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及社会融合策略

2017-01-11,

关键词:鸿沟老年人数字

,

(浙江工业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及社会融合策略

何铨,张湘笛

(浙江工业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0023)

老年人数字鸿沟是指老年人与年轻一代人在信息获取与使用上存在的差距,以及老年人在使用数字资源参与公共生活方面同年轻人之间的差别现象。数字鸿沟与社会融合在一定程度上相互影响。老年人数字鸿沟主要是受适老化信息技术发展欠缺、网络媒体内容忽视老年人、老年人个体特征限制等因素影响。依据个人—情境拟合理论分析,通过线上技术支持和线下社会支持来减少数字鸿沟,达到数字和社会融合,形成互联网环境下老年人社会融合作用机制。

老年人;数字鸿沟;社会融合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扩大老年人的社会交往起到促进作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老年人因年龄增长而产生的社会隔离等问题。然而,新技术在不同群体和地域间的扩散也存在着不平等。阿尔温·托夫勒将这种现象称为“数字鸿沟”,即“信息和电子技术方面的鸿沟”[1],也就是说技术、媒体和老年人自身状况等因素会影响老年人对互联网的认知和使用。

老年人数字鸿沟与社会排斥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在信息公平和社会参与等方面:数字鸿沟限制了老年人所获信息的全面性与时效性,影响老年人的风险感知;社会排斥对老年人的公共活动参与、社会资本积累、社会包容和社会支持等方面产生负面影响。人们通过提升老年人信息获取技能和对互联网的信任度来减少数字鸿沟。学者们进一步提出扩展老年人教育、改进媒体内容、运用法律干预等多元化途径以弥合数字鸿沟,推动老年人在经济、心理、身份和社交层面的社会融合。Yoon基于决策模型提出个人—情境拟合(Person-Environment Fit,PEF)理论,认为个人特征、任务要求及情境之间需要进行拟合,从而构成老年人数字行为的适应模式[2]。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拟对老年人数字鸿沟及其社会融合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探究老年人面临的数字鸿沟困境及其对社会融合的阻碍,并根据PEF理论,从线上与线下两个维度揭示老年人数字鸿沟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互联网背景下老年人的线上技术支持与线下社会支持的融合策略。

一、老年人数字鸿沟及社会融合界定

经合组织在《理解数字鸿沟》报告中将数字鸿沟概括为个人、家庭、企业和地区,在享用信息通信技术机会和利用互联网从事各项活动等方面存在的差距[3]。学者在后续研究中不断完善对数字鸿沟的界定[4-5]。胡鞍钢提出的定义得到学界的普遍认同:数字鸿沟是一种不平等现象,各类新兴的信息与通讯技术在不同地理区域、国家之间、国家内部的不同群体之间等存在设备普及和技术应用方面的不平衡现象[4]。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老年人数字鸿沟进行了细分[5-7]。邱泽奇将老年人数字鸿沟分为第一层次的接入可及性差异,以及接入后第二层次的运用差异[5]。DiMaggio在是否使用网络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设备、使用主动性、使用动机和社会支持等维度,认为应用差异导致数字鸿沟持续存在[6]。Friemel分析了不同年龄人群使用互联网检索信息的能力,证实了互联网运用能力是老年人数字鸿沟更为主要的差异[7]。

欧盟在社会融合的联合报告中将社会融合视为一个积极的过程,认为在此过程中面临社会排斥的个人或群体可以获得必要的机会和资源,从而参与经济、社会、文化等活动,以及享受应有的社会福利和正常生活[8]。在互联网背景下,学者们强调老年人社会融合具有如下特征:社会融合是动态过程,受技术发展、老年人自身社会资本等因素影响;老年人数字化社会融合既是目的, 也是实现线上与线下社会融合的手段;老年人社会融合是多维度的,涵盖社会、心理融合,以及代际间的文化融合[9]。

综上,研究认为,老年人数字鸿沟,即老年人与年轻一代人在信息占有与获取上存在的差距,以及老年人使用数字资源参与公共生活的行为差别等,其影响因素包括线上因素和线下因素。本文依据个人—情境拟合理论,将线上干预措施、线下干预措施与老年人个体特征、信息化要求以及任务情境之间拟合,相互作用,构成老年人数字行为的社会融合作用机制。

二、影响老年人数字鸿沟形成的因素

数字时代老年群体由于生理机能衰退、认知能力下降、社会和经济上的弱势地位等原因,在获取网络信息、使用信息科技的能力上相对落后,进而限制了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以往研究结果显示,造成老年人数字鸿沟的线上因素主要是媒体和技术方面的原因,而线下因素是老年人自身能力的限制。

(一)技术与媒体对老年人的线上排斥

1.适老化信息技术发展欠缺

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因素,计算机和智能手机等设备在老年群体中的普及率远低于年轻人,这是产生老年人数字鸿沟的首要原因。在硬件技术方面,移动设备本身的设计不便于老年人使用。多数智能设备材质不具备防滑防水、耐摔耐磨特性,不便于触觉敏感度低的老年人使用。专门针对老年人设计的智能设备相对缺乏,智能设备中的小按钮、繁琐的操作过程和复杂的界面对老年人是极大的挑战。

在软件技术方面,软件用途决定了其对老年人群体的可用性。最近运用广泛的Web2.0开发工具使页面的更新速度更快,但由于老年人认知能力的衰退,可能使得老年用户困惑或不清楚页面的变化过程。更为关键的是,老年用户极少参与网页内容创建,虽然Web2.0很容易实现线上的内容分享功能,但由于设计者忽略软件分享特性或操作过于复杂而不能被老年用户有效利用,进而影响老年人网上发表评论等话语权的使用[10]。

2.网络媒体内容忽视老年人

媒体产品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老年人,阻碍了老年人获取网络服务,并降低了互联网对老年人的吸引力,从而降低其使用的主动性。在互联网背景下,一些电台改版以扩大受众范围,为迎合年轻听众与观众的偏好而减少老年人节目,使老年人信息获取渠道愈发狭窄。网络媒体也存在对老年媒体认识的误区,没有长远考虑到老年媒体的发展潜力。现实生活中,老年人论坛、网站等专业老年人网络媒体匮乏,而为数不多的专业老年人网络媒体存在着信息密度大、网站浏览率低、广告较多等问题[11]。

网络媒体在老年人形象传播方面也存在偏见,老年群体较多被呈现为负面媒体形象。网络媒介群体对老年群体参与媒介文化行为的忧虑和歧视,折射了不同群体媒介选择的分化和矛盾,更反映了不同群体媒介文化之间的价值冲突,即青年媒介文化对于老年媒介文化的一种代际“文化霸权”。网络新闻中“老年人”相关事件容易成为舆论焦点,老年人在网络传播中的负面形象引发了老人群体的污名化。

(二)数字鸿沟中老年人自身的线下限制

学者们通过对人口特征和老年人数字行为的定性和定量研究,提出导致老年人数字鸿沟的重要因素,主要有年龄、性别、教育、家庭构成、经济状况和对互联网的态度等方面 。

1.记忆衰退与身体衰老等功能限制

互联网使用频率与年龄一直呈现负相关。老年人群中互联网使用者的比例要低于年龄较小的群体,老年人考虑到自己年龄太大(或被认为太老)会妨碍老年人对新技术的接受和使用。老年医学研究得出老龄化过程中的机能衰退现象主要包括:在感觉和感知层面,老年人视觉敏感度下降、视域变窄、对强光不适应等,因此对屏幕字体及颜色反差都有特殊的需求,听力减弱,感觉敏感度下降,手指和关节灵活性下降,不利于操作键盘和鼠标;在认知层面,工作记忆要比语义记忆、前瞻记忆和程序记忆衰退更明显,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在学习新程序时更慢,更不容易成功。正是这些随年龄增长而产生的身体障碍,严重影响了老年群体对互联网的利用程度[12]。

2.教育水平与经济状况等社会限制

教育往往被认为是老年人数字鸿沟的预测因素,传统读写能力的普及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阅读或写作的障碍也可能会导致老年人数字鸿沟,而受过高等教育的老年互联网用户更多地参与信息和新闻等增强认知的活动[13]。老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还受经济因素制约,计算机和移动设备的购买价格以及上网成本是阻碍许多老年人使用信息技术的因素,相较于互联网,其他信息获取渠道的价格更为低廉。而许多老年人仅靠退休金生活,独自承担计算机和网络费用存在困难[14]。

3.动机和自我效能等内在因素限制

Alexander等学者研究表明,在老年人中互联网使用是以男性为主的活动[13]。Wagner认为对互联网的态度是老年人是否使用互联网的重要决定因素,特别是当他们对信息通信技术表现为不熟悉或恐惧时,已有的老年网民也极少参与网络互动,往往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15]。对计算机和互联网持负面态度的老年人,会尽量减少使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时间,极少使用如电子邮件和网络购物等基本功能,也不喜欢在线公共服务,这与老年人长期习惯于使用离线服务有关,并进一步影响了老年人对互联网的信任度和支持度 。

4.人际关系网络的限制

老年人的人际关系网络相对狭窄,缺少最初支持他们使用互联网的人[16]。独居的老年人更容易面临数字鸿沟和社会融合问题:一种是不了解互联网而产生焦虑情绪;另一种是过于依赖互联网而导致沉迷,进一步恶化社会关系 。在中国,传统观念也影响家人对老年人使用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态度。韦大伟调研发现,在没有使用互联网的老年人中,约30%的老年人由于家庭成员不支持而最终放弃[14]。互联网中的公共空间与私人空间界限模糊,移动社交平台延伸了现实的人际关系网络,并为认识陌生人提供机会。但是由于“现实交往”和“虚拟交往”的边界模糊化,具有互联网使用经验的老年人可能面临信息安全问题,进而产生对互联网社交和信息的焦虑[15]。

三、从数字鸿沟到社会融合的治理途径

研究根据PEF理论,从社会融合的角度分析,认为消除老年人数字鸿沟的措施,除了线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媒体改善在线资源,还包括线下通过设备和技术的普及、政府法规政策引导、文化反哺,为老年人提供使用指导、完善和规范管理老年人虚拟社区,帮助老年人提高应对数字排斥的能力,实现老年人数字社会融合。

(一)弥合老年人数字鸿沟的线上支持

1.形成跨学科的“老年科技学”

“老年科技学”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将老年人与技术相结合的跨学科领域,即通过科技来改善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和质量的研究。其宗旨是在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基本的概念框架来整合技术与老龄化特征,在理解衰老引起的各种功能衰退基础上,探究通过新技术阻止、弥补和延缓老年人数字鸿沟,克服老年人在使用信息技术时的困难,强调让老年人进入设计过程[12]。

老年科技学强调,信息产品具备图形界面简洁、大按钮、便携性和容易操纵等特点,以适应老年人的视力。日本企业还提供老年产品支持服务,使老年人使用电脑没有后顾之忧,并且在电脑键盘上设置了大标签或不同颜色,有助于老年人区分它们,配备了适合老年人手掌形状的鼠标[12]。此外,信息产品的软件问题比硬件问题更为重要。移动信息设备中的软件设计应该符合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强调其可用性和可视度,使得老年人能获得较好的用户体验。

2.改善网络媒体产品内容和表现方式

互联网背景下新媒体应发挥推动老年人社会融合的作用,注重网络媒体内容和呈现形式的适老化。网络媒体可以丰富在线信息资源,开发适合老年人需要的信息内容,为老年人提供新观念、咨询服务、健康指导等个性化定制服务,拓宽老年人与外界社会的联系。

目前,各地兴起建立各种为老服务网站,为老年人提供信息获取、沟通交流、商业和娱乐类服务。针对内容参差不齐等问题,政府与社会力量应共同关注老年人网络媒体建设,形成协同力量,发挥专业优势:第一,由各地老龄委、老年基金会主办网站,如全国老龄委主办的全国中老年网,应提供与老年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及时更新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老年人社会保障政策、办理事务所需材料和流程等,为老年人了解公共服务提供便利;第二,由媒体主办网站,如隶属于杂志社的金色年代网等,为老年人提供文学、戏曲、书画等板块,并为老年人提供展示平台,提升老年人的自身价值[11]。

(二)老年人社会融合的线下社会支持

与老年人可塑性特质相匹配的对策可包括:将新技术文化反哺于老年人,为老年人提供上网设备和使用指导,有助于提升老年人使用互联网的自我效能感,以社区为依托的老年数字支持活动,拓展老年人的人际关系网络。

1.政府营造老年人社会融合的环境

通过法律政策干预,提高政府、企业和民众对老年人信息技术的重视。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颁布的《通信法案》,提出了电信企业要提供“普遍服务”,主要让农村人口和老年人群体一样享受到先进的电信服务[12]。欧盟实行电子融合计划,其中“老年快乐计划”尤为重要,强调信息技术要为老年人社会排斥提供解决方案。国内对老年人社会融合则提高到了国家规划层面,《“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指出,增加老年文化产品数量、提升老年媒体节目质量、拓宽优秀老年文化作品的传播渠道等优待项目,并发挥各类新兴社交媒体的作用,拓展服务于老年人的数字资源项目,并进一步提出智慧养老体系的构建。

为老年人提供上网设施,政府可引入市场与社会力量,完善信息与通信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络的覆盖面,并为老年人提供优惠的信息基础设施和服务,老年用户可享受电信价格优惠或减免,促进互联网在老年人群体中的使用率。政府应倡导老年人融入社区,整合多元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提供上网设施和使用指导,并推动公共机构(如图书馆)承接“老年人信息化项目”,更好地发挥传播文化和提升信息公平的职能。

2.文化反哺提供使用指导

针对“文化霸权”现象,基于信息技术的文化反哺,对于老年人社会生活的融合具有积极意义。周晓虹的系列研究表明,文化反哺是解决代际鸿沟和数字鸿沟的有效方式[17]。对于教育程度和经济收入较低的家庭,文化反哺虽然有助于弥补老年人数字鸿沟,但是缺乏有效措施。

针对数字鸿沟的文化反哺则可以从家庭和社会两个层面开展。基于家庭结构特征,在子代和亲代之间建立有效的新媒介沟通渠道,子女能够在老年人使用信息技术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和物质保障。社会层面,重视老年教育规划,创新老年教育形式,提升老年人数字认识和能力,促进老年人适应如“智慧养老”等社会发展趋势,形成数字时代的居家养老新模式。

3.完善和规范管理老年人虚拟社区

虚拟社区平台能够推动老年人社会融合进程,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信息支持和情感支持,但是也会产生沉迷等社会问题[18]。近年虚拟社区用户不断增加,其中性格内向的老年人用户占比较大,进而限制了老年人的社会活动范围及内容。因此,由美国老龄局监管的美国老龄协会网站(www.asaging.org),强调线上和线下管理并重。虚拟社区为老年人参与线下社会工作提供机会:各论坛举办的实践活动,为老年人用户提供参与虚拟社区线下工作会议的机会,设立理事会委员、编辑顾问等志愿者岗位。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虚拟社区分享信息及知识,虚拟社区积极为老年人搭建在线沟通平台和线下社会融合的机会[19]。由上海科技助老服务中心主办的老小孩网站(www.oldkids.cn),线上创建了老年人博客、论坛、微博、群组、聊天室,也积极尝试将虚拟社区延伸至线下,打造了老小孩俱乐部、电脑培训班等各种主题活动。同时,随着移动设备的广泛使用,虚拟社区需要基于老年人使用移动互联网行为特征,差异化地采用音乐收听和视频观看等方式,更为有效地扩大体验分享和信息交流[20]。

[1] 阿尔温·托夫勒.权利的转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87.

[2] YOON C. Consumer decision making and aging:current knowledge and future directions [J].Journal of consumer psychology, 2009,19(1):2-16.

[3] OECD, 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divide[EB/OL].[2017-05-22].http://www.oecd.org/dataoecd/38/57/1888451.pdf.

[4] 胡鞍钢,周绍杰.新的全球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的“数字鸿沟”[J].中国社会科学,2002(3):34-48.

[5] 邱泽奇,张樹沁,刘世定.从数字鸿沟到红利差异——互联网资本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6(10):93-115.

[6] DIMAGGIO P, HARGITTAI E, CELESTE C. From unequal access to differentiated use:a literature review and agenda for research on digital inequality[M].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 2004:355-400.

[7] FRIEMEL T N. The digital divide has grown old:determinants of a digital divide among seniors [J]. New media & society, 2016,18(2):313-331.

[8] EUROPEAN COMMISSION. Joint report on social protection and social inclusion 2010 [EB/OL]. [2017-06-28].http://ec.europa.eu/social/.

[9] 悦中山,杜海峰,李树茁,等.当代西方社会融合研究的概念、理论及应用[J].公共管理学报,2009(4):114-120.

[10] JAKOB N. Web 2.0 can be dangerous [EB/OL].[2016-12-17].http://www.useit.com/alertbox/web-2.html.

[11] 许肇然,胡安安,黄丽华.中国为老服务网站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电子政务,2015(2):91-100.

[12] 费洛里亚·科尔巴赫,科尼利厄斯·赫斯塔特.银发市场现象——老龄化社会营销与创新思维[M].胡中艳,卢金婷,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47-73.

[13] ALEXANDER J, VAN D. A nuanced understanding of internet use and non-use among the elderly [J].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2015,30(2):171-187.

[14] 韦大伟.数字鸿沟视角下的中国老年人互联网使用障碍研究[D].武汉:武汉纺织大学,2012:28-30.

[15] WAGNER N, HASSANEINM K, HEAD M. Computer-use by older adults:a multidisciplinary review [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0,26(5):870-882.

[16] LEE B, CHEN Y, HEWITT L. Age differences in constraints encountered by seniors in their use of computers and the Internet [J].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2011,27(3):210-217.

[17] 周晓虹.文化反哺与媒介影响的代际差[J].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6(2):63-69.

[18] NIMROD G. Seniors’ online communities:a quantitative content analysis [J]. The gerontologist, 2010,50(3):382-392.

[19] 周军杰.虚拟社区退休人员的知识贡献: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研究[J].管理评论,2016(2):84-91.

[20] 王迪,王汉生.移动互联网的崛起与社会变迁[J].中国社会科学,2016(7):105-112.

Theinfluencefactorsofthedigitaldivideintheelderlyandthesocialintegrationstrategy

HE Quan ,ZHANG Xiangdi

(College of Politics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Zheji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23,China)

The digital divide of the elderly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lder and the younger generations in the possession of information, the existence of the gap,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lderly and the people who use digital resources to participate in public life. The digital divide and social integration interact to some extent. The digital divide of the elderly is mainly due to the lack of elder-friendly technology, network media content ignoring the elderly, the elderly individual characteristics and other factors. Based on the person-context fit framework, online technical support and offline social support are provided to reduce the digital divide and achieve social digital integration, which forms the mechanism of social integration for the elderly.

elderly; digital divide; social integration

金一超)

D669.6

A

1006-4303(2017)04-0437-05

2017-06-22

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16YJC840006);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LY17G010009)

何 铨(1979—),男,浙江长兴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从事群体决策与团队互动、老年决策、项目评估研究;张湘笛(1994—),女,黑龙江大庆人,硕士研究生,从事社会保障研究。

猜你喜欢

鸿沟老年人数字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鸿沟为何不可逾越
婚姻不是用来填补鸿沟的
答数字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鸿沟为界
数字看G20
让学生都跨过说话的“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