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园林的文化特色
2017-01-11樊涛
樊 涛
(河南南阳市园林绿化管理局,河南南阳 473000)
1 园林文化
1.1 园林文化的概念
园林文化是指人们在与园林绿化长时间互动的实践中,形成和创造的具有与该园林相适应的思想理念,并把这种理念体现在园林建设、维护和景观适度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之中。园林文化强调大众的活动行为、精神形态的规划及深层次心理的感知,它具有多元素和多层次的特征。
1.2 园林文化的作用
1.2.1 传承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是指各民族、各地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所保留下来的代表本民族地域文化一定阶段主导地位的、为大众所共认的文化成果。任何人文景观都是时代的文化符号,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一处园林景观常常记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园林文化的内涵在于发现、保存和丰富历史文化。园林文化影响着设计者的设计思路和设计理念,他们通过利用多种造园技法,建造诗情画意的风景园林,唤起游人丰富的想象,或抒情,或寄意。园林因承载着历史人文价值而有意义,从而富有生机与活力。
1.2.2 彰显地域特色
地域特色是指“受自然环境的地质、地形、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在长期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本地区域特征的文化现象,它体现了一个区域的人们对园林文化的审视的角度以及认识和把握的程度、方式”(季蕾 2004)。作为城市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城市园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它通过一系列外在符号体现着文化,映射着文化。这里所指的符号是园林的物质存在,如园林的植物配置、布局陈设、楹联铭赋、楼台庭院乃至字画碑刻等,都可看作是一个个具体符号,正是这些符号构成了城市园林的固态文化内涵。
2 南阳园林文化特色
南阳园林的文化特色必然由南阳本土的城市文化所支撑。南阳园林深受汉代文化的影响,在审美、精神、人文、物质的等多个方面上反映出来,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生态和文化氛围。
南阳园林的文化内涵映射出南阳人民的精神追求与心理文化。园林中的花木、建筑、小品、山水等都被赋予了文化内涵,成为历史的见证。仔细品味南阳园林,使人深深体会到她所散发的历史文化气息。
2.1 南阳园林山水文化特色
中国园林在儒家、道家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自然山水园林。儒家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道家强调淡泊飘逸、逍遥虚无,在其影响下,就形成了“师法自然”和“一池三山”的造园手法。南阳园林在山的运用上,深受中国传统造山理水的影响,运用各种纹理,采取各种造型进行叠山,创造出峭壁、岭、洞、峦、谷、峰等园林形象。南阳的武侯祠、医圣祠、梅城公园、人民公园等均可领略到这种造型,它们是真山的浓缩。
在水的运用上,采用自然曲折,创造天然水景,追求“虽由人做,宛自天开”景观效果。水对于南阳的文化发展和城市建设有着深远的影响,南阳园林的水景特色来源于南阳的水文化。水文化对南阳园林乃至南阳城市的影响可分为以下三点:首先,古城南阳在选址中按照中国传统的“负阴抱阳,背山面水”的建城理念,北靠独山,西依卧龙岗、麒麟岗、十八里岗,南临白河,依河发展。其次,以白河、梅溪河、三里河、邕河、护城河、温凉河为代表的南阳城市河流赋予南阳水绿天青的自然环境,并为发展人文环境提供了前提条件。东汉大科学家张衡在《南都赋》中赞美“于显乐都,既丽且康,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割周楚之丰壤,跨荆豫而为疆。体爽垲以闲敞,纷郁郁其难详。尔其地势,则武阙关其西,桐柏揭其东;流沧浪而为隍。廓方城而为墉。汤谷涌其后,水荡其胸,推淮引湍,三方是通”,记载的就是南阳城四方客商在这里成交,热闹繁荣的景象。李白曾五次光临南阳,留诗多达十三首,感叹南阳“三面环山,一水贯境”的优越盆地景况。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仅为张衡、张仲景、邓禹、张释之、冯友兰等文化名人的发育成长提供了文化环境,而且使南阳城市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进而使得南阳成为有名的历史文化名城。第三,南阳的城市水系造就了以园林为主要活动场所的富有文化意蕴的游赏习俗。汉代梅溪河是南阳最著名的游赏去处,河道两岸片植梅花,梅花迎雪怒放,踏雪寻梅,吟诗作赋。花谢之时,片片花瓣散落河面,随溪流去,异常壮观。由此可见,南阳人的游赏之风,与水在南阳产生的优美环境分不开。
2.2 南阳园林建筑文化特色
南阳园林的建筑深受汉文化的影响,具有浓重的汉代建筑特色。阙是汉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南阳园林建筑中最为常见。医圣祠、汉画馆、梅城公园、张衡墓等都有汉阙建筑。
南阳园林的建筑古朴大气。医圣祠大门外有一对巍峨高耸的汉阙,体现出汉文化的深沉博大。大拜殿与宁远楼为武侯祠主要建筑,分别为歇山顶和重檐庑殿式建筑。大拜殿由拜殿和大殿两部分组成,平面呈正方形,面阔五间,长15.8m,高8m,青石铺地,前筑月台。拜殿为卷棚式建筑,大殿为单檐歇式建筑,二者浑然一体。殿内雕梁画栋,檐檩、斗拱、额坊、雀替等均饰彩绘,脊饰走兽仙人,飞檐翘角,下悬金铃风铎。南阳古代建筑,体现着南阳独特的文化适应性和生态环境,表现出汉代文化的创造力。人们游赏其中,思古接今,获得一种赏心悦目的文化享受。
南阳大多数古典园林建筑都是由祠庙发展而成的。南阳自古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不管是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还是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他们都是杰出的历史人物,被世人敬仰。他们去世后,人们为他们建造祠庙,代代祭祀。这些杰出历史人物的英名业绩就成为南阳园林最深层的文化底蕴,并作为南阳城市园林的灵魂发挥着悠远的影响。这种深层次的情感体验和文化底蕴,让人感受到园林建筑浓重的文化气息。
2.3 南阳园林花木文化特色
南阳园林的花木文化特色体现了花木与汉文化所代表的人文精神关系的密切。从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中关于园林植物的形象描绘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汉代园林植物的配置是很有特点的:不仅有规则整齐的排列方式,植物品种也十分丰富,并且植物与建筑的形式及形体相得益彰,更可贵的是汉代园林植物的配置饱含着向艺术化、生态化和自然化等类似中国传统园林中植物配置形式的探索。
南阳自然条件优越,自古以来人们就喜爱栽花种草,南阳人特别钟爱月季、竹子、梅花、菊花、荷花。南阳的市花就是月季和菊花,月季又名月月红,花开不断,象征好日子红红火火;菊花傲霜不凋,能在逆境中崭露风采,至今,南阳还保留着每年举办月季花展和菊花展。梅花“笑傲冬雪”,汉代南阳人就喜欢栽梅赏梅,当时的梅溪河是南阳最著名的游赏去处,竹子“纵凌云处仍虚心”,荷花“出污泥而不染”。这些都反映出人们的精神追求,园林花木植根于文化之中,园林花木与地域文化的有机结合就营造了美丽的园林意境,从而体现了南阳鲜明的花木特色。
2.4 南阳园林书画墨迹文化特色
人们常用诗情画意寄情山水,表达超尘脱世的思想和境界。中国古典园林常常通过楹联匾额、文学、艺术、书法、刻石等形式来表达园林意境,从而使城市园林更富有内涵。南阳园林的文风底蕴深厚,集中体现在楹联、匾额、题景、字画、石刻之中。
武侯祠位于南阳市西部卧龙岗上,初建于魏晋,盛于唐宋。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名人的诗词墨迹,其中古代碑刻200余通,匾额楹联70余幅,近代名人碑刻200余通。刘禹锡有《陋室铭》曰:“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李白《南都行》:“谁识卧龙客,长吟愁鬓斑”。林从龙题的“世外风云争入眼;汉家兴废总关情”。民国时期的书法大师于右任也在这里留下了“人文出师表、胜地卧龙岗”等墨迹。建国后郭沫若等许多文化界的泰山北斗、知名人士也在这里留下了不少墨宝。其中南宋岳飞手书的《前后出师表》碑,以其绝妙的书法和精湛的刻工而倍受人们的称赞,被称为“三绝”碑(即千古名篇“文章绝”、岳飞“书法绝”和宛如手书的“刻工绝”)。这众多的匾额、碑刻已经成为武侯祠内重要的文化遗产。
南阳园林以楹联、书法、匾额等烘托主题,引领着人们在诗中游、画中游。南阳的文风起源于汉代,汉文化与南阳园林书画墨迹的特色有密切的关系。
3 结语
对于一个城市园林来说,文化特色就是说它具备某一种或几种与众不同的性格特征。城市园林的文化特色与城市空间的结构特征和形态特点具有关联性,它是城市空间属性的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城市园林文化特色不仅是构成城市园林空间特色的一种要素,同时,也是地域独有的,成为大众心理的文化符号和人生认知的一部分,唤起人们对于特定地域的认知能力,从而产生认同感与归属感。在一个地方,它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形态,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经过漫长的时期所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气质”,不管这种“气质”是来自功能、形象、氛围或者是其他一些元素,这种与生俱来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使得人们能够将一个地方与另一个地方区别开来,我们都可以将其称之为“文化特色要素”。
南阳园林的文化特色必然由南阳的城市文化所支撑,南阳园林在南阳地理环境和汉文化的双重影响下,蕴涵了浓郁的南阳地方特色,在物质、精神、审美、人文等许多种层面上表现出来,并与其大文化环境形成一种别具一格的文化生态与文化氛围。
南阳园林不单纯是一片绿地和一个景点,也是传承南阳历史文化的一个载体,生动地反映着当地的文态和生态,所以南阳的城市园林完全可以作为南阳的城市形象代表。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其肩负着传承城市文脉的重要性,在塑造南阳城市特色的过程中,它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兼容并蓄的态度,是对保护和发扬南阳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体现。
[1]季蕾.根植于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D].东南大学,2004.
[2]刘太祥.南阳汉文化的特色及形成原因[J].南都学坛,1997(7):7-14.
[3]卢世主.城市形象与城市特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
[4]秦国墚.城市园林绿化与城市历史文化传承[J].现代城市研究,2004(5):33-38.
[5]王向阳.城市特色园林的继承和发展探讨[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