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证候学研究进展

2017-01-11

关键词:肾阳虚脾虚腹痛

曹 瑜

(靖江市中医院,江苏 泰州 214500)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证候学研究进展

曹 瑜

(靖江市中医院,江苏 泰州 21450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作为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其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复发率,已被世界公认为具备特殊生理和病理的疾病。依据新近罗马III标准,主要划分为腹泻、便秘等类型,其中腹泻型(IBS-D)是最常见的类型,其发病率为40~45%[1]。目前,该病症发病机制并未完全明确,多数学者证实,IBS是由于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主要包含遗传因素、肠道菌群改变、内脏感觉过敏等[2-3]。下文针对IBS-D证候学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证候学;研究

1 证候类型

现阶段,关于IBS的辨证分类并未制定统一的标准,而IBS-D辨证分类中气候、饮食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各有偏重[4]。IBS患者临床表现具有反复性、多变性的特征,不同亚型患者的生理和病理机制有所差异,因此,不可采用单一的生理病理机制解释IBS症状[5-6]。目前,中医方面并未对于IBS设定统一的病名,也缺少相应的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张晋嫄研究指出,IBS-D以脾虚为本,患者发病初期脾亏虚,具体表现为:患者进食后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泻后腹痛明显消失,犹如正常人一样。如果该病症进一步发展,会加重患者临床症状,这种状态下,患者时常感到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泻后症状有所缓解[7]。有学者研究认为,脾虚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恼怒、精神过度紧张等情况,一般腹痛即泻,泻后疼痛减轻,并伴有嗳气等症状,将IBS-D划分为脾胃失调、脾肾阳虚、湿浊中阻及肝木乘土四个类型[8]-[9]。曹运思研究证实,IBS-D主要病变位置是脾胃和大小肠,其发病受到饮食、脏腑功能失调等因素的影响,并以此将该病症分为肝气郁结、肾阳虚衰、肠道湿热及脾胃虚寒型[10]。有学者指出,IBS-D主要特征为虚实夹杂,认为健脾和胃、滋阴润肠、温肾运脾等是治疗该病症的关键,将其划分为肝郁脾虚、脾肾阳虚、寒热互结、阴虚肠燥、脾胃虚弱五型[11-12]。

2 趋于规范的证候分类

目前,国内并未制定IBS统一的中医证候分类标准。蔡玮凌将IBS临床症状划分为主、次症,并依据不同主症、次症将其分为(1)肝郁脾虚:患者临床症状为轻度抑郁、腹痛、腹泻等,泻后疼痛减轻,治疗要点在于疏肝健脾,从而达到良好的止泻效果。(2)脾胃虚弱:主要症状为大便稀溏、肠鸣腹泻、面色萎黄等,临床治疗旨在健脾益气,渗湿止泻。(3)脾肾阳虚:临床表现为长时间腹泻未能治愈、腹胀、精神倦怠等,宜采用温补脾肾,止泻的方法治疗。(4)气滞血瘀:患者表现为便秘、伴有腹胀、舌苔暗红或存在瘀斑等,临床治疗旨在活血化瘀。(5)脾虚湿困:主要表现为大便不爽、肢体困乏、苔白厚腻等,按照健脾渗湿的原则进行治疗。(6)寒热错杂:具体表现为腹痛、大便不爽、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舌苔发黄等,治疗重点要平调寒热、除湿止泻。(7)阴虚肠燥:临床症状为大便难以排解,伴有心情烦躁、失眠、口苦等症状,治疗以润肠通便为主,其中,前三项属于腹泻型[13]。我国药监局制定的中药临床指导原则中,并未涉及IBS证候分类标准,中医范畴中关于“泄泻”的证候分类为:寒湿证、肝郁乘脾证、湿热证等,可作为对IBS-D进行证候分类的参考[14]。刘康毅等学者从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收集的近十五年与IBS-D相关的文献(1189篇),通过严格筛选从中提取IBS-D中医相关证候要素、证型等,发现肝郁脾虚是出现频次最高的证型,其次分别为脾肾阳虚、脾胃虚弱型,表明IBS-D与患者肝、肾、脾存在密切的关系[15]。这项研究充分纳入多位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多数IBS-D患者临证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总言之,由于IBS-D中医证候存在南北地域差异的特点,可通过多地域、多层次流行病学调查展开研究,以获取更客观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及早制定全国统一的辨证标准,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指导。

[1] 马 岚,张正晶,刘 晗,等.难治性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诱发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5,23(12):1691-1692.

[2] 那仁高娃.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辨证治疗及护理[J].北方药学,2015,17(3):196.

[3] 乔慧洁,林 江.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J].中医临床研究,2015,27(17):146-148.

[4] 李上云.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及相关因素的研究[D].福建中医药大学,2015,52,467.

[5] 朱新辉,易 珍.从心肝脾论治肠易激综合征之腹泻型[J].医学信息,2015,23(15):223.

[6] 张晓彬.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临床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4,29(20):2681-2682.

[7] 张晋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体质分布及其相关因素调查[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4,65,3455.

[8] 王 燕,刘 欣,黄小平,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与酪酪肽、密封蛋白-1的相关性[J].中华消化杂志,2016,36(12):805-810.

[9] 付月箫,张振强,谷灿立,等.从“五脏相关”理论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治思路[J].中医临床研究,2014,31(23):36-37.

本文编辑:王 琦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syndromes of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with diarrhea

CAO Yu
(Jingjiang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iangsu Taizhou 214500,China)

R259

A

ISSN.2095-6681.2017.03.17.02

猜你喜欢

肾阳虚脾虚腹痛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两种剂型龟鹿二仙胶对于腺嘌呤诱导肾阳虚型少弱精子症大鼠的干预作用
参附仙桂汤直肠用药联合穴位贴敷及隔姜灸治疗肝硬化腹水(脾肾阳虚型)疗效观察
腹痛难忍:生殖道畸形惹的祸
排卵后腹痛,别大意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
特发性腹痛一例
警务训练中腹痛的成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