他们可以将通道侗族织锦的色彩、图案进行运用,塑造出别具一格的创新人物形象设计作品。

(三)在毕业设计课程中的教学应用

毕业设计是整个艺术设计专业最终的实践课程,也是检验大学期间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方式。各专业的毕业设计都有一个共同的指导原则——“创新”,但创新不是简单的假想和思考,从设计美学的角度来看,创新应该是一个带有策划性的系统思维和结构体系,包含了设计师对琳琅满目的艺术形式与生活素材的挖掘和感悟。当学生们都在苦于找不到创作灵感之时,这些民族民间元素就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说,民族民间艺术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催化剂”,它能不断地激发设计师的创意灵感和创作热情。从近几年流行的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服装设计、家居设计中可以看出,那种融入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设计形式(产品)才最能打动人,也是流行时间最为持久的(图5)。所以在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的选题中,教师可以多用民族元素和民族文化为题材要求学生进行创作,并尽可能将毕业设计选题细分,以点带面。以通道侗族织锦为例,可以进行以下拟题:如“侗族织锦的组织纹样在纺织品设计中的运用”(图6)、“侗族织锦色彩与现代女装设计中的应用”、“侗族织锦图案在包袋上的运用”等都能从一个角度展现出侗族织锦的某些特征,学生也能通过这些较细的主题去搜寻和了解侗族织锦的更多信息,这实际上是另一种自我学习,最后,学生通过完成这样的毕业设计能为侗族织锦的创新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新思路,也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图5 通道侗锦的创意设计产品

图6 带有侗锦元素的服饰品

结语

民族民间艺术是一个充满生机的文化生态系统,它较好地保存了早期人类造物的物质与精神思想,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湖南通道侗族织锦是经典的民族民间艺术,其精致的编织工艺、精美的图案纹样、华丽的色彩风格都是独特的文化符号。这些符号传达出的是侗族居民对自然生态的敬仰、对民族信仰的尊崇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望。当代设计教育应该更多地关注我们的民族民间艺术,将这些文化瑰宝与我们的高校专业进行有效对接,一来可以丰富当今不断变化的教学素材和内容,二来还可以实现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以此推动我国艺术设计产业多样化和文化创意事业的发展。

[1]特伦斯·霍克斯.结构主义和符号学[M].瞿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83.

[2]卡西尔·恩斯特.人论[M].甘阳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34.

[3]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6.

[4]石霞峰.侗锦的文化意义初探[J].民族论坛,2010(8):48.

[5]肖宇强,房宽峻.旗袍—符号—创新[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8(6):184.

[6]吴越民.象征符号解码与跨文化差异[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2):168.

肖宇强

湖南女子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

On Symbol Semantics and Innovation Teaching of Tongdao Dong Brocade

Hunan Tongdao Dong brocade which has complicated technology, exquisite pattern and colorful style, embody the Dong people intelligent wisdom and exquisite craftsmanship. Every piece of Dong brocade is a unique artistic symbol, it convey the classical semantic of semiology. By studying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decorative patterns and colors of Tongdao Dong brocade from the semiotic perspective, we can refine these symbol element, promote the interaction of modern design and traditional folk art and provide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raditional folk art. If we applied applied Dong brocade to teaching innovation, can promote the conn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rt design education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Tongdao Dong brocade; Symbol semantics; Innovation design; Teaching research

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研究课题项目《湖南侗族织锦的保护传承与创新策略研究》(2015BZZ154);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湖湘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与创新研究》(15C0697);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利用当地民间艺术资源创新高校采风教学研究》(湘教通[2013]223号577)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织锦侗族图案
瑶族织锦
西兰卡普:土家族的织锦与史诗
画中谜
画中谜
画中谜
织锦古韵(七绝)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侗族养生防病抗衰老经验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