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机应用技术和信息化建设

2017-01-10曲大海

消费导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院校信息化高职

曲大海

摘要: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许多高职院校抓住有利时机,投入大量资金,建起了以校园网为核心,其它设施配套齐全的信息化平台。这对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存在的阻抗性问题和不良倾向也不容忽视,我们只有正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才能保证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沿着健康的道路持续向前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化建设重要措施

随着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均受到它的深远影响,不仅是在发达国家,正处在全面发展时期的中国也不例外。信息是有价值的,甚至有人说,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人类对信息的依赖性不亚于空气和水。其实这种说法点也不为过,从语言、文字、电话和计算机等信息活动的变迁可以看出,人类社会之所以如此丰富多彩,都是因为信息和信息技术直持续进步的必然结果!而所谓信息化,则是指培养并发展以计算机为主体的一种全新生产力,它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等

系列功能,并能够利用这些功能造福于人类社会。当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向我们说明,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大趋势。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信息化技术正在成为中国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在整个信息化建设中,信息化生产过程并不是件独立存在的行为,而是个具有庞大规模、逻辑性强、组织严密的网络体系。这种综合的网络化生产正在改变着各行业的生产方式、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等诸多因素,在教育系统也不例外,特别是在各高职院校,校园信息化建设如雨后春笋,使高职教育的发展模式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

一、计算机应用技术下的信息化建设发展方向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在这个过程中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缺乏信息化建设经验的积累,但是更容易接受先进的信息技术或设备,同时,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有其独特之处,这体现在既不等同于普通高等院校,也不同于中职学校。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信息化必须立足于自身实际,在制定信息化建设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点、目标,积极采用先进信息技术和理念,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度融合,促进高职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按照相应标准进行教学资源建设,同时注重资源的表现形式,注重虚拟现实、仿真环境、情景再现、立体互动等形式,建成网上虚拟实训平台,体现高职教育注重实践的特性。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提升教育的公共服务水平,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跳出时间、空问的限制,实现更大范围的共享;二是在校园内建立数据仓库,建立全局数据字典,利用改进的搜索引擎,提高资源的检索效率。借鉴《辽宁省高等学校信息化建设参考标准》,结合自身特点和需求建立相应的评价标准,总结各个阶段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及不足之处,并为下阶段的建设提供现实依据,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

二、信息化建设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优势

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融入可以提高基础数据信息录入的自动化水平,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教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进而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高层管理人员制定发展战略的科学性、合理性;计算计应用技术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办公的自动化程度,有利于实现无纸化、自动化办公,进而节约高职院校办公和管理成本,提高了高职院校管理效率,同时由于流程的简化以及人为因素的减少,有利于提高工作的准确性;有利于优化高职院校整理工作流程,消除不合理的环节和浪费,进而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和工作效率,并且有利于将教学经验与技术转化成高职院校内部资源,提高了师生的学习和创新能力;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合理调控和利用高职院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有效资源,使其能在现有资源条件下达到最佳利用效果,进而大大提高高职院校教学效率;实现高职院校信息资源的合理、有效、分级共享和管理,进而增强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助于我们紧紧跟踪些先进经验和成果,从而有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提高师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高职院校师生之问的沟通,消除了信息流通不畅的问题,促进师生的有效沟通,提高了师生的合作意识,增强高职院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融入在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高职院校信息化水平,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学的灵活性。

三、信息化建设中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效应

(一)交流效应

在众多行业中,要想获得更快的发展,都离不开业务上的交流,教育界也是如此。大到整个教育系统,小到三两个人组成的单元教学团队,包括院校之间、校企之问、师生之问的各种交流都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交流主要表现在相互参观,共同探讨,互相走访等形式上,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这种形式不断地得到更新。例如远程视频会议的产生,就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之间,架起了跨时空交流的信息平台。这种交流主要利用视频和音频技术在两个或多个地点的用户之间举行会议,实时传送声音、图像等交流内容。由于远程视频会议用的是专供设备,所以价格比较昂贵,而且整套设备的目的只有会议,并受到地理位置和人数的限制,当然还需要配备专人进行维护。正因为如此,产生多年的远程视频会议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播,但受到它的启发,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交流平台却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各种在线交流平台和应用软件瞬间充斥了我们的生活空间,也为各方的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目前各高职院校的信息化交流主要依靠校内信息网络的建设、数字化校务的建设、文献资源与服务体系的信息化建设和校内教学网的构建等途径来实现。可以说,要争创流的高职院校,离不开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和推动。增进校内及校外的交流,与企业进行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和探索,为教学、科研、管理和服务提供优质的信息化环境,都是值得所有高职院校重视和思考的问题。以数字化校务系统为例,这系统的构建不仅能从整体上提高学院的管理水平和办公效率,而且极大地减少了时间和耗材等方面的浪费,建成之后,将形成个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提高各部门工作效率、改善领导决策支持和面向师生员工服务的信息化体系,而要使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用户的积极参与则成为校园信息化建设成败的关键。事实上,很多院校的数字化校务系统由于没有得到推广,导致参与的用户量过小,不仅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甚至还造成了更大的浪费。

(二)队伍效应

学校信息化工作,建设是前提,管理是保证,应用是目的。而管理和应用必须依靠责任心强、技术过硬、善于应用的高素质队伍来实现。因此,在学校信息化建设与管理中,首先要摆正人与物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放在第一位;其次还应加强培训,使其成为驾驭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的主宰,把先进的设备“驯服”成促进学校发展目标快速实现的得力工具。具体来说要形成四支队伍:一是管理队伍。学校各处室系要确定信息主管、信息化管理员,负责本单位的信息化工作。由学校管理机构统领,形成上下畅通、步调致的信息化管理网络。同时还要实行奖惩措施,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保驾护航;二是技术队伍。以学校网络中心和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为依托,通过进修、专项培训等途径,培养技术骨干。形成学校的技术队伍。另外。学校还可和信誉好、技术实力强的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技术交流与协作,为学校提供更有力的技术支持与技术服务;三是应用队伍。要加强培训,使全校教职工都能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形成信息技术应用的生力军。培训时要注意岗位性、层次性、互动性、连续性,做到形式多样。内容适宜,年龄有别,收到实效。同时引入激励机制,把培训纳人学校教职工继续教育,通过技能达标考核、记学分等活动,调动大家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科研队伍。学校要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设立科研室.深入研究和把握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管理及应用的规律,同时,负责全校的信息技术与应用培训,为学校信息化发展提供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示范效应

在很多发展中的高职院校,为了获得进一步的发展空间,受到示范性院校的带动,积极制订系列的新目标,持续激发自身的行动。各院校的先进理念被传播进信息化网络之后,往往会成为众多同行竞争或模仿的对象,先进性虽然不是永久的,但阶段性的成效却会产生强烈的示范效应。信息化改革不断深化,所带来的示范效应也持续增强。从办学理念到教学执行,从知识传授到技能培养,从课程改革到资源开发,信息化平台均进行了全方位的传播,为置身于信息化中的院校及教师提供了最大的便利。在网络资源中探索,在探索中反思,在反思与实践的交替中逐渐形成不断完善的良性发展。很多先进的信息资源被公开之后,并不是立刻被受众所接受,需要运用信息技术对网络教学环境进行精心设计,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地将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示范单位的建设更加强调人性化的设计。信息传播方式的设计应该从不同方面多个角度为受众着想,通俗易懂的网络教学语言,简洁生动的界面效果,方便易用的软件操作,高速传播的教学素材,都有利于激发受众的可理解性和主动性。受众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强大优势进行交流,从而促进信息化平台得到更深层次的再拓展。在这点上,可以考虑不同院校或是不同专业之间的合作,在信息、传播等方面进行技术合作,以最有效的途径实现快速、优质的多层级示范。

(四)模仿效应

信息化时代的竞争是全方位、多层次的。选择竞争对手也不再受到地域和层级的限制,作为胜出方的示范单位自然会受到其他院校的模仿。国家在“十二五”期问安排了150亿元重点支持100所高水平示范院校的建设,要求其将各类建设成果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等举措进行分享,一系列的行动极大地提升了资源获取与创新的效率。在信息化环境中所共享资源的广度和深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通过科学有效的模仿,为其他院校的增速成长提供了可能,合理的层级旦形成,将全面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快速发展。模范的树立是多方面的,包括示范院校、重点专业、精品课程和教学名师等。信息化背景下的模仿也在各种领域内盛行。基层的教育工作者不再为方向或目标而常年苦恼,转而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如何利用和开发好现有的资源。面对众多的信息化资源,尽快选择出适合自身的部分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且在这之前必须对目前的现状做出正确的评估,从而得到最优化的模仿对象。模仿的对象不应该是唯的,模仿的过程也应该适可而止,切以自身的实际情况为依据。可以根据各个示范院校及其开设专业的特色,在不同的时期内,按照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模仿,院校之问可以这样做,校企、系部、教师之问也都可以仿效。每个信息参与的单位,在得到定程度的发展之后,都可以有选择性的将部分先进成果转化成被模仿的对象,在信息化平台上广泛传播,依此获得信息化网络的检测,并加人新轮的竞争。

四、结束语

校园信息化系统是个庞大复杂的信息系统,同时项目实施也是项系统工程,其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定的风险.正确的策略对项目实施成果至关重要。对于般高职院校来说.往往在财力、物力和人力方面实力不是很雄厚,这就要求我们要首先完成学校最急需、最重要的应用,根据学校现行业务运作周期的规律,确定实施的时间。同时考虑应用实施的各种内部、外部因素,制定分阶段实施计划加以实施。信息化建设不单纯是个技术问题,搞教育信息化定会触及到管理机构的重组、人员的优化等敏感问题,仅依靠个技术部门是难以实现的。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个部门能够超越各职能管理部门的权威,对学校信息化有决策能力,起到协调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的作用。校园信息化的建设不仅需要先进技术、充足的资金保障,还需要领导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必须建立套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把德才兼备的信息化技术人员和信息化管理人员充实到数字化校园建设中来,才能实现校园真正的信息化。

猜你喜欢

院校信息化高职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