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理论视阈下中医文献英译中的文化缺省与补偿策略研究
2017-01-11李庆杰关晶晶张春娣
王 爽,李庆杰,陈 阳,关晶晶,张春娣
(齐齐哈尔医学院外语教研部,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综 述·
关联理论视阈下中医文献英译中的文化缺省与补偿策略研究
王 爽,李庆杰,陈 阳,关晶晶,张春娣
(齐齐哈尔医学院外语教研部,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关联理论国内最早由杨平提出,指翻译过程中一方面应该将推理过程明示出来,另一方面还应该将动态顺应过程明示出来。翻译包括原文、译文文本两个文本,作者、译者、译入语读者三个涉者,话语产生、理解两个过程。文化缺省最早由王东风提出,只作者和意向读者将共同拥有的背景文化知识省删,以为经济交际提供便利。文本中普遍存在文化缺省,其英译处理情况对整个译本质量造成了直接而深刻的影响。在中医西传及其他典籍的英译事业中,《黄帝内经》英译研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文化缺省的补偿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想将异质文化的持续性及完整性保留下来,就应该有机结合多种译法。本研究首先从静态文化缺省、动态文化缺省两个方面研究了关联理论视阈下中医文献英译中的文化缺省,然后从初构法、省略法、置换法、阐释法、创新法五个方面对关联理论视阈下中医文献英译中的文化缺省的补偿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联理论视阈;中医文献;英译;文化缺省;补偿策略
《黄帝内经》是中医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代表,包罗万象,晦涩难懂,包括天文、科技、诊疗等,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在中医西传及其他典籍的英译事业中,《黄帝内经》英译研究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医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一个活化石,有很多独特的文化因素蕴含其中,而长期以来,译者转码的重点和难点始终是该独特文化因素从狭语向英语转变过程中的文化缺失。在翻译期间,译者需要译出本族语读者共知和作者省略的文化背景知识,对译入语读者感受异质文化的兴趣及其文化层面上的不足以充分重视,从而在文化平台上实现原语和译入语的交流。文化缺省指作者在和假想读者交往的过程中将二者共知的文化背景知识省删。张钓在2003年将“与鸡俱兴”例举了出来,将中医文本中潜藏的文化缺省宣示了出来[1]。现阶段,接受美学、关联理论及其和文化图式的结合是主要的文化缺省理论,较为集中,具有较少的实证性研究。从中医典籍文化层面翻译来看,在速度及范围上,和文化表层结构相比,文化深层结构均明显落后[2]。
1 关联理论视阈下中医文献英译中的文化缺省研究
1.1 静态文化缺省
静态文化缺省指英译过程中不需要对译入语读者固有的文化意识进行调整,依据对等语存在情况划分为绝对静态与相对静态文化缺省两种。前者是目的语中零对等,指文化图式缺省完全,无法进行激活的现象,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文化空白,在双语转码中对该文化进行初构,将数量增加;后者是目的语中完整对等,指有对等词存在于目的语中,译入语读者脑海中已经将该图式建立起来而直接激活的缺省文化,不将异语读者对对等语的思维意识改变,对数量进行维持。比如,气属于绝对静态文化。外国中医学者已经对其较为熟悉,英译过程中将音译加注法充分利用了起来[3]。
1.2 动态文化缺省
动态文化缺省指需要对译入语读者固有思维意识进行一定程度调整。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存异主义。有对应于存在于目的语中,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译入语读者具有不同的固有意识。从差异程度角度来说分为绝对动态与相对动态文化缺省两种,前者指有对应词存在于对应语中但是具有完全相反的涵义的文化缺省,目的语和对应词没有交集,原语词汇完全相反于对应目的语词汇;后者指有对应词存在于对应语中单具有部分相反的涵义的文化缺省,目的语和对应词有一定程度的交集,原语词汇部分相反于对应目的语词汇。比如,《素问·通评虚实论》、《灵枢·五变》等篇中均有“消痒”一词,17次出现在《黄帝内经》中,指一种高糖耗疾病,《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痒成为消中”,因此“消痒”指特征为热蕴于内、多食、肌肤消瘦,和现代医学中的Ⅰ型糖尿病(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等同,如果将其译为“diabetes”,则无法将其原义有效传达给译入语读者。“diabetes”指糖尿病,不但包括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而且还包括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两类,而从本质上来说,“消痒”指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因此为了让译入语读者对原语缺省文化进行较好的理解,促进可接受度的提升,应该译为“Xiaoda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英译后将阐释加入其中[4]。
2 关联理论视阈下中医文献英译中的文化缺省的补偿策略研究
2.1 初构法
初构法指没有相对应的词汇存在于对应语中、具有中国独特文化内涵的文化的翻译,其能够使文化传播的活力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如果没有相对应的文化背景知识存在于译入语文化中,那么就会导致文化交流障碍,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文化休克。在对绝对静态文化缺省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可以采用该译法。译者应该给予译入语读者探索原语美及接受度以充分重视,有效把握自身意识形态,从而将相对应的翻译策略做出来。初构法向译语文化中移植原语文化,传播原语异域性,从而达到文化融合及交流,切实有效地保证原语文化外传的生命力。比如,胃气、角等,由于译入语读者不熟悉该文化,因此迫使交际中断。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应该依据初构法将翻译术语初次建构起来并使其保持较高的规范性,使同个文化缺省前后一致。其将独特的哲学思维及思想形式体现了出来,因此译者需要对原语文化进行原汁原味的传播,使原文文化成功嫁接到译文国度,使原文文化的生命力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从本质上来说,该方法更倾向于音译加注法[5]。
2.2 省略法
省略法在相对静态文化缺省的翻译中适用,指将那些易引起译入语读者混淆的文化删除。但是,和译入语指称意义相比,原语词汇具有较大的指称意义,翻译过程中造成原文结构的流畅性受到冗长的篇幅及过度翻译文化的不良影响,而和表层文化动态对等原则相悖。为了对过度翻译导致译入语读者混淆概念进行有效的避免,可以将多余文化直接省略。比如,中医属于中的“五脏六腑”一方面指具体生理,另一方面也指抽象功能,和西医实体器官不同,如果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运用直译法让译语读者将文化缺省涵义从上下文语境中寻找出来,而将其抽象功能的解释省略,就能够对文章冗长造成交际障碍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省略法一方面能够使文化交流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另一方面又不将过多的改变添加其中而造成读者混淆及缺省文化交流障碍。但是,译者不应该过多应用该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对遗漏部分缺省文化的现象进行有效的避免[6]。
2.3 置换法
置换法指在对原语文化进行表达的过程中采用译语习惯用法,在部分相对静态文化缺省、绝对动态文化缺省的翻译中适用。儒家思想深刻地影响着我国社会,降己尊他是其主要表现,很多尊称语及自谦语就在这种情况下形成,但是译语国家对个性解放进行大力主张,对个人主义较为崇尚,降己尊他的现象极少出现,如果对该现象进行翻译,必然会造成译入语读者思维混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运用置换法。也有大量该文化缺省现象存在于《黄帝内经》中,比如,天师、夫子等儒道教相关尊称词,直接译为“master Qibo”、“you master”。又如,在翻译“毒药”的过程中,应该对原语所在时代的文化进行深入理解,从而将“药物”的意义直接翻译出来[7]。
2.4 阐释法
阐释法在部分相对动态文化缺省的翻译中适用,指在对原语内容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将解释的语言充分利用起来。该方法是将原语文化表层形式舍去而对深层含义进行传达的方法,而不是一对一的字面翻译的方法,主要在中医独特病症名称等的翻译中适用。中医语言环境简洁陌生,中医特色属于萌芽发展,其内涵较难把握,因此译者将其表面的形式省去,用其本质的意义代替。比如,在“灵兰之室”、“肾脂”的翻译中进行补偿翻译,直接将其深层含义翻译出来,和前后文译出有机结合而将其形式省去。该译法没有将文化缺省凸显出来,和译入语读者的思维模式接近,更易为译入语读者接受。但是,该译法归属于归化范围,将原文的艺术性牺牲,也将文化差异掩盖。
2.5 创新法
创新法在少数绝对动态文化缺省的翻译中适用,指在对原语文化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将词汇创造出来。依据文化保真原则,医学需要在将表层文化动态对等保留下来的基础上完整传达深层文化。而在表层文化结构抵触深层文化完整性的情况下,译者需要给予表层文化和深层文化的最佳关联以充分重视,在此过程中严格依据语境顺应的动态性。在该类缺省文化的翻译过程中,创新法的优势显著,一方面能够将译入语读者的潜在图式激发出来,对文化进行构建,另一方面还能够将深层文化缺省传达给译入语读者,极易为译入语读者所接受,将良好的前提条件提供给其接受度的提升,同时将良好的前提条件提供给文化多元化的增加,为文化内部发展及文化间交流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但是,该译法较少应用,发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为如果没有恰当应用,就极易导致深层文化缺失,因此译者应该谨慎应用该译法,将其作为辅助译法即可。
从总体上来说,文化缺省的补偿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想将异质文化的持续性及完整性保留下来,就应该有机结合多种译法。因此,运用阐释法翻译相对动态文化缺省;主要运用初构法翻译绝对静态文化,将其他译法附加其中;主要运用置换法翻译绝对动态文化缺省,将创新法附加其中;主要运用置换法、阐释法翻译相对静态文化缺省。但是,由于《黄帝内经》具有复杂性、模糊性等,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很难对文章进行透彻理解,在这种情况下就不可避免有理解上的偏颇。同时,目前具有相对较少的文化缺省相关文献资源,较少有学者研究《黄帝内经》英译本的文化缺省,因此需要相关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
[1] 段 丽.关联理论视角下古籍英译的文化缺省及其补偿策略[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34(3):164.
[2] 张 琼,张 森.基于模糊视角下中医语言英译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4,21(5):1217-1219.
[3] 王乐鹏,马淑然,荣 光.基于"文化缺省"与"文化空缺"的中医英译举隅[J].中医药导报,2013,6(11):847.
[4] 膝 战.中医文献英译中的文化缺省与补偿[J].西部中医药,2014,27(5):143-145.
[5] 吴丽垂.关联视角下的翻译策略[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8):134.
[6] 周义斌,王银泉.基于关联理论和文化图式理论下的中医文化缺省及其英译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3):334-336.
[7] 蔡瑞珍.论关联翻译理论的基本概念一从时间哲学的视角解读[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4):82-86.
本文编辑:王 琦
H315.9
A
ISSN.2095-6681.2017.22.9.02
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项目名称:关联理论视阈下中医文献英译中的文化缺省与补偿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16-KYYWF-0892
王 爽(1981-),女,河北河间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从事语言学等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